读《认知觉醒》感悟

这是作者周岭写给女儿的书,也是我翻了至少3遍的书,之所以翻3遍可能是前2遍不够觉醒。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更让我赞同并追随作者的观点: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1、告别假阅读和白读书

我一直以为自己每年读书挺多,算个读书人,但后来发现我只是假阅读,作者认为读书是个技术活,如果技术不佳,就会陷入低效的努力。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改变,读好一本书,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以前我对看书比较焦虑,因为很多书看了是看了,但是记不了多少,陷入白读书的误区。作者却认为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他告诉我一个方法:通过阅读,读过的知识触动到自己,进而产生其它的知识,引发了关联,记录下来,创造新的知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那这个知识在脑海中就会变得非常牢固。

2、不要错失运动后变聪明的机会

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更多的心的神经元,这就意味着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和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我也是一个崇尚运动的人,每天会让自己微微出汗,运动后洗澡,刷剧,而这恰恰是运动者的硬伤,应该在运动后主动培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运动发挥更大的意义--健脑。

3、打磨认知晶石,提升生命质量和密度

我因为看了曾国藩的人物传记,开始对每日进行计划和复盘,看了这本书,我对计划有了更深的体会,作者认为做规划不是执行,而是让自己心里有数,让自己想清楚才是思考者认知的关键。

复盘也就是每日反思,大道至简到只需留意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描述经过,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改进措施,提炼出一个人指点或行动点。

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然后精心打磨,不久后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大袋认知晶石,有了认知精神的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超于那些不反思的人。

这本书,我读了3遍,我对自己的大脑,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感知,还有一个触动我的点是作者提到了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写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这本书。

里面提到了如果每天4点起床,全天3段,就相当于多一个工作日,这种通过改变起床时间赢得更多时间的管理方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期待通过此书,自己开始觉醒和发生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认知觉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