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1-151页摘抄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作者:安心


因为没有评判,所以他人愿意敞开;因为不越界,所以他人不会依赖;因为没有优越感,所以他人感受到尊重;因为没有操控心,所以没有伤害;因为内外一致,所以感受得到纯粹的初心。(序言)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看似有些清冷、有些距离,细细体会之下,却是温润如玉的感觉。其中有饱含深情的温暖、历久弥新的真诚、义无反顾的信任和全然负责的担当。(只有当妈的,才知道这放手有多么难。但是爱她,就勇敢放手。当她领略了生活,她就会理解妈妈)


有时我觉得“沟通”只有两个字,但做起来太难;有时我又觉得沟通并不难,难的是一个人的心性和愿心,是否敢于面对自己,是否真正想要健康的人际关系。(作者自序)

P.E.T.主要讲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P.E.T.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倾听、表达、应对冲突和关系建设。


退至孩子的身后,给孩子空间与自由,同时保有连接和支持,这就是最好的带领。


当我们谈及界限时,会有很多害怕,比如害怕界限会造成关系的破坏,因而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结果却是由于我们的不真实,关系越来越疏离。实际上,彼此保有界限的关系,才能更长久。


尽管少数人已从混沌的无界限开始捍卫自己的界限,但大多数人的越界还在无意识中进行,这些行为往往被冠以正义或“为你好”的帽子。

情景一:夹菜

情景二:尊老

情景三:爱幼

情景四:拉帮结派

情景五:催婚

情景六:劝说


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对他人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正如张德芬所说,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受苦是心灵成长的资粮。


一个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去经历和体会,获取自身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生命财富;又或者是经由他人的分享,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启发,从而调整自己。


能滋养彼此关系的,应该是爱而非期待。最好的爱是带着尊重,允许对方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请教会我们的孩子生活,而不是生存。我们或许经历过生存,但今天的孩子,他们值得好好地生活。


沟通的本质不在于好坏对错,而在于沟通双方愿意坦陈自己和尊重对方,共同面对当下的真相,寻求帮助或给予帮助。


投射不是爱。只要带着投射,我们就偏离了当下的真相,看不见发生了什么,更看不到眼前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需要给孩子提供健康可口的食物,但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可能需要看看,到底是孩子在吃的方面影响你,还是你对食物所持有的想法在影响你。


在关系中要带着觉察和觉知。真真切切地去看,看自己、看生命、看他人。看到投射,收回投射,自己处理自己的部分,才能真正地陪伴对方。

界限的守护,需要信任。如果我们无法信任孩子,就总会想着做点儿什么来“保护”孩子,比如说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发现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比如我觉得老师没有交代清楚就批评孩子,孩子受委屈了,其实是我自己觉得委屈,孩子可能完全无感。解决的方法还是调整自己,不可能因为不认同教育理念就换老师、换学校。


一生这么长,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是来自家庭的能量。学校解决的只是社会的需求,家庭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克里希那穆提说:“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棵植物,为它浇水,认清它的需要,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亲切地照料它。可是如果你只培养你的孩子适应社会,就是在训练他们如何斗争,那么他们就会被社会宰割。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孩子,怎么还会鼓励他们加入这场人间的苦战?”


王人平说:“我个人从不纠结穷养和富养,我就自然养。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刻意让孩子吃苦,而自己过富足的生活,会割裂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家庭的归属感。而自己勒紧腰带‘富养’孩子也不是好的做法,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都不好,能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影响吗?”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无条件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父母与其担心孩子,不如成为孩子最好的支持者,用爱充实他们的心灵,而长出与风雨共舞的翅膀是他们的本有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与其去教育,不如去爱。因为孩子不需要教育,一个内在感觉安全、被接纳的孩子,会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来。


当有人在我们面前起纷争时,我们容易陷入法官的角色,直接进入对方的领地,评定对错。不是让双方直接进行沟通,而是我们代为沟通,我们成为沟通的重要部分或途径,其实这也是一种越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1-151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