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

索引结构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大家首先明白 MySQL 中索引存储的数据结构。这个其实很多小伙伴可能也都听说过,B+Tree 嘛!

B+Tree 是什么?那你得先明白什么是 B-Tree,来看如下一张图: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1张图片

前面是 B-Tree,后面是 B+Tree,两者的区别在于:

  1. B-Tree 中,所有节点都会带有指向具体记录的指针;B+Tree 中只有叶子结点会带有指向具体记录的指针。
  2. B-Tree 中不同的叶子之间没有连在一起;B+Tree 中所有的叶子结点通过指针连接在一起。
  3. B-Tree 中可能在非叶子结点就拿到了指向具体记录的指针,搜索效率不稳定;B+Tree 中,一定要到叶子结点中才可以获取到具体记录的指针,搜索效率稳定。

基于上面两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B+Tree 中,由于非叶子结点不带有指向具体记录的指针,所以非叶子结点中可以存储更多的索引项,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树的高度,进而提高搜索的效率。
  2. B+Tree 中,叶子结点通过指针连接在一起,这样如果有范围扫描的需求,那么实现起来将非常容易,而对于 B-Tree,范围扫描则需要不停的在叶子结点和非叶子结点之间移动。

对于第一点,一个 B+Tree 可以存多少条数据呢?以主键索引的 B+Tree 为例(二级索引存储数据量的计算原理类似,但是叶子节点和非叶子节点上存储的数据格式略有差异),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

计算机在存储数据的时候,最小存储单元是扇区,一个扇区的大小是 512 字节,而文件系统(例如 XFS/EXT4)最小单元是块,一个块的大小是 4KB。InnoDB 引擎存储数据的时候,是以页为单位的,每个数据页的大小默认是 16KB,即四个块。

基于这样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一个 B+Tree 能存多少数据。

假设数据库中一条记录是 1KB,那么一个页就可以存 16 条数据(叶子结点);对于非叶子结点存储的则是主键值+指针,在 InnoDB 中,一个指针的大小是 6 个字节,假设我们的主键是 bigint ,那么主键占 8 个字节,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头信息也会占用字节我们这里就不考虑了,我们大概算一下,小伙伴们心里有数即可:

16*1024/(8+6)=1170              

1

即一个非叶子结点可以指向 1170 个页,那么一个三层的 B+Tree 可以存储的数据量为:

1170*1170*16=21902400              

1

可以存储 2100万 条数据。

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B+Tree 的高度一般为 2-4 层,这就可以满足千万级的数据的存储,查找数据的时候,一次页的查找代表一次 IO,那我们通过主键索引查询的时候,其实最多只需要 2-4 次 IO 操作就可以了。

大家先搞明白这个 B+Tree。

两类索引

大家知道,MySQL 中的索引有很多中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数据结构分,可以按照逻辑角度分,也可以按照物理存储分,其中,按照物理存储方式,可以分为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我们日常所说的主键索引,其实就是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主键索引之外,其他的都称之为非主键索引,非主键索引也被称为二级索引(Secondary Index),或者叫作辅助索引。

对于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使用的数据结构都是 B+Tree,唯一的区别在于叶子结点中存储的内容不同:

  • 主键索引的叶子结点存储的是一行完整的数据
  • 非主键索引的叶子结点存储的则是主键值。叶子结点不包含行记录的全部数据;非主键的叶子结点中,除了用来排序的key还包含一个bookmark;该书签存储了聚集索引的key。

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所以,当我们需要查询的时候:

  1. 如果是通过主键索引来查询数据,例如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00,那么此时只需要搜索主键索引的 B+Tree 就可以找到数据。
  2. 如果是通过非主键索引来查询数据,例如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javaboy',那么此时需要先搜索 username 这一列索引的 B+Tree,搜索完成后得到主键的值,然后再去搜索主键索引的 B+Tree,就可以获取到一行完整的数据。

对于第二种查询方式而言,一共搜索了两棵 B+Tree,第一次搜索 B+Tree 拿到主键值后再去搜索主键索引的 B+Tree,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回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通过非主键索引查询要扫描两棵 B+Tree,而通过主键索引查询只需要扫描一棵 B+Tree,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建议在查询中优先选择通过主键索引进行搜索。

众所周知在InnoDB引用的是B+树索引模型,这里对B+树结构暂时不做过多阐述,很多文章都有描述,在第二问中我们对索引的种类划分为两大类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那么问题就在于比较两种索引的区别了,我们这里建立一张学生表,其中包含字段id设置主键索引、name设置普通索引、age(无处理),并向数据库中插入4条数据:("小赵", 10)("小王", 11)("小李", 12)("小陈", 13)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自增主键',
  `name` varchar( 32) COLLATE utf8_bin NOT NULL COMMENT '名称',
  `age` int(3)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年龄',
  primary key (`id`),
  KEY `I_name` (`name`)
) ENGINE =InnoDB;
         
         
INSERT INTO student (name, age) 
          
VALUES("小赵", 10),("小王", 11),("小李", 12),("小陈", 13);

这里我们设置了主键为自增,那么此时数据库里数据为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2张图片

每一个索引在 InnoDB 里面对应一棵B+树,那么此时就存着两棵B+树。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3张图片

可以发现区别在与叶子节点中主键索引存储了整行数据,而非主键索引中存储的值为主键id, 在我们执行如下sql后

SELECT ag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 '小李';              

流程为:

  1. 在name索引树上找到名称为小李的节点 id为 03
  2. 从id索引树上找到id为 03的节点 获取所有数据
  3. 从数据中获取字段命为age的值返回 12

在流程中从非主键索引树搜索回到主键索引树搜索的过程称为:回表,在本次查询中因为查询结果只存在主键索引树中,我们必须回表才能查询到结果,那么如何优化这个过程呢?引入正文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

就是把单列的非主键 索引 修改为 多字段 的联合索引, 在一棵索引数上。 就找到了想要的数据, 不需要去主键索引树上,再检索一遍 这个现象,称之为 索引覆盖.

覆盖索引(covering index ,或称为索引覆盖)即从非主键索引中就能查到的记录,而不需要查询主键索引中的记录,避免了回表的产生减少了树的搜索次数,显著提升性能。

  • 如何使用是覆盖索引?

之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表student,那么现在出现的业务需求中要求根据名称获取学生的年龄,并且该搜索场景非常频繁,那么先在我们删除掉之前以字段name建立的普通索引,nameage两个字段建立联合索引,sql命令与建立后的索引树结构如下

# 删除之前的非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index I_name;
         
         
# 添加非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index I_name_age(name, age);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4张图片

那在我们再次执行如下sql后:

select ag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 '小李';              

流程为:

  1. name,age联合索引树上找到名称为小李的节点
  2. 此时节点索引(非主键索引)里包含信息age 直接返回 12
  • 如何确定数据库成功使用了覆盖索引呢?

当发起一个索引覆盖查询时,在explain的extra列可以看到using index的信息: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5张图片

这里我们很清楚的看到Extrausing index表明我们成功使用了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避免了回表现象的产生,从而减少树的搜索次数,显著提升查询性能,所以使用覆盖索引是性能优化的一种手段。

  • 那么不用主键索引就一定需要回表吗?

不一定!

如果查询的列本身就存在于索引中,那么即使使用二级索引,一样也是不需要回表的。

举个例子,我有如下一张表: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6张图片

uname 和 address 字段组成了一个复合索引,那么此时,虽然这是一个非主键索引,但是索引树的叶子节点中除了保存主键值,也保存了 address 的值。

我们来看如下分析:

explain select uname,address from user where uname='javaboy';              

可以看到,此时使用到了 uname 索引,但是最后的 Extra 的值为 Using index,这就表示用到了索引覆盖扫描(覆盖索引),此时直接从索引中过滤不需要的记录并返回命中的结果,这一步是在 MySQL 服务器层完成的,并且不需要回表。

哪些场景可以利用索引覆盖来优化SQL?

  1. 全表count查询优化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7张图片

直接:

select count(name) from  user;
         
不能利用索引覆盖。

添加索引:

alter table user add key(name);                                      
就能够利用索引覆盖提效。                                                    
  1. 列查询回表优化

这个例子不再赘述,将单列索引(name)升级为联合索引(name, sex),即可避免回表。

  1. 分页查询

将单列索引(name)升级为联合索引(name, sex),也可以避免回表。

如何创建有效的索引

  1. 如果需要索引很长的字符串,此时需要考虑前缀索引

前缀索引即选择所需字符串的一部分前缀作为索引,这时候,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索引选择性索引选择性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与数据表的记录总数的比值,可以看出索引选择性越高则查询效率越高,当索引选择性为1时,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在这种场景下,很明显索引选择性为1的话我们会付出比较高的代价,索引会很大,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选择字符串的一部分前缀作为索引,通常情况下一列的前缀作为索引选择性也是很高的

如何选择前缀

  • 计算该列完整列的选择性,使得前缀选择性接近于完整列的选择性
  1. 使用多列索引

尽量不要为多列上创建单列索引,因为这样的情况下最多只能使用一星索引,这样的话,不如去创建一个全覆盖索引,在多列上创建单列索引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提高 MySQL 的查询性能,MySQL 5.0 中引入了合并索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内多个单列索引来定位指定的结果,但是 5.0 以前的版本,如果 where 中的多个条件是基于多个单列索引,那么 MySQL 是无法使用这些索引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使用 union。

  1. 选择合适的索引列顺序

经验是将选择性最高的列放到索引最前列,可以在查询的时候过滤出更少的结果集。

但这样并不总是最好的,如果考虑到 group by 或者 order by 等情况,再比如考虑到一些特别场景下的 guest 账号等数据情况,上面的经验法则可能就不是最适用的

  1. 覆盖索引

所谓覆盖索引就是指索引中包含了查询中的所有字段,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再进行回表查询了

覆盖索引对于 MyISAM 和 InnoDB 都非常有效,可以减少系统调用和数据拷贝等时间.

Tips:减少 select * 操作

  1. 使用索引扫描来做排序

MySQL 生成有序的结果有两种方法:通过排序操作,或者按照索引顺序扫描;使用排序操作需要占用大量的 CPU 和内存资源,而使用 index 性能是很好的,所以,当我们查询有序结果时,尽量使用索引顺序扫描来生成有序结果集。

怎样保证使用索引顺序扫描?

  • 索引 列 顺序和 ORDER BY 顺序一致
  • 所有列的排序方向一致
  • 如果关联多表,那么只有当 ORDER BY 子句引用的字段全部为第一张表时,才能使用索引做排序,限制依然是需要满足索引的最左前缀要求
  1. 压缩索引

MyISAM 中使用了前缀压缩技术,会减少索引的大小,可以在内存中存储更多的索引,这部分优化默认也是只针对字符串的,但是可以自定义对整数做压缩

这个优化在一定情况下性能比较好,但是对于某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更慢,因为前缀压缩决定了每个关键字都必须依赖于前面的值,所以无法使用二分查找等,只能顺序扫描,所以如果查找的是逆序那么性能可能不佳

  1. 减少重复、冗余以及未使用的索引

MySQL 的唯一限制和主键限制都是通过索引实现的,所以不需要在同一列上增加主键、唯一限制再创建索引,这样是重复索引

再举个例子,如果已经创建了索引(A,B),那么再创建索引(A)的话,就属于重复索引,因为 MySQL 索引是最左前缀,所以索引(A,B)本身就可以使用索引(A),但是创建索引(B)的话不属于重复索引

尽量减少新增索引,而应该扩展已有的索引,因为新增索引可能会导致 INSERT、UPDATE、DELETE 等操作更慢

可以考虑删除没有使用到的索引,定位未使用的索引,有两个办法,在 Percona Server 或者 MariaDB 中打开 userstates 服务器变量,然后等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查询 INFORMATION_SCHEMA.INDEX_STATISTICS 就可以查询到每个索引的使用频率

  1. 索引和锁

InnoDB 支持行锁和表锁,默认使用行锁,而 MyISAM 使用的是表锁,所以使用索引可以让查询锁定更少的行,这样也会提升查询的性能,如果查询中锁定了1000行,但实际只是用了100行,那么在 5.1 之前都需要提交事务之后才能释放这些锁,5.1 之后可以在服务器端过滤掉行之后就释放锁,不过依然会导致一些锁冲突

  1. 减少索引和数据碎片
  •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会产生碎片,比如 InnoDB 删除数据时,这一段空间就会被留空,如果一段时间内大量删除数据,就会导致留空的空间比实际的存储空间还要大,这时候如果进行新的插入操作时,MySQL 会尝试重新使用这部分空间,但是依然无法彻底占用,这样就会产生碎片
  • 产生碎片带来的后果当然是,降低查询性能,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随机磁盘访问
  • 可以通过 OPTIMIZE TABLE 或者重新导入数据表来整理数据

什么是索引下推

假设有这么个需求,查询表中“名字第一个字是张,性别男,年龄为10岁的所有记录”。那么,查询语句是这么写的:

select * from tuser where name like '张%' and age=10 and ismale=1;              

1

根据前面说的“最左前缀原则”,该语句在搜索索引树的时候,只能匹配到名字第一个字是‘张’的记录(即记录ID3),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

当然就是从ID3开始,逐个回表,到主键索引上找出相应的记录,再比对age和ismale这两个字段的值是否符合。

但是!MySQL 5.6引入了索引下推优化,可以在索引遍历过程中,对索引中包含的字段先做判断,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记录,减少回表字数
下面图1、图2分别展示这两种情况。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8张图片

什么是 MySQL 的“回表”?怎么减少回表的次数?_第9张图片

图 1 中,在 (name,age) 索引里面我特意去掉了 age 的值,这个过程 InnoDB 并不会去看 age 的值,只是按顺序把“name 第一个字是’张’”的记录一条条取出来回表。因此,需要回表 4 次。

图 2 跟图 1 的区别是,InnoDB 在 (name,age) 索引内部就判断了 age 是否等于 10,对于不等于 10 的记录,直接判断并跳过。在我们的这个例子中,只需要对 ID4、ID5 这两条记录回表取数据判断,就只需要回表 2 次。

如果没有索引下推优化(或称ICP优化),当进行索引查询时,首先根据索引来查找记录,然后再根据where条件来过滤记录;在支持ICP优化后,MySQL会在取出索引的同时,判断是否可以进行where条件过滤再进行索引查询,也就是说提前执行where的部分过滤操作,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大大减少回表次数,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mysql,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