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 ★★★★★
主题 : 地理
《一条大河》(中)
作者: [中]于大武
《一条大河》采用壁画与绘本结合的方式,每个对页中的内容丰富详实,包含了地理、人文、民俗与风情。
从黄河的源头开始讲述,顺着黄河流经的路线,一直到渤海,本书多维度呈现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与民族文化,不仅展现出一条古老而浪漫的黄河,也呈现出一条跟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河。
⭐️黄河的出生地
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面积超过中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约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
它的南边有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主峰-海拔8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边约一半地区被称为"三江源",三条大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都发源于此。
⭐️黄河第一湾
因为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所以成就了黄河弯弯曲曲的特点。
⭐️塞上江南-宁夏
宁夏位于内陆高原,气候干燥,有沙漠,沙地。这里自古利用黄河水生活并发展农牧业,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的美誉"。
⭐️成吉思汗的"宫廷"-鄂尔多斯草原
鄂尔多斯来自蒙古语,是宫廷的意思,是成吉思汗生前宫廷的所在地。
⭐️壶口瀑布
黄河的宽度从300米一下变窄到二三十米,两岸岩石又峭立,仿佛满满一壶口喷出似的,所以叫壶口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绘本《一条大河》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遥远神秘的旅途,随着作者一起探寻源远流长的母亲河,宏大的场景,黄河两岸风光旖旎, 各种历史遗迹与民族文化都让人心驰神往。
天地悠悠,岁月无痕,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有一条黄河, 也希望我们祖国的发展如同黄河之水永不停歇。
说到发展, 虾虾心里最能体现祖国强大发展的应该就是中国的航天工程了。
刚结束的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拿到88块奖牌,大家都开玩笑说只顾着开心了,忘了天上还有三个中国人没回来呢。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天际划出优美的轨迹,从中国空间站荣耀归来,稳稳降落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后。作为中国人,我相信大家在内心中都有说不出的开心!
玩笑归玩笑,大家其实也都很关注这三位太空出差的宇航员。旅途遥远,道路艰险,每一个流程都关键且繁杂,稍有不细致就会使之前的准备工作前功尽弃。
哪怕是到了返回的最后阶段, 还要面临返回舱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发生的剧烈摩擦和燃烧以及黑障层的通信中断。只有当航天员走出舱门,双脚踩在祖国的土地上那一刻,才能说是真正的安全了。
虾虾看过一个采访, 有记者问杨利伟“如果神舟五号再来一遍,还愿意吗?”
他说:“就算付出生命,去实现一个民族的梦想,这是值得的。”
1992年,中央确定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而当时,我们连自己的载人飞船都没有。 短短29年,神舟十二号搭载三位航天员入驻天宫。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每隔90多分钟,就会从我们头顶飞过。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数代航天人、航天员的心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陶成道
明初,有个叫陶成道的中国人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让我们一起听听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曾经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他讲过的“陶成道的故事”。
公元十四世纪末,明朝洪武年间, 浙江金华有一位曾被朱元璋封为万户的人,名叫陶成道。
他熟读诗书,但不投考功名, 且喜好钻研炼丹技巧。 一次炼丹中发生爆炸事件,引发他研究火器的兴趣。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
晚年,陶成道想到利用火箭飞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仆人手举火把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陶成道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性命难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陶成道的命令,举起了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空。
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突然一声爆响,飞车变成了一团火,陶成道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有个学生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陶成道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他进行的飞天事业也停止了。
近代我国日趋落后,备受列强的欺凌。但是,陶成道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美国火箭专家詹姆斯·麦克唐纳称中国的万户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陶成道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东方红1 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东方红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研制,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
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截至2021年,我国的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仍在轨运行。
载人航天-神舟号
1971年, 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要搞载人航天。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 714工程 ”(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由于当时的技术经济等因素制约,毛主席表态“先搞好地球上的事再说”,所以“714”工程于1975年3月正式停止。
1992年,中共中央常委会又重新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7次飞行任务。
飞行任务包括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并且在这次飞行中搭载了航天育种、空间生物实验等项目十余个,还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行了有关搭载。
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
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在轨探测16个月,并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且获得全月图。
探月工程二期的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作为先导星,为二期工作进行了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实现落月,开展了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是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
嫦娥四号任务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正组织论证,优化工程任务和科学探测目标。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
2014年10月24日,我国实施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11月1日,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顺利着陆预定区域。先后完成了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轨道进行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试验。
航天技术源于国防和军事需求。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视野不断延伸, 国家安全边界得到拓展, 宇宙空间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作为一个民族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重要标志, 航天工程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以新兴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使我们不再止步于地球表面, 仰望星空,从天宫到祝融,中国人实现了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梦。
据说今年的国庆假期,又有3名中国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约半年时间。
国庆佳节,虾虾祝宇航员们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祝全天下所有的人幸福快乐! 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今天的月小虾绘本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一起期待下期会消失的湖吧!
声明: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均为原创,版权均属微信公众号【月小虾的绘本之旅」所有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