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特别火。不过,后来很多经济学家都批评,这本书虽然好看,但是本身并不严谨,存在夸大和虚构。那么,真实世界的货币战争是什么样子?保罗·沃尔克和行天丰雄合著的书《时运变迁》,可以提供一个版本。
这两个作者都大名鼎鼎。保罗·沃尔克曾经做过美联储主席,在他的任内,沃尔克大胆地采用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放慢货币供应速度,并且提高利率。这一举措驯服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从而为美国经济八十年代的繁荣做了良好的铺垫。因此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央银行行长之一。
行天丰雄则曾经担任日本大藏省国际金融局局长。大藏省是日本负责中央财政、金融和税收的部门,2001年时被改成了财务省和金融厅两个机构。
这本书以两个亲历者的视角,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秩序和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日本和中国一前一后,一步步对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形成了挑战。
在这本书的结尾,行天丰雄总结了他观察到的,二战之后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变化的主线。
二战之后确立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尽管这个过程中,部分国家和地区之间,也不时出现各种冲突和紧张局面。但是,在行天丰雄看来,这半个世纪,“我们可能享受了整个人类历史上最棒的和平与繁荣时期。”
与此同时,经济秩序并非一成不变。它围绕着三条主线在发生演变,而且,最终可能会带来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这三条主线分别是:第一,增长模式的改变;第二,金融和信息的全球化;第三,经济重心的转移。
先来看第一条主线。二战之后,美国起到了领导世界经济的作用。它在当时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提供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最著名的就是马歇尔计划;主导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虽然今天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破产,但是它的遗产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这个体系依靠三个国际机构来维持。第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初的功能是维持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美元和黄金保持可兑换,然后其他主要货币跟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做到货币可兑换之后,主要经济体之间才有可能实现贸易。第二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作用是,向成员国政府发放基础设施贷款。第三个机构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WTO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二战之后的经济增长,可以说主要是由美国驱动的。美国有庞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外可以提供投资,同时自己还有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整个战后时期,美国都大体维持了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由于美元的强势、美国市场准入相对自由化,而贸易伙伴对进口加以限制这些因素,美国逐渐成为贸易逆差国。行天丰雄说:“美国当时的赤字,是美国为世界经济恢复所做贡献的证明”。
在他看来,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之所以能依靠出口拉动增长,都得感谢美国的赤字。同时,这些顺差国将积累的美元再用来投资美元资产,比如购买美国国债。美元再度流回到美国,并且帮助拉低了长期利率。结果就是,美国家庭得以继续借到便宜的资金,花费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进口商品。
“这是一种奇怪的双赢关系。”但是,这种双赢关系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了它的不可持续性。
在美国,国内恶化的就业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等等,让美国家庭的消费陷入停滞。在其他国家,需求崩溃之后,就暴露出了出口拉动增长模式的脆弱。同时,外汇储蓄的积累,还增加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于是,“那种奇怪却良性的循环,也就是借助债务支撑的美国家庭的强劲消费,顺差国的出口拉动型增长,以及外汇储备对美国国债的投资、美国的低利率、强劲的消费,最终都变得不可持续”;“这条被整个世界享受了太久的轻松增长路径,最终进入了死胡同。”世界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增长模式。
第二条主线是金融全球化导致的金融资本主义崛起。
20世纪末期,“世界的头等大事是全球化”。托马斯·弗里德曼发表了他对全球化的赞歌《世界是平的》。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经济活动的要素,包括商品、服务、人员、资本、信息、技术都可以自由流动。而其中,金融和信息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历史上,金融的作用在于支持实体经济,比如生产、制造、贸易等。但是,20世纪末期发生了一个逆转,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重要性发生了颠倒。2016年时,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是7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是37万亿美元,而金融资产高达300万亿美元。世界经济进入了一种金融资本主义。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逆转,原因包括两点,首先是世界范围内宽松的流动性。战后的经济增长,本质上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世界范围内更大的流动性提供的融资支持;其次是由计算机和信息革命带来的各种金融创新,比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
但是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却非常滞后。这也是十年前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三条主线是力量的转移,它指的是,经济力量在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的转移。
行天丰雄把这种力量的转移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这些领域的转移,典型的例子就是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制造业外包给新兴国家。第二步是软经济力量的转移,比如科技、管理和金融。第三步的转移则发生在类似于军事、外交和文化这样的领域。
这种转移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实曾经发生过一次。当时,傅高义的作品《日本第一》曾经在美国引发过激烈的讨论。后来的结果是,日本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美国的主导地位。
当时,美国为了降低同日本之间的贸易逆差,采用了包括要求日元升值、日本市场开放等措施。当时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所以,行天丰雄说,“日本在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在他看来,今天中国的处境,可要比当时的日本要强势得多,“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角力不会很快结束。”
他认为,应对这种角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相互监督和责任约束的政策协调机制。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以上就是行天丰雄对于世界经济秩序演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