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图论】——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_第1张图片


给定有向图 \small G=(V,E) ,若存在 \small r \epsilon V,满足从 \small r 出发能到达 \small V 中所有的点,则称 \small G 是一个“流图”Flow Graph ),记为 \small (G,r) ,其中,\small r 称为流图的源点

在一个流图 \small (G,r) 上从 \small r 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每个点只访问一次。所有发生递归的边 \small (x,y) (换言之,从 \small x 到 \small y 是对 \small y 的第一次访问)构成一棵以 \small r 为根的树,我们把它称为流图 \small (G,r) 的搜索树

同时,在深度优先遍历的过程中,按照每一个节点第一次被访问的时间顺序,依次给予流图中 N 个节点 1~N 的整数标记,称为时间戳,记为 \small dfn[x]

流图中的每条有向边 \small (x,y) 必然是以下四种之一:

  1. 树枝边,指搜索树中的边,即 \small x 是 \small y 的父节点
  2. 前向边,指搜索树中 \small x 是 \small y 的祖宗节点
  3. 后向边,指搜索树中 \small y 是 \small x 的祖宗节点
  4. 横叉边,指除了以上三种情况之外的边,它一定满足 \small dfn[y] < dfn[x] 

如下图“流图”以及其搜索树所示: 

加粗的表示的是树枝边,并构成一棵搜索树。 

【图论】——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_第2张图片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给定一张有向图。若对于图中的任意两个结点 \small x,y,既存在从 \small x 到 \small y 的路径,也存在从 \small y 到 \small x 的路径,则称该有向图是“强连通图”
 

有向图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强连通分量”,简记为 SCC(Strongly Connected Component)。

此处的“极大”的含义和双连通分量的“极大”的含义类似。

Tarjan算法基于有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能够在线性的时间里求出一张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一个“环”一定是强连通图。如果既存在从 \small x 到 \small y的路径, 也存在从 \small y 到 \small x 的路径,那么 \small x,y 显然在一个环中。因此,Tarjan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对每个点,尽量找到与它一起能够构成环的所有节点。

容易发现,“前向边” \small (x,y) 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搜索树上本来就存在 从 \small x 到 \small y的路径。

“后向边” \small (x,y) 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从搜索树上 从 \small y 到 \small x 的路径一起构成环。

“横向边” \small (x,y) 视情况而定,如果从 \small y 出发能够找到一条回到 \small x 的祖宗节点,那么 \small (x,y) 就是有用的。


为了找到通过“后向边”和“横叉边”构成的换,Tarjan算法在深度优先遍历的同时维护一个栈。

当访问到结点 x 时,栈中需要保存以下两类节点:

  1. 搜索树上 x 的祖宗节点,记为集合 \small anc(x) 

    设 \small y\epsilon anc(x) 。若存在后向边 \small (x,y) ,则 \small (x,y) 与 y 到 x 的路径一起形成环。
  2. 已经访问过,并且存在一条路径到达 \small anc(x) 的节点

    设 z 是一个这样的点,从 z 出发存在一条路径到达 \small y\epsilon anc(x) 。若存在横叉边 \small (x,z) ,则\small (x,z) 、z 到 y 的路径、y 到 x 的路径构成一个环。

综上所述,栈中的节点就是能与从 x 出发的“后向边”和“横叉边”形成环的节点。进而可以引入“追溯值”的概念。


追溯值

 设 \small subtree(x) 表示流图的搜索树中以 x 为根的子树。x 的追溯值 \small low(x) 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的节点的最小时间戳:

  1. 该点在栈中
  2. 存在一条从 \small subtree(x)出发的有向边,以该点为终点

根据定义,Tarjan算法按照以下步骤计算“追溯值”:

  1. 当节点 x 第一次被访问时,把 x 入栈,初始化 \small low[x] = dfn[x]
  2. 扫描从 x 出发的每一条边 \small (x,y)
    1. 若 y 没有被访问过,则说明 \small (x,y) 是“树枝边”,递归访问 y ,从 y 回溯后,令\small low[x]=min(low[x],low[y])
    2. 若 y 被访问过且 y 在栈中,则令 \small low[x] = min(low[x],dfn[y])
  3. 从 x 回溯之前,判断是否有 \small low[x]=dfn[x] 。若成立,则不断从栈中弹出节点,直至 x 出栈

 下页图中的中括号【】里的数值标注了每个节点的的“追溯值”\small low

【图论】——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_第3张图片


强连通分量判定法则 

 在追溯值的计算过程中,若从 x 回溯前,有 \small low[x] = dfn[x] 成立,则栈中从 x 到 栈顶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

大致来说,在计算追溯值的第三步,如果 \small low[x] = dfn[x] ,那么说明 \small subtree(x) 中的节点不能与栈中其他结点一起构成环。另外,因为横叉边的终点时间必然小于起点时间戳,所以\small subtree(x)中的结点也不可能直接到达尚未访问的结点(时间戳更大)。综上所述,栈中从 x 到栈顶的所有节点不能与其他结点构成环。

由因为我们及时进行了判定和出栈操作,所以从 x 到栈顶的所有节点独立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

 Tarjan算法模板

void tarjan(int u)
{
    dfn[u] = low[u] = timestamp;
    stk[++ top] = u, in_stk[u] = true;
    
    for(int i = h[u]; ~i; i = ne[i])
    {
        int j = e[i];
        if(!dfn[j])
        {
            tarjan(j);
            low[u] = min(low[u], low[j]);
        }
        else if(in_stk[j])
            low[u] = min(low[u], dfn[j])
    }
    
    if(dfn[u] == low[u])
    {
        int y;
        ++ scc_cnt;
        do{
          y = stk[top ++ ];
          in_stk[y] = false;
          id[y] = scc_cnt;
        }while(y != u)
    }
}

缩点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 SCC 缩成一个点。对于原图中的每条有向边 \small (x,y) 若 \small id[x]\neq id[y] ,则在编号为 \small id[x] 与编号为 \small id[y] 的SCC之间连边。

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有向无环图(DAG)

for(int x = 1; x <= n; i ++ )
    for(int j = h[i]; ~j; j = ne[j])
    {
        int y = e[j];
        if(id[i] == id[y]) continue;
        add(id[x], id[y]);
    }

 例题:AcWing 1174. 受欢迎的牛

【图论】——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_第4张图片


AC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10, M = 50010;

int n, m;
int h[N], e[M], ne[M], idx;
int dfn[N], low[N], timestamp;
int stk[N], top;
bool in_stk[N];
int id[N], scc_cnt, Size[N];
int dout[N];

void add(int a, int b)
{
    e[idx] = b, ne[idx] = h[a], h[a] = idx ++ ;
}

void tarjan(int u)
{
    dfn[u] = low[u] = ++ timestamp;
    stk[ ++ top] = u, in_stk[u] = true;
    for (int i = h[u]; i != -1; i = ne[i])
    {
        int j = e[i];
        if (!dfn[j])
        {
            tarjan(j);
            low[u] = min(low[u], low[j]);
        }
        else if (in_stk[j]) low[u] = min(low[u], dfn[j]);
    }

    if (dfn[u] == low[u])
    {
        ++ scc_cnt;
        int y;
        do {
            y = stk[top -- ];
            in_stk[y] = false;
            id[y] = scc_cnt;
            Size[scc_cnt] ++ ;
        } while (y != u);
    }
}

int main()
{
    scanf("%d%d", &n, &m);
    memset(h, -1, sizeof h);
    while (m -- )
    {
        int a, b;
        scanf("%d%d", &a, &b);
        add(a, b);
    }

    for (int i = 1; i <= n; i ++ )
        if (!dfn[i])
            tarjan(i);

    for (int i = 1; i <= n; i ++ )
        for (int j = h[i]; ~j; j = ne[j])
        {
            int k = e[j];
            int a = id[i], b = id[k];
            if (a != b) dout[a] ++ ;
        }

    int zeros = 0, sum = 0;
    for (int i = 1; i <= scc_cnt; i ++ )
        if (!dout[i])
        {
            zeros ++ ;
            sum += Size[i];
            if (zeros > 1)
            {
                sum = 0;
                break;
            }
        }

    printf("%d\n", sum);

    return 0;
}

你可能感兴趣的:(ACM算法笔记,#,ACM算法-图论,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