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是否叛国

研究孟尝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引起了我的兴趣,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呈现出了两个极端。他被人尊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但同时也被很多人斥责品行低劣、对国不忠。公孙戍说孟尝君“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是个仁义、廉洁的君子,但荀子却说他“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个不忠臣、自私自利的小人,王安石更是评论道“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那么这个孟尝君到底是何许人也?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伪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我主要想研究孟尝君在国家方面的问题。他到底对国家忠不忠心?他有没有叛国?

首先,我的观点是,孟尝君对自己的国家不忠,他叛国了。

当然,有些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只是评论孟尝君叛没叛国太过武断,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性质与今天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别,当年是乱世,国与国之间战乱不断,同时当时的诸侯行事专制,操控着大臣的生杀大权,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很难区分爱国和叛国的。

但我认为孟尝君叛国了,理由如下:

一、首先,我认为孟尝君叛没叛国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没错,当时是乱世,不管是臣子还是平民在乱世中自保都是正常的,但孟尝君并不是寻求自保,而是在追寻个人的利益,若是为了生命,他从齐国逃到其他的国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孟尝君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为了自己不惜看着自己的国家陷入战争之中而坐立不管,难道这不算叛国吗?孟尝君叛的很彻底,也许他的眼中压根就没有齐国,而只有自己小小的薛地。

二、第二点,我认为孟尝君在齐国谋权篡位,对本国不忠。田家在齐国的地位是不必说的,孟尝君的爸爸是靖郭君田婴,任齐国丞相,爷爷就是齐威王。到了田婴时,他“身为齐国公子,又受到齐闵王的器重,但是他在齐国的地位甚至能够和齐王不相上下,人人皆说齐国王相是一家,让人好生羡慕”,而孟尝君本身的政治能力也毋庸置疑,按理说当时的齐国应该是日益强大,但是孟尝君却仗着齐王对他的宠爱,徇私舞弊,自己偷偷积累财宝,“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名声也高于齐闵王”,大家想想,一个终于自己国家的人,回国君对他的宠爱,而散播自己的名声,只为自己着想吗?但就是这样,也只能说孟尝君是对自己国家不忠,叛国又从何说起呢?“他背叛齐国而去侍奉秦国,秦齐虽然结盟,但是谁都知道这种结盟只是暂时性的,将来秦齐之间必有一场大战,孟尝君此时跑去秦国当丞相,俨然就是叛国的行为,当然为齐闵王所不容”。

三、从门客来看孟尝君的叛国。大家都知道当时非常盛行养士,战国四公子的门下都养了很多门客,但是大多数都是有才能、有人品的人,然而孟尝君却除外,他养门客不问出身与人品如何,他要的只是有能力、能被他所利用的人,是以,他的门下招入了很多逃亡的罪犯,史记中也有记载,“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而这些门客的所作所为,大家也很清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尝君灭掉赵国的一个县城,“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日:‘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这也许并不足以定下孟尝君叛国的罪,很多人说,他灭掉的是赵国的县,又不是齐国的县,然而大家一细想就会明白,他作为齐国的臣子,养门客不说,却养了一帮子凶神恶煞之徒,与养士之风的本意更是大相径庭,与其说是养士,不是说孟尝君养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而且以孟尝君的心胸,若是笑话他的不是赵国人,而是齐国人,他也会善罢甘休吗,所以我认为,孟尝君眼中已没有自己的国家,而只有自己的名誉与利益。而这也正导致了孟尝君家族最后被灭族的悲惨结局。

综上,孟尝君叛未叛国,大家想必也清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尝君是否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