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典](之三)

收集/ 辽阳边义


雾霾

雾为水蒸气,霾据《说文解字》:“风雨土也,从雨貍声。诗曰终风且霾。”霾主要是颗粒性扬尘。貍为狸的异体字,《说文解字》:“貍,伏兽,似貙。”清段玉裁注为:“谓善伏之兽,即俗所谓野猫。”

烧尾

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封演《封氏见闻记》卷五:“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另唐代大臣初拜官时向皇帝献食之称。《旧唐书.苏瑰传》:“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为烧尾。”此举延至清代,有乘龙升天之雅意。

情恕理遣

情、理:人情道理。指以情理宽恕、谅解他人的缺点或过错。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坐驰

犹神驰。谓身形不动而心驰于外。《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实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北宫婴儿

北宫:古代后妃的寝室。婴儿:指婴儿子,战国时期齐国的孝女。后用以代指克尽孝道的孝女。语见《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曰: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比喻办事拘泥,不懂得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一个皇帝登基后,都要以自己的亲信替换前朝的臣子。形容当权变动,下属亦随之变动。语见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第三折:“我从来将相出寒门,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春风得意

春天的和风适合人的心意。旧指进士及第。现用以指心愿得到满足后的声喜悦心情。语见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藕断丝连

比喻表面上断绝关系了,实际上还有牵连。语见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呕心沥血

呕:吐出。沥:滴洒。形容费尽心血。语见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南州冠冕

冠冕:本指帽子,这里比喻首位、第一。后因用“南州冠冕”称誉才识卓绝的人。语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微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白面书生

面孔白白的读书人。形容阅历不多的读书人。语见《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一:“其实一个白面书生,干得了甚么事!”

红颜薄命

红颜,指美女;薄命,即命运不好,福气不大。形容女子容貌美丽而遭遇不好。语见苏东坡《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自古红颜薄命,亦未必如我之甚。”

獐头鼠目

头像獐子小而尖,眼像老鼠小而圆。原形容贫贱之相。后多形容相貌丑陋或神情狡猾。语见《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三:“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

九鼎大吕

九鼎:相传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是传国之宝;大吕:周朝的大钟,传国重器。比喻非常宝贵或非常重要,可简作“鼎吕”。语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宋范成大《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网漏呑舟

呑舟:可以呑下船的大鱼。渔网疏漏,可以吞下船的大鱼都被漏掉了。比喻法网疏漏,致使重大罪犯逍遥法外。语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呑舟之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呑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如履如临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缩语。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语见《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有“如临深谷”、“如临深渊谷”之说。

粗通文墨

形容略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语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六:“专与中贵游,亦粗通文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六:“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十年窗下

在窗下埋没了十年。原形容长期被埋没。后形容多年埋头苦读。赵搏《琴歌》诗:“绿桐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宋刘祁《归潜志》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缩地补天

改造天地。比喻改革国政。语见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夜半(十二时辰之一)

夜半,子时(23:00-1:00),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夜半,人的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这时不要熬夜。

鸡鸣(十二时辰之二)

鸡鸣,丑时(1:00-3:00),又称荒鸡。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

平旦(十二时辰之三)

平旦,寅时(3:00-5:00),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平旦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中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此时,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老虎也蠢蠢欲动,是为寅时。

日出(十二时辰之四)

日出,卯时(5:00-7:00),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

食时(十二时辰之五)

食时,辰时(7:00-9:00),又名早食等,这是吃早餐的时候。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唐皮日休《三修诗三首》之一:“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日中(十二时辰之七)

日中,午时(11:00-13:00),又名日正、中午等。此时,太阳正运行到天宇之中,光线最强烈。上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宋邵雍《日中吟》:“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日仄(十二时辰之八)

日仄,未时(13:00-15:00),又名日昳、日央、日跌等,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了。这时的太阳位置,与隅中是相对的。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沌,但日仄时,人们要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要抓住时机,高效地工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晡時(十二时辰之九)

晡时,申时(15:00-17:00),又名日铺、夕食等。《淮南子.天文训》里曾说:“(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今人一日三餐,但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对于古人来说,这是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据说这时猴子的叫声最为清亮,是为申时。

黄昏(十二时辰之十一)

黄昏,戌时(19:00-21:00),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最早使用“黄昏”的是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自己可安静的读书一或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

人定(十二时辰之十二)

人定,亥时(21:00-23:00),又名定昏等,这是一昼夜的最后一个时辰。据说这时候猪睡得最香甜,发出鼾声最响亮,是为亥时。人定,也是人静,这时候应该安抚心情,切勿心浮气躁,好好休息。

以卵击石

亦作“以卵投石”。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墨子.贵义》:“以其言非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以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玉斧

喻媒人。明杨珽《龙膏记.买卜》:“是结婚姻玉液琼饴,成好事玉斧灵丝。”另,以玉饰柄的斧子,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制杖戎,玉斧将挥,金钲且戒,袄酋震慑,遽请灰钉。”又仙斧,神斧。宋杨万里《九月十五夜月二绝句》:“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冰斧

指媒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赵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王怃然曰:此念所不敢存。”何垠注:“冰斧,媒妁也。《诗.邶风》:迨冰未泮。又《豳风》:匪斧不克。”《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正是:此身已证菩提本无树,冰斧无劳强执柯。”参见“伐柯”。

冰媒

媒人。明汤显祖《紫箫记.纳聘》:“待十郎过了门,重开凤烛宴冰媒。”《聊斋志异.卷十.素秋》:“不数日,冰媒相属,卒无所可。”《鬼神传》第十二回:“且把红梅作冰媒,四顾离情,作揖相别。”川剧《柳荫记》第六场:“不知他此事是否记心上?早差来冰媒早配鸾凰。”

冰人

媒人。《晋书.艺术传.索紞》:“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因称媒人为冰人。明叶宪祖《素梅玉蟾》第五折:“传家无子叹伶仃,幸有多才似舅甥。闻知冯女貌娉婷,特遣冰人系赤绳。”清李渔《意中缘•先订》:“既然如此,趁我们两个冰人在这边,就订了百年之约。”

如获至宝

好像得到了最珍爱的宝物一样。喻指得到了心仪已久的人物或东西。语见宋李光《庄简集•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如狼牧羊

像让狼于放羊一样。旧时比喻酷吏残害百姓。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白璧微瑕

亦作“白玉微瑕”。白玉上有微小的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微有缺憾。萧统《陶渊明集序》:“白壁微瑕,惟在《闲情》一赋。”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

风情

风采神情。《晋书•庾亮传》:“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另,指胸怀意趣。《晋书•袁宏传》:“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又指男女相爱的情怀。如:卖弄风情。李煜《赐宫人庆奴》诗:“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秕政

不良的政治措施。如:朝无秕政,人无谤言。《晋书•庾峻传》:“吏历试无绩,依古终身不仕,则官无秕政矣。”

渐入佳境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意谓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用来比喻境况逐渐好转一或兴味逐渐浓厚。

金貂换酒

亦作“金龟换酒”。《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后用为名士旷达不羁,恣情纵酒之典。

黄耳

《晋书•陆机传》:“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后因以“黄耳”为寄递家书的典故。张翥《余伯畴归浙东简郡守王居敬》诗:“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乌。”

丰城剑气

传说吴灭晋兴之际,天空斗、牛两宿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地点在豫章郡丰城。尚书张华乃任雷为丰城令。雷到任后,在丰城狱中掘得宝剑两口,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斗、牛之间紫气即消失。见《晋书•张华传》。

天壤王郎

《晋书•烈女传》:“(谢道韫)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谢安)曰'王郎,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阿大、中郎指王羲之的其他子弟。封、胡、羯、末,道韫诸从兄弟的小名。封,谢歆;胡,谢朗;羯,谢玄;末,谢渊。说王谢两家中独有凝之不称其意。后因称不合意的丈夫。如:抱天壤王郎之恨。

归轸

比喻暮年。《文选•颜延年(拜陵庙)诗》:“发轨丧夷易,归轸慎崎倾。”李善注:“以车之行喻己之仕也。发轨,弱冠也……归轸,暮年也。”

刮目相待

亦作“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谓用新的眼光看待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埋玉

比喻年少而有才能者死亡。表示悼惜之辞。语出《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后常简作“埋玉”。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于铄金,身没谁恨其埋玉!”亦比喻埋葬女子,并表惋惜。《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于此。”

龙飞

比喻帝王即位。语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高祖取彭越于巨野,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卒能龙飞中兴,以成帝业。”贯休《寿春节进》诗:“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亦比喻升官。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吾兄既风翔,王子亦龙飞。”吾兄,指何劭;王子,指王济。

哭竹

亦称“哭竹生笋”“孟宗哭竹”。相传孟宗孝母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孟宗,字恭武,三国吴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官至司空。其母嗜笋,冬日笋未生,宗入竹林哀叹,笋忽迸出。见《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况在将来,迷信破了,便没有哭竹、卧冰。”

岂有此理

哪有这个道理。对不合理的事表示气愤。《南齐书•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袴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同志

原指志同道合的人。在中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谓。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问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泽同志书》,他在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在地方,“同志”也被广泛地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类似“师傅”。

饭局

饭局,民间语汇,指宴会,聚餐。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北宋始,国人有了夜生活,休息晚,始有宵夜,逐渐成为晚饭,开始每日吃三餐。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有《饭局》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据作者序,诗作于宣统庚戌年,即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一年。“饭”与“局”的结合是国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

碎金

比喻珍贵的简短杂著。《晋书•谢安传》:“温(桓温)尝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后亦有用作书名的。如宋人晁迥《法藏碎金录》,清人刘禧延《刘氏碎金》、吴昌硕《苦铁碎金》。

鹤立鸡群

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休错认做蛙鸣井底,鹤立鸡群。”

含沙射影

亦作“含沙射人”。传说有一种叫蜮的毒虫,能喷沙害人;人被射中即发疮,人的影子被射中亦会害病。见《搜神记》卷十二。用“含沙射影”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白居易《读史》诗:“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

吴牛喘月

《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因以“吴牛喘月”比喻惧怕使之受苦的相类事物。亦用以形容酷暑难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中华

古代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在四夷(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之中,后世因称其地为“中华”。《魏书•礼志一》:“下迄魏、晋,赵、秦、二燕虽地居中华,德祚微浅。”起初,但指黄河中下游而言,其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又,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北齐书•高昂传》:“于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

老蚌生珠

孔融《与韦端书》:“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复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元将、仲将,韦端二子康、诞字。喻指老年得贤子。后亦泛指老年得子。特指年纪较老的妇女生子。哀长吉《朝中措•贺生第三子》词:“方喜阶庭联玉,又闻老蚌生珠。”

瓜葛

瓜和葛,两种蔓生的植物,能缠绕或攀附在别的物体上。比喻辗转牵连的亲戚关系或社会关系。蔡邕《独断》:“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是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会。”黄庭坚《赠张仲谋》诗:“向来情义比瓜葛,万事略不显町畦。”亦泛指相互牵连。李渔《玉搔头•雠玉》:“只是这枝簪子既在奴家头上顶戴多时,也就有些瓜葛了。”

镜花水月

亦作“水月镜花”。镜中花,水中月,比喻空灵的意境。谢榛《诗家直说》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亦比喻虚幻。《镜花缘》第一回:“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

枕石漱流

以石为枕,用流水漱口。谓隐居山林。曹操《秋胡行》:“名山历观,遨游北极,枕石漱流饮泉。”晋代孙楚欲隐,谓王济曰当“枕石漱流”,语误“枕流漱石”。见《世说新语•排调》。后因亦作“枕流漱石”。王錂《春芜记•访友》:“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

窥豹一斑

谓只见到事物的局部。比喻以小见大或以偏概全。语出《晋书•王献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李光《与胡邦衡书》:“《三经新解》未能遍读,然鼎一脔,窥豹一斑,亦足见其大略矣。”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含义。《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遂书戒之曰:'……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汝曹:你们)

王法

指王朝的法令。亦指国家的法律。《三国志•魏志•曹彰传》:“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又指王者治天下之道。《史记•儒林列传》:“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

飞蛾扑火

亦作“飞蛾投火”、“飞蛾赴火”。比喻自取灭亡。《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

虱处裈中

《晋书•阮籍传》:“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裈,裤子。后因以此语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扑朔迷离

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扑朔,脚毛蓬松,一说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迷离,眼睛眯缝。兔在奔跑时很难辨别其为雌为雄。后用“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娘炮

属形容词。意思是指性格、心理等方面女性化的男人。比如,男生言行举止过于阴柔,但与长相好看无关,不能因为男生长得好看而将其称之为“娘炮”。最近(21世纪20年代末),新华网发表文章《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引清代垄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油头粉面A4腰,矫柔造作兰花指”,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

佛系

网络流行词。该词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一种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火遍网络。该词又衍生出“佛系女子”“佛系追星”“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加油之一

“加油”一词,本是榨油作坊里的劳动号子。几个人喊着号子,撞钟似地一用力,榨出的油就流进接油的容器里,也称“撞油”。明朝刘伯温自比诸葛亮。一次,挖到孔明墓,见墓室灯还燃着,有盛油大桶。但油将燃尽,灯将熄灭!刘伯温上前,见灯下一纸,拿起一看,上写八个大字:老刘老刘,赶快加油!刘伯温大惊,想诸葛亮居然能算到千年之后的事情,果真神人。赶紧加油、封墓!之后,刘伯温注重自身修为,终成一代名相。后来,“加油”一词也引申为鼓励后来者居上的含义,特别在比赛场上,作为鼓励选手的呐喊助威用语。

加油之二

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举人张瑛,一生为官三十余载,重视教育,崇尚读书。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派两名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添一勺灯油,并送上鼓励。这就是“加油”的又一个由来。而张瑛的儿子,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

辟谷

亦称“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据称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修炼方法。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裴骃集解:“服辟谷之药而静居行气。”后为道教承袭,当作“修仙”方法之一。该教谓,人体中有三虫(亦称“三彭”、“三尸”)靠五谷而生,危害人体,经过“辟谷”修炼,可以除去“三虫”,修为“长生不死”。

老牛舐犊

比喻父母爱护子女。《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悔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画蛇添足

《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因以“画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多余无益,反而害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半面

东汉应奉记忆力很强,有一车匠曾于门中露半面看他,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见《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后因以指偶然见过面。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亦指古代遮面饰具。高士奇《天禄识餘•金罗半面》:“元仁宗宴群臣于长春殿,供事达臣进馔,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馔者,以此为例。”

乐不可支

形容快乐到极点。《后汉书•张堪传》:“拜渔阳太守……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项,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饮鸩止渴

用毒酒解渴。语出《后汉书•霍谞传》“臂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后以“饮鸩止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来的大患。


2018.08.01 舞蝶制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典](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