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 贰 炮台岭

老爸讲的故事,村子后山有一个山头叫炮台岭,山顶有一块大石头,背面轮廓像一个炮架,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小时候放牛以及后来山上开采石头,都没少上过山,我知道的名字有小脑尖儿,大牙豁儿,小牙豁儿,狐窝,石板洼,营盘地,头道沟…这些地名都是因形而名,不用太怎样联想就能想到其中缘由。 只有炮台岭有一串故事。

站在岭巅往河对面望去,正对着的西山悬崖上有一个大石窟,确切说是一个像被炸塌了的洞,老爸说洞里面有磨盘,有绣花鞋,还有牛羊马驴的骨头,当然也有人骨。

两山之间是条石河,蜿蜒而去,至十里开外有一村庄~闫庄,闫庄西南三里有余是一座大寺院,名曰双塔寺。寺里双塔矗立,晨钟暮鼓,经诵斋饮,香火旺盛,文和尚,武罗汉各司其职。

上溯三百多年,明末年间,西山石洞里住着一窝强人,为首的人叫李虎,洞也就随了他的人叫李虎洞。这李虎虽然是个嗜血天王,名字也张狂,人长的却是仪表堂堂,他有一匹上好的宝马,上山下坡如履平地,据说上山时马的后退会伸长,下山时前腿伸长。

李虎还未行成气候时,专事劫富济贫,每次下山经过双塔寺都会落脚歇息,寺院方丈也是水米款待,偶尔也会聊上几句佛理,参悟几番禅机。那时的李虎甚是谦恭,还算懂得迎来送往的礼数。

几年间,两家相安无事,慢慢的李虎的势力也越扩越大,人也就有点飘飘然了,也因为人多势众下,鱼龙混杂,各有鬼心,队伍里就出现了打家劫舍的现象。寺里的方丈多有提醒,但是李虎不以为然,慢慢的就形成了风气,李虎也开始娶妻纳妾,多有良家被虏来。

就这样寺里的和尚们不再待见这些昔日的常客,来不迎,去不送,甚至大门都不让进,更别说奉茶饮马啦。 有些性格耿直的武罗汉看不过去,时不时的和李虎的手下出现摩擦,搅了他很多"好事"。

时间久了,李虎有心教训下这些实心的世外人,他纠结众贼人去攻打寺院,僧人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三下两下就灭了这些魑魅魍魉的嚣张气焰。

李虎看形势不妙,就手扶额头变了脸色,心想操之过急了,就故作慌张的拜倒在方丈跟前,煞是诚恳的甩了一通说辞,什么有眼不识泰山了,什么忘了初衷了,什么痛改前非了,什么佛祖向善惩前毖后啦,反正就是能稀里哗啦的绝不抽抽咽咽。方丈心慈,立下规矩就放了他们。

李虎回到山上,给手下交代了下,说此仇必报,但是要从长计议,商量下怎样怎样做。

果然一时间,这伙强人风气大变,又改回了劫富济贫,只是每次路过寺院每人都会背去一捆干柴,说是报答寺院的宽恕之恩。

春来秋往,夏暑冬寒,到了来年秋天寺院里的柴火已经堆积如山,围着寺院里三层外三层,强人们却还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人一捆。

到了天干气燥,风急夜深的一个冬夜,李虎骑着宝马绕着寺院散行,心里狠狠道,我今天送你们去西天见佛祖,一挥手,一个个火把扔了出去,大火熊熊而起,土匪们就扬长而去了。三百僧众只有一个俗姓刘的武僧逃了出来,他发誓要报了这血仇。

就这样,李虎又过了几年太平日子,东抢西扫好不快活。 刘姓僧人蓄发归隐世间,联络了四方被欺压的乡邻,盘算着怎样灭了这些害人的阎罗。

直接硬碰硬,怎样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一个张姓木匠说,不如造个大炮轰了他们。 说干就干,他们到关山的深山老林里选了一棵千年大榆树,在张木匠的带领下,把中间挖空,外面箍上铁圈,一门土炮就造好了,火药是硝石木炭加硫磺配的,还炒了下好增加力度。

就差一个炮架了,木头拼,石头垒,都不够结实,仰角也太大,要知道只有一次开炮的机会。 一个老羊倌说,西山头怎么样,那山头是全石质的,找个石匠修修就是个好炮台,又刚好和对岸李虎洞平齐。

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的就把榆木大炮架到了上面,装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药,塞了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斤铁钉碎石,导火药线长六十六里六,一切就绪后,大家就占卦选日子,选在了八月十五。

八月十四夜里子时一过,刘姓僧人点了火,众人就开始关门闭户,往东河后边的山梁下转移。

一直到了八月十五夜里,李虎还在洞里花天酒地,吃酒唱和,不知道怎么的他的右眼跳个不停,洞外面猫头鹰不停的叫,搞得他心神不宁。他出到洞口四下观望,看到对岸山下一条碗口粗的火虫正在往山上爬,定睛一看,坏了,那不是一门大炮吗? 骑上他的平地宝马撒欢就跑,其他土匪却只能两脚量地,有的舍不得那些金银细软,左手丢了右手拣,肩扛嘴叼的往外挪。

李虎紧赶慢赶跑出了十五里,刚好跑到杨树庄南河边,嘣轰哃一连串的巨响和着山岗的应声,扑面袭来,把李虎掀了十几米高,他喊了一声完了,就跌落到了滚滚尘土中,往生了!

就这样李虎洞变成了李虎窝,后山的那座岭就叫了炮台岭。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故事 贰 炮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