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2《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母亲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写道,“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和群星璀璨的宇宙相比,地球十分渺小,“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那么,地球形成至今,一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吗?它真的不会增大或缩小吗?

一、地球会长大吗?

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会逐渐长大,人类、植物、动物都是如此。但是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按照常理来说它不会长大。可是,有些事例却告诉我们事情未必这么简单。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在地球的地壳运动中逐渐“长”起来的。6500万年前,向北“流浪”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经过测量发现,2005年的珠穆朗玛峰比1975年时“矮”了3.7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虽然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但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地球的大小真的不会变化吗?

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起初从太阳中分裂出来时是一团炽热的溶液,经过长时间的冷凝才逐渐凝固为硬壳球体,所以地球在缩小。

有的科学家认为地球还在膨胀。在膨胀过程中,地球撑破了包裹着它的陆地,而且陆地之间的裂缝仍在加宽,这说明地球仍然在膨胀。但是对于膨胀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多种解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地球究竟是在增大,还是在缩小,是目前科学界的一道谜题。但是科学家的推断至少能说明,地球一直处在变化当中。

二、石油的前世今生

石油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它是从几千米的地下钻探开采出来的。石油不会凭空产生,它究竟是怎么生成的呢?

对此,目前世界上没有统一的说法。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积压加热后逐渐形成的。他们认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堆积的遗骸变化而形成的。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有机物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地下的有机物逐渐转化为蜡状的油页岩,后来又转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不断向上渗透,一直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而中间多空的岩层中,这些石油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油田。

目前,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伊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是主要产油国,所产石油大部分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石油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大到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石油。

石油能加工出燃料、润滑油、沥青、石蜡等各类油品约500多种;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石油化工产品的种类至少有1500多种;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表面活性剂、添加剂、黏合剂、染料、涂料、香料、医药、农药和助剂等各类精细化工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石油的广泛用途和战略重要性,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为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国家与地区间的冲突和战争。石油有没有什么替代品呢?目前,太阳能、水能、核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替代了一部分石油消耗,煤层气、可燃冰也有石油公司开采和准备开采,但开采难度较大。可以说,科学家至今还没有研发出完全的石油替代品。

三、地球上即将消失的地方

世界上已经有许多美景因为战争、全球变暖等原因消失了,我们再也无法目睹它们的风采。还有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也在走向灭亡。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水城。几百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水城上行驶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船,各行各业的商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为了财富和利益钩心斗角,争权夺利,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就展现了商人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

元朝时期,威尼斯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不远千里来到元大都拜见忽必烈皇帝,他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之后才离开,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告诉家乡人,后来有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许多欧洲人通过这本书见识到富饶的东方古国,催生了他们来中国旅行、经商的念头。

威尼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可是,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城市,被誉为“亚德利亚海明珠”的美丽岛屿,却正在渐渐下沉!

几十年来,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而且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也加速了这座水城的毁灭。威尼斯目前正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下沉,以此推断,圣马可广场、雕像和教堂在一个世纪内,都将沉为水下宫殿。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世界上许多新婚夫妇的蜜月圣地,它由1190个珊瑚岛组成,其中100多个岛修建了度假村,一岛一酒店是马尔代夫的旅游特色。

可是近年来,同样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这个平均海拔只有1~2米的岛国正在慢慢地被海水淹没。据统计,马尔代夫93个岛屿已经遭受海水侵蚀,预估100年后将会被海水彻底吞噬。如此梦幻的马尔代夫,到那时将从地球上消失。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南部,是各国滑雪爱好者的天堂。它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也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

可是由于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升温的速度比全球升温速度要快,冰川面积一直在萎缩。有科学家预测,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在21世纪末将萎缩近75%。

由于人类对地球的过度消费,不仅有许多动物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世界上许多美景也濒临消失。如果人类再不保护环境,未来也许真的会像电影《后天》和《流浪地球》里演的那样——地面上的世界是一片冰封的废墟,人类只能在地下深处重建一个世界了。

四、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一度陷入冷战状态,常常暗自较劲。

他们把较劲的矛头指向航天技术,比拼谁能第一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美国宣告要在1961年5月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苏联人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在1961年4月12日让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飞上太空。

不过,心急的苏联人为了夺得太空初旅的桂冠,在成功率只有50%的时候就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让这位“太空哥伦布”加加林在旅途中险象环生,差点就回不来了。

首先,在飞船发射的前几分钟里,坐进驾驶舱的加加林突然发现仪表没有显示“密封”信号。工作人员立即抢修,在先后松开、拧紧舱盖上的30多个螺栓后,飞船才排除了故障。1961年4月12日上午9点7分,宇宙飞船终于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在飞行过程中,加加林也遭受了不少折磨。首先,与地球保持联络的通信线路曾发生中断;飞船与火箭分离后,飞船开始急速旋转,这导致加加林的太空初体验十分不愉快,在回到地面后,他觉得身体非常难受:全身麻痒,天旋地转,两眼发黑。

如果你觉得这都不算什么困难和危险,那就只好再说说加加林的回家之路了。

按照设计,当宇宙飞船距离地面还有7000多米时,加加林就要和座椅一起从飞船舱内弹射出去,并打开降落伞。在快要降落地面时,加加林要再次和座椅分离,并打开自己的降落伞,成功着陆。但是,加加林和船舱分离时发生故障,差点回不到地球,最后花了10分钟才成功从舱内弹射出去;之后宇航服进气孔的阀门无法打开,他差点憋死。在经历种种惊险后,加加林终于落到苏联境内的农田里,借一位好心妇女的电话联系上总部,被接了回去。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类,他的壮举被载入史册,一时间成为无人不晓的大英雄,受到无限的追捧和崇敬。可是天妒英才,34岁的加加林在第二次进入太空前的演练活动中,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而罹难。为了纪念登上太空的第一人,人们以加加林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

五、地球物种大灭绝还会有第六次吗?

由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随意毁坏,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正在走向枯竭。其实,在人类出现以前,许多生物都已经灭绝了。那么,地球经历了几次物种大灭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物灭绝呢?

地球上的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全球气候变冷是这次物种灭绝的始作俑者。在这场灾难中,大约有85%的生物灭亡,而低纬度热带地区的生物受影响较大。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距今3.67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据分析,泥盆纪时期气候温暖,连北极地区当时也处于温带气候。那一时期是脊椎动物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鱼类繁殖快、种类多,因此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可是,气候变冷和水域中含氧量的降低导致70%的物种灭绝,尤其是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而陆地上也在不断产生新种的植物。

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物种欣欣向荣,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都异常繁盛,大概1亿年的时间内,地球都处于稳定时期。可是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由于地壳频繁活动、海底沼气喷发等原因,大约90%的海洋动物与至少70%的脊椎动物从地球消失,这就是地球上的3次物种大灭绝。

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地球悲催地迎来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相对之前3次物种灭绝来说,这次灭绝的物种较少。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物种的灭绝为新物种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恐龙就在这一时期踏上了称霸陆地的征程。

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科学家认为,是彗星或小行星坠落地球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失衡,而统治陆地1亿多年的恐龙因此灭绝,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大都也难逃厄运。

有人说,21世纪末或许会爆发地球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因为人类污染环境、抢占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捕杀动物等行为使地球生物以每13~20分钟消失1种的速度灭亡。如果人类继续这么做,320~500年后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的生物物种都会消失。到那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枯竭了,人类还能独善其身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2《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