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软件——黄牛党的新化身

赶春运大潮回家,历经磨难,总算快到家了,反思总结一下这次的购票。

广州南站

各类假期的高铁、火车票全靠抢,特别是在人类最大的迁徙——春运这种大潮中——票基本是买不到的,全靠抢。

抢,这一行为基本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发起的以少数人占有资源为目的的社会行为。但社会主义建设到今天,国家那么厉害,春运的票还有那么紧张吗?我们真的还用抢吗?抢票软件加速包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本文旨在思考以上问题,并对高铁运营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先看供给侧:

从广州到昆明每天航班15班,按737每班164人,均150人搭载,每天可运2250人。高铁动车每天17趟,每班920人,平均900人算,每天15300人,快车3趟计算,18车每车118人,加上站票约每列3000人,共9000人,合计26500人。春运40天,前15天后25天,节前运力共240750人。

此外还有普通铁路,公路,摩托大军。

再看需求侧:

云南去广州人员总额我们无法获知,但我今日眼见高铁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拥挤,也远非十几年前回家那样拥挤,从广州经广西贵州入云南,一路下来没座的人很少,贵阳后空座也有部分。不难得知,广大返乡人员与运力不足的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至少应该在高铁和机票等中高级保障上不突出。

图片发自App

原因反思

如果供需矛盾不突出,信息平台开放的条件下,理应购票很便捷,至少对票务信息很公开。

在车票没有实名制以前,春运是黄牛党的天下,黄牛党推高了票价,也推高了铁路部门的待遇和收入。实名制后,黄牛党不见了,我们一度认为那个在买票和卖票间第三方的利益群体消失了,但事实不是这样。

黄牛党化身抢票软件,穿上了信息化的外衣。

而且抢票软件与买卖方依然相互依赖,关系密切。

比如说,我在抢票软件的助力下,成功抢到一张过路站的车票,感恩万幸中上车后,却发现车上并没有那么拥挤,顺利补到本座位的终点票,但事实是我本可以买到一站到家的全程票。

这其中抢票软件的角色

于买票方,扮演替你花钱办事、靠关系拉票的角色,有钱出钱,有人托人,似乎买卖公平,你对他还极端依赖。

于卖票方,进一步营造一票难求的氛围,提高了购票门槛(补票加收手续费),调节供需矛盾。

反思:

1.购票还是到12306,抢票软件只是在捡12306的漏;
2.不要迷信加速包,更要注意抢票软件暗自捆绑收费加速包;
3.实在买不到票,就想办法先上车,(买全程任意一站上车)上车一定可以补票,甚至可能补到座位。
4.认清潜规则在各行业的存在,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它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无局限性,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其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认识潜规则,识别潜规则,适应潜规则,可能的话改变潜规则。

空位很多,行李松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抢票软件——黄牛党的新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