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你什么语气,孩子就是什么态度

有孩子的家长,可能深有体会,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么,他越是跟你对着干。

你越是强硬,他越是倔。

因为亲子关系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最终会反弹到你的身上。

正如李玫瑾教授说的,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着孩子对你的态度。

换言之,就是你什么语气,孩子就是什么态度。

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

孙俪在微博发文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接下来,她又微吐槽自己现在嗓门变大,很有穿透力,全归功于7年的带娃历练。

众网友替“娘娘”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毛驴将统治世界。

教育孩子,当老母亲怒火中烧,用发脾气、大吼大叫、漫骂斥责孩子时,不仅收不到效果,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孩子的人格、心理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

其实,老母亲应该换成低声教育方式了;吼孩子,是一种看不见的语言内伤;与低声教育想反的教育方式,是吼叫式教育。

法国公益短片《一句话,毁掉孩子一生》中,父母的话像毒针一样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造了什么孽了,竟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就是个废物!”

“你至始至终都远不如你哥哥!”

字字否定,句句戳心!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永远都是斥责的吼叫声,孩子们一次次失望,他们的内心看不到任何光芒。

从心理学上来说,“吼”就是不好好说话,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丝毫不亚于体罚对孩子的伤害。

你的语气,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

有句话说,你的嘴,决定孩子的路。

当你喜欢命令孩子、控制孩子时,他不仅仅回应给你的是“懒得搭理”,他还学会了你的命令和控制。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

我妈什么都好,但有一样,却是非常的不好,那就是跟爸爸说话的语气,真是非常不耐烦,动不动就吼回头那种。

在妈妈长年累月粗暴语气的熏陶下,我的情绪也特别容易激动,对亲人说话很多时候也是靠吼,生气时更狠,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

我从小就跟同学们相处不好,常常受到别人的排挤。

出来工作后,脾气也大得很,有时还会跟上司顶得青筋直冒,总以为上司会无限地包容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情商极低的表现;

这些年,因为不会好好说话,不知道得罪了多人,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可见,父母说话和气有礼、批评孩子能做到有理有据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确实比较懂得和别人相处,情商比较高。

就像文学家胡适,出了名的好脾气,面对别人的讽刺,他一笑置之,他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回忆道: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孩子的脾气好坏,很大程度上受爸妈语气的影响,你的脾气暴躁,他也学会暴躁;而这会影响他的为人处事观。

不得不承认,爸妈说话的语气,影响孩子的情商。

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其实也反映你的观念,越是不尊重孩子的爸妈,越喜欢命令他。

可是,亲子关系就是回音山洞,当你对他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收到的反馈也必是:“你怎么这么笨”。

日常生活中,父母该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1、孩子犯错时,用低声调批评孩子

6岁的奇奇在朋友家的地板上又蹦又跳。

爸爸走近奇奇,他用轻得几乎让人听不见的声音,在奇奇耳边说:“你觉得不经允许就随便在人家地板上乱蹦,可以吗?

爸爸的声音轻柔而坚定,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但奇奇却像听到了严厉的批评,马上停止了乱蹦。

美国心理学家霍布兰德先生,曾研究过最佳的谈话方式表明:一个人的低声调的谈话方式,比高声调说话会有更好的说服效果。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低声效应”。

低声让家长和孩子都处在理智、平和的状态,孩子抵触、防范心理减少了,更能听清楚爸爸讲话的内容,认为他说的有道理,马上停止了乱蹦。

2、孩子被否定时,懂得赏识孩子,而不是责骂

一个10岁男孩,很想当一名歌星,但老师却说他五音不全。小男孩回到家后很伤心,把老师的话告诉了母亲。

母亲没有为此生气,更没有责骂他,而是用手搂着鼓励他说:儿子,你很有音乐天赋。今天唱得比昨天好听多了,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男孩成了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罗。

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说,是母亲当年鼓励的话语,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孩子从母亲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微笑中得到肯定,并成为他前进的重要动力。

没有什么比不用责骂,而是给予恰当时机的赏识,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唯有父母用心给予孩子深切的爱和理解,才是正确的教育。

3、向孩子敞开心扉,采用“我式交流法”

“我式交流法”就是对孩子说话时,以“我”而不是以“你”为开头。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碎了我刚买的一只漂亮花瓶,我当时很气愤,心里埋怨她做事毛手毛脚,可一想,就算我再大声斥责她,花瓶也碎了,再也无法复原。

于是,等她收拾完碎片后,我对女儿这样说:“我觉得很可惜这么漂亮的花瓶了,当你不小心把她打碎时,因为这是我让朋友从上海专卖店买回来的,所以我希望你以后擦桌子时一定要小心哟!”

说完,女儿紧紧抱住了我,满眼的惊讶和感动:“妈妈,我以后肯定会小心,再也不会把花瓶打碎了。”

显然,主动向孩子敞开心扉,暂时示弱,事情往往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4、将要求解释给孩子,态度温和而坚定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女儿圆圆小时候和她一起去超市,圆圆想买一种加了许多色素的饮料,他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女儿:这个不能买,它不卫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

圆圆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地下哭闹。

妈妈不搭理她,也不生气,圆圆见状哭闹得更厉害。妈妈沉着气不着急,耐心地等待女儿释放情绪。

几个回合后,圆圆没劲了,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当妈妈再问她时,她就乖乖地站起来,牵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整个过程,尹建莉老师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圆圆讲道理。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

当孩子犯错时,让我们静下心来,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语气与孩子交流。声音低一些,坚定一些,心情平和一些,再平和一些。给予一个拥抱,也许,孩子会还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表现。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低声调与孩子慢慢交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玫瑾:你什么语气,孩子就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