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入境,隔离

文|开学一周的某只K.

        时间倏忽而过,我已落地近一个月。回头看这短短30天竟是如此跌宕起伏。自出国以来,距离导致记忆上的疏离感与日俱增。如果再不把这些经历记下来,可能很快就要忘却了。


起飞

        8月12日早上,我们一行人来到首都机场T3。疫情反复,又是一大早,机场十分冷清。和家人合影留念,匆匆告别后,我与刘蜀黍汇合。常规的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候机之后,终于登上飞往深圳的飞机。下午到达宝安机场,我俩拖着箱子们坐地铁去酒店。为了方便,酒店定在海上世界地铁站口,出站即到。本科时的基友定居深圳,她曾告诉我这里并不潮。电梯到达地面的一瞬间,湿润的空气混合着海水的味道迎面扑来,我感觉受到了欺骗,不过也确实比梅雨季节的江南好得多。一通检查登记后,终于住进了酒店。睡眠严重不足的俩人一觉睡到晚上,醒来吃过外卖牛杂后决定出去走走。穿过一片商业区和公园,我们来到海边。对面的岛黑乎乎地矗立在不远的地方,那里就是香港了。在岛的另一边就是香港机场,第二天我要去的地方。两人今年最后一次和其他情侣一样在海边散步聊天。真是神奇,周围的人熙熙攘攘,没有人知道这中间有一个人明天即将远赴万里之外,生活一切如旧。

        13号早上在酒店隔壁的茶餐厅吃过早饭后,我们带着行李出发了。十点到达蛇口港,时间刚好,取船票、检查手续、托运行李、出关申报之后,一切就绪,只待登船。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和刘蜀黍惜别。11点30分,正式出发。过海关后,我拖着登机箱,走向出关登船的方向。阴沉的云压在茫茫海上,一瞬间无数情绪涌上心头,朝思暮想悉心策划那么多年,这一天真的就这么来了。

蛇口港的值机柜台 我在隔壁的14号柜台值机


出关登船


        半小时海上航行很快结束,我看着手机屏幕的左上角从4G到消失,从中国移动变成CMHK。12点半,快船停泊在香港机场海天客运码头。座位守着出入口,赶在第一拨下船。一路找到加拿大航空的值机柜台,换取正式的三段登机牌。结束值机才发现,后面已经排起长队,感觉很是幸运。安检后,顺着指示找到退离境税柜台,收到120港币。从下船到退税,流程简单且成熟,工作人员全程普通话,不用担心交流不畅。左拐下楼,坐捷运直至航站楼。过不多久,找到67号登机口的方向。疫情导致机场十分冷清,商店大多关门,旅客也不多。我找了地方候机,顺便给手机充电。很快,登机开始。飞机上几乎座无虚席。疫情的缘故,每个座位都配备了消毒用品和一次性毛毯。晚点半个小时之后,飞机终于缓缓起飞。

        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陆地思绪万千。若干年后,或许此时此刻就是一切的起点。飞机上英法粤三语的播报在飞行噪音中听不真切。没想到我的散装粤语在这时候发挥作用,居然能听懂大半,弥补了被噪音盖住的英语。为了联系方便,我买了飞机上的Wi-Fi。事后证明,在睡不着的十几个小时里,有网十分必要。与此同时,我一直在等学校国际学生中心隔离安排的邮件。飞机上时冷时热,座位狭窄,即使戴着飞机枕也感觉不舒服,只有定时供应的三餐成了安慰。漫长的飞行之后,当地时间13号上午11点多,飞机在温哥华机场降落。收拾好东西,随着人群走出飞机,而我满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那封一直没有等来的邮件。

即将落地



入境

        加拿大政府不承认国产疫苗,于是按照政策入境后我需要隔离14天。7月底,我将行程安排发给国际学生中心,一直没有收到回复。12号晚,再次发送邮件并标注Urgent,也没有回音。根据行程,经过转机后,我将于第二天(周六)上午到达目的地。国际学生中心周末不上班,并且因为时差,我落地温哥华的时间已是学校当地的下午,这意味着留给我联系国际学生中心的时间只剩下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下飞机后,我拐进一处安静的角落,拨通了国际学生中心的电话。临出国前,我将电话卡开通国际漫游,并且变更为最基础款的8元保号套餐。不知是不是因为国际长途,电话那一头的声音非常不清晰,一瞬间我以为自己不懂英语。两人各自对着电话吼叫一番之后,总算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会尽快安排,让我等待后续通知。尽管心里还是不踏实,但是除了相信他,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挂了电话,我拖着登机箱,跟着指示牌继续向前走去。

        机场工作人员热情友好,自助报关机器也很方便,入关申报很快完成。接下来是排队入关,我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排在人很少的一队,只等了三五分钟就轮到了我。看着旁边蜿蜒曲折的队伍,和在香港值机时的心情一样,感觉非常幸运。出国之前,我打印了所有可能用到的材料并贴上标注好的便签纸。拿着厚厚一沓,等待被盘问。然而海关官员只看了护照、签证、核酸证明、ArriveCAN,并问我是否第一次入境、有没有打疫苗,就放我入关了。速度之快难以置信。入关后,到行李转盘找到托运的箱子,随后排队领取Study Permit,再去做核酸检测,领取第八天的核酸自测盒。和国内的机场比,温哥华机场很小,每一项都相隔很近。核酸检测的机构是Lifelabs,出国前我注册并填好个人信息,于是排在提前注册的一队,速度较快,节省了时间。做完这一切,我推着箱子们上楼。楼上是出发层,顺着加拿大境内方向的指示,找到加航的自助行李托运处。把两个托运箱放到传送履带上,目送它们消失在胶皮帘子后面。

        办妥了所有要办的事,接下来只剩转机。突然收获了近十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坐在椅子上抱着背包看着人来人往,一时之间有点茫然。对于如此迅速就结束了所有入关流程感到一丝担忧。翻出了之前收藏的攻略,又对比了网上其他人的经验,似乎也没有什么遗漏,放心了一些。从下飞机那一刻起就一路支撑着我的肾上腺素终于慢慢降了下来,困意混着一股伤感缓缓袭来。我找到休息区域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上网打发时间。闲来无事,研究了一下核酸自测盒,预约了第八天早上九点的远程视频指导。在短短几个小时里感受到加拿大的确非常多元化,机场和海关工作人员覆盖各个族裔,旅客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

        晚上八点多,我打算找点东西吃。机场里营业的商家不多,转了几圈之后我决定吃垃圾食品。在A&W柜台前停了下来,茫然地看着对面墙上的菜单,然而视力太差,怎么也看不清楚。前台小姐姐热情打了招呼,我一时语塞。只好问她"What would you recommend?"……点餐、刷卡、取餐,终于吃到了在加拿大当地的第一顿饭。直观感受是,快餐店的饭量比国内的整体大一号,并且无现金的刷卡消费十分普及,对我来说似乎比国内的二维码支付更方便一些。吃饱喝足,继续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安检后找到登机口,在附近坐了下来。没多久,收到国际学生中心发来的预约机场专车的邮件。我按照要求提交了预约。此时距离我到达目的地机场不足12小时且当地时间已是午夜,对于能否预约上司机我感到怀疑。没想到很快收到回复,已经匹配好专车和司机。虽然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隔离酒店预订成功的消息,但是已然宽慰了不少。很快登机开始,在短暂停留12小时后,我离开了温哥华。

终于吃上饭了 A&W 落地第一餐



隔离

        当地时间8月14日上午11点多,在经历从北京出发之后的四段飞行和一段坐船之后,我终于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机场。严重睡眠不足导致反应迟钝,情绪平静得有些木讷。出国前我从银行兑换到5张崭新的百元加币大钞。在机场里路过一个小商店,出于换点零钱的想法,买了一瓶水和一个三明治。店主是个老奶奶,叫我my dear的时候非常温柔,第一个接触的本地人类给了一个不错的开端。我拖着登机箱继续走,找到行李转盘。不一会儿,两个熟悉的箱影出现在转盘上。把所有行李搬到推车上,拍下一张全家福。历时30多个小时,行李们和我在大洋彼岸正式团聚。

行李们 大洋彼岸团聚

        工作人员检查了我在省政府网站登记的落地和隔离的信息,就放我离开了。我找到Ground Transportation Booth说明有专车预约。调度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因为发不准我名字的音一个劲道歉。我走到他指示的地方等车,几分钟后专车赶到。司机和我确认身份后就出发了,并告诉我隔离酒店的名字。心下宽慰,原来酒店已经预订成功,今晚不必流落街头了。一路上,两人闲聊几句,他得知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看着周围景色,只见到大片的森林和湖泊。窄窄的快速路上车也不多。路过一片矮矮的商业区,看到了宜家和玩具反斗城。没多久房屋开始出现,果然和想象中一样,一栋一栋,各式各样,也是矮矮的。

路过宜家(车玻璃贴膜导致色差)


        到酒店后,司机放下我和行李,祝我未来一切顺利并欢迎我来到这里。感谢几句后我推着行李走进酒店,向前台说明来意,登记刷卡。前台告诉我午餐时间已过,恐怕是没有了,庆幸自己在机场买了三明治。进房间的一瞬间感到甚是安慰,King size的床,冰箱和咖啡机俱全,卫浴很新,窗户很大。唯一美中不足是,窗户是封闭式,无法呼吸新鲜空气。我倒在床上,感受脊柱和后背伸展开的舒适。上一次平躺在床上已经是40个小时之前的事了。跟家里报了平安,又跟刘蜀黍视频,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门口地上放着一个纸袋,里面装着果汁、三明治、沙拉。看来是前台向厨房说明情况,给我单独准备了一份午饭。洗完热水澡,换上睡衣,14天的隔离生活正式开始了。精神有些亢奋,一下午都没能入睡,直到晚上才沉沉睡去。48小时内只在飞机上眯了不到3个小时的我,终于睡了一整晚好觉。

隔离酒店


      隔离中除了按照要求每天在ArriveCAN和省政府网站上打卡,我也为后续的生活做着准备,翻译国内的驾照、查询当地考驾照的信息、比较各个电信运营商和流量套餐、申请Co-op工签、申请Social Insurance Number、在宜家网上订家具、和房东沟通家具配送问题。 隔离生活十分规律,早中晚三餐定时放到门口。有额外的用品需求可填在表上,工作人员会及时收走表格再将补给用品送来。猜测是因为后厨倒班,三餐的品质并不稳定,饭量时大时小。基友告诉我她在波士顿读书的时候,一个人高马大的白人同学每天中午只吃两个牛油果。似乎这边的午饭都是比较凑合。一天中午实在没有吃饱,于是打开UberEats点了第一次外卖。和国内很不一样的是,配送费、服务费、税费和小费加起来的总和几乎和餐费一致,点一次外卖的总价和食物本身的价格相比轻轻松松翻倍。肯德基的菜单也和国内有些不同,最惊喜的是见到了只有小时候才吃过、上市很短时间就下架了的无骨鸡柳。吃完垃圾食品甚是满足,然而当天的晚饭却没有送来,吃饱喝足的我倒也不在意。只是没想到第二天的早饭也迟迟没有等来。

        第二天是入境后的第八天,按照预约,上午九点进行核酸自测。我在Lifelabs网站上提前看好攻略,第二天早早起床,却一大早就收到国际学生中心临时发来的九点到十点视频会议的通知。恰逢核酸自测,和开会时间有十五分钟的重叠。在Lifelabs工作人员的远程视频指导下,完成取样和封装。随后又赶去开会。等全部忙完后终于得空给酒店前台打电话说明情况,午饭总算是按时送到。联系完前台,按照Lifelabs要求,打电话给FedEx预约上门取走核酸检测的样本。下午快递员上门,拿走包裹。兵荒马乱的一天总算又归于平静,我的饭也终于又能正常按时送到门口了。

解锁外卖技能


隔离餐和补给用品


隔离餐


隔离餐


        26号晚,隔离已近尾声。睡前我大致想了想后续安排,盘算了一下日期,14号入住到28号退房,正好14天。莫名其妙失眠,凌晨才慢慢睡去。第二天一早被电话吵醒,前台告诉我今天是退房日,我瞬间醒了大半,反复和前台确认是27号而不是28号。安排突然被打乱,脑子也还没有完全清醒,一时间愣在那里。八点准时收到省政府的邮件,上面明明写着再过一天我才可以离开隔离地点,但是前台的态度看起来又十分坚决。我翻了翻当天可入住的酒店和Airbnb,价格都贵得离谱。看着在地上摊开的三个箱子和一屋子没有收拾的东西,情绪游走到崩溃边缘。缓了大概半分钟,我调整了一下呼吸,迅速在大脑里过了一遍接下来马上要做的事。首先联系房东,看能不能在一两天内搬进去,提前入住的这段时间按房租比例付费。其次,将省政府发给我的邮件转发给酒店前台,抄送国际学生中心,看能否争取一天的缓冲时间。在等待双方回复的时间里,吃饭、洗澡、收拾行李。一小时之后房东回复当天可住,下午五点见。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近中午12点,门外准时放上午饭,我塞进背包,推着箱子走出房间。和前台确认了退房后,将行李寄存。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五个小时,我决定在周围转转。第一次面对加拿大的广阔天地,我呼吸着外面的空气,看着车来车往的街道,走进人流中。就这样,2021年8月27日中午,我获得了突如其来的自由,结束了隔离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起飞,入境,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