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成化斗彩是中国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
尤其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几乎在成化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仿制,而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则达到了最高峰。清三代的仿品固然做得最好,但是与真正的成化斗彩瓷器相比,依旧存在不同之处。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清三代仿制的成化斗彩瓷器均带着明显的清代风格,比如色彩、工艺上都力求精细,并不像成化斗彩瓷器往往呈现出一种粗放的风格。
反倒是当代的一些仿品,从形状、造型再到款识上会更接近于成化本朝的风格,而这也是鉴别一件成化斗彩瓷器仿品到底是清代仿还是现代仿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1988年11月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绿、黄、紫等彩描绘莲池鸳鸯纹(又称满池娇)的宣德瓷盘,西藏萨迦寺收藏有描绘同样纹饰的宣德瓷盘,有学者就是以这种器物为依据,提出斗彩瓷器始烧于宣德时期的观点。
斗彩技法自成化晚期被完善以后,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及清代各朝,均延续烧造,产品各具时代特点。其中尤以明代成华斗彩瓷器受到的评价最高。
从文献记载看,成华皇帝对瓷器烧造颇感兴趣。成化十五年和二十一年,有关官吏曾分别因灾异和耗费巨大而建议皇上下令停止或暂停瓷器烧造,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华皇帝对瓷器烧造的浓厚兴趣和成化御窑烧造瓷器的数量应相当可观。
其次,成华斗彩瓷器成就的取得与宪宗皇帝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爱好亦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宪宗皇帝雅好艺术,舞文弄墨擅长丹青。朱见深自幼习字,并受到名师指教。即皇帝位后,常将所书诗赋赐予大臣。从遗留下来的书法实物看,朱见深一生书风变化不大,主要受到沈度台阁体书法影响,给人以工整端庄、秀润清劲之美感。
在绘画艺术方面,明代帝王中,朱见深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仅次于其祖父明宣宗朱瞻基。朱见深绘画题材涉猎较多,人物、花鸟、走兽等无所不能,其中以人物画为主,尤其受人称道。另外,此时画院兴盛,许多职业画家应诏入宫,他们以精湛的绘画技艺而博得皇家青睐。
明成化年间瓷器制品,质精秀雅,无与伦比。其胎质莹润,造型秀奇,青花斗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
那么成化斗彩的鉴别特点有哪些呢?
麻仓土胎
成化时期瓷器胎骨系麻仓土胎,真成化瓷胎细腻而不滑手,手指在瓷胎上有一种吸附感,而新仿的成化瓷胎如果不经打磨就不润腻,只有一种戳手感,而经打磨的瓷胎虽然不会出现戳手的感觉,但又会有一种滑手不吸附的感觉。现代仿成化瓷器的高手们虽然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仿成化瓷胎的问题,但终归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麻仓土已绝迹!
因成化青花的炼制分敲青与淘青两种方法外,在青料上有使用平等青和平等青料与进口苏麻离青料相混合;而两种青料混合比例又各有不同的比例配法,故成化青花在瓷胎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明嘉靖年间《江西大志书》记载精炼回青料的过程的大意是:成化青花大部分淡雅亮丽,是用淘青法炼制而成,无前期费佣出手上拍:壹叭零,壹叭柒,伍柒,叭贰伍,用进口苏麻离青加国产陂塘青配比,把配料敲打碾碎,用水搅拌,用磁石吸取铁杂质,把浆水沉淀烘烤晒干,每斤可得5钱左右的的青花料。青花钴料发色的好坏与钴的含量、水分比例及窑温高低有直接关系。钴占0.5%,呈色如蓝宝石;钴占0.25%,发色偏淡蓝;钴占1%,则色深蓝;青料超过1%就是蓝黑,但是无鉄锈斑。深浅青花皆有晕散,溶于釉中,这是成化所用青花料的特色”。
瓷器造型
成化瓷器既保持了明代初期瓷器的基本造型特点,即:口外撇,腹鼓而丰满,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物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大多为杯、盘、碗、碟、瓶、盖罐等一次性烧成的形制小巧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少有如永乐、宣德年间常见的各部件分别烧制拼接在一起的大型琢器。器形较小中、形制简洁是成化瓷器的突出特征,也有人认为这是其美中不足的一个方面。传世品多中在一尺大小以内,文献上载物:“成化无大器”、“少见宣德那样大器”。风格上也一改宣德时的雄健豪放,大多数器型端庄秀丽、玲珑奇巧,轻盈雅致,精致纤细,圆润娇美。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典型器物主要有斗彩鸡缸杯、斗彩高仕杯、斗彩婴戏杯、斗彩菊纹杯、青花海水龙纹碗、物中青花婴戏碗、青花梵文杯、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天”字罐、葡萄杯、高足华中杯等。当然也有一些特殊器物,成化时期也有少量大型器皿。
成化瓷器的胎骨
成化瓷器大部分胎薄体轻。胎体坚实、胎质纯净精致、细腻洁白,润泽晶莹。也有少量胎体厚重的瓷器,如仿哥釉八方高足杯、明成化鲜红釉盘等。器物薄者玲珑透体,厚者质如美玉。麻仓土胎体具有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色的特点,后代因为麻仓土己用绝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这一特点也不复存在,瓷器胎色透光一中华般为青白色的。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为“米糊底”。
成化瓷器的釉质与釉色
大部分成化瓷器为白釉,釉面肥厚滋润、细腻平滑,亮洁无瑕,如脂似玉。釉色温婉柔物中和、晶莹润泽。其他的釉色也有,单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绿釉、蓝釉、酱釉及中仿前代的哥釉等。如明成化鲜红釉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物呈色鲜艳,灿烂如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而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闪射,视之柔和悦目。口沿用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白边,口沿下釉呈黑褐物色。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蛙之背。
总结:在鉴定成化青花瓷:包括成化斗彩上的青料部分时,要根据具体到哪一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一味地以“淡雅”一说来界定!更不要在不区别青料的配比情况来定论,因成化青花不仅有使用纯国产青料的情况,也有使用国产青料和进口青料相混合,且混合的比例又不尽相同的特殊性的另一面,再加之成化青花经元青花、洪武、永乐、宣德和空白期的发展,不用纯进口青料不是进口苏麻离青料的枯竭!而是刻意选取平等青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