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分享不要居高临下,把观众当做倾听者,你只负责一吐为快。而是要有服务心态,内容是你的产品,观众是你的用户。
成功的分享要让用户先爽,即,用户接收内容的过程体验要愉悦,愉悦之后还能引起反思。
既然是服务,就有品控方法论和流程,这正是得到团队的强项。
一、设计好剧本
一定要抛弃分类解释概念的百度百科思维。和电影剧本套路一样,一场好分享就是看“英雄如何打怪拯救地球”的故事,必须伴随着挑战。
1.挑战=主角+目标+障碍,目标有多难,障碍有多大,解决方案有多颠覆,分享就越抓人。进一步,挑战来自于有限资源,来自于对象不同,来自于好方案和差方案的比较。
2.问题最好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难,最终逼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要么是“金手指”,即,一招鲜吃遍天,屡试不爽;要么是“大魔王”,一路试错,最终找到葵花宝典。
3.解决方案需要“装修”,场景>概念,故事>道理,对比>事实,递进>排列,指令>号召。
4.适当给出细节,人名、地名、语气节奏,就像电影里也需要一些人物,环境细节镜头,去营造氛围,让情绪渲染更出彩。
5.关键字:小明、石头,一句话设计一个挑战剧本。
现学现卖,大部分思路都是小明对石头做了什么……
试试反着想,石头主动找小明,比如:
一颗石头想统治地球,必须寄生在一个脚底有三颗痣的人获得超能力,这个人叫小明。
二、找到有力抓手
都说讲故事更容易吸引人,那设计好故事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1.“抓动作”,看到这个答案,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哪怕已经知道故事要包含挑战,而挑战=主角+目标+障碍,仍没有“抓动作”简单三个字来的“精准”,它就是一个牢固的抓手,让你扶着它一步一步落地。
2.负能量,可以制造冲突,调动听众的肾上腺激素,引发共鸣。谁不曾遇到难关,这一刻每个观众都是主角,带入自己的故事。
3.细节,又提到了细节,它让“动作”带出来的剧情更生动,也是和用户交换情绪的方式。就像愤怒,嘴角抽搐的特写,情感表达不比掀桌子弱;同样,营造分享的气场,就是上台后,不逃避的眼神和适当的停顿。
4.突然觉得小朋友天生就是讲故事的高手。
儿子昨天画了一个保温杯,两头都有杯子盖着。他说:“这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两头都可以拧开喝水。”
“两头拧开”,多好的创意,多好的动作,多好的细节。
三、植入用户心智
讲故事,就要打透,直击人心,最好击穿更多人的心。
1.3M理论--More user、More expensive、Use more.
很适用于产品破圈。而产品破圈第一枪,就是定位先破圈。比如小红书的破圈轨迹,slogan一开始是, “找到国外的好东西”,定位是打造社区内容分享平台;
2015改为,“全世界的好东西” ,摇身一变成为跨境电商平台;
2016年,“全世界的好生活” ,开始转型为生活方式的服务平台;
2017再次修改口号: “标记我的生活”,强调主动记录生活。定位一次比一次胃口大,这个背后就是提供更多功能和场景,希望吸引更多用户。
2.要影响最终使用者心智,最反人性,也最开脑洞。
想到一个例子,王老吉,我压根不喝凉茶,但是被王老吉广告强行植入“怕上火,喝王老吉”,导致结果是,如果我请朋友吃火锅,可能首选会问要不要喝王老吉,因为我已经默认上火是吃火锅的痛点,降火就成了朋友的需求,那喝王老吉应该是朋友认同的解决方案。同样,商务会议前点星巴克,看欧冠买百威啤酒,都是这个逻辑。
场景-问题-最优解决方案,建立三者之间的强关联,就是广告的效用。
3.设置合理障碍,反而是好体验。
方便,顺滑=好体验;复杂,摩擦=差体验。
不能这么绝对。
就像火车站取票机,故意把扫描身份证的台子做成斜面,就是为了让你一直拿着,避免遗失。
同样,在故事里故意设置一些发散式的“障碍”剧情,反而能增加观众的记忆点。
“Trouble is friend ”,它让你印象深刻,它帮你解决下一个Trouble.
4.最后,说服人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指望通过一句话,一件事,去一击即中几乎不可能。
看到“洗脑”,“跟随”的结果,背后其实是系统+时间效应。
选定目标人群,站在不同角度,设计满足诉求的内容,通过有效介质传播……这些都属于说服系统的影响因子。
持续触达,影响,发酵,巩固,这是属于时间效应的体现。
说服,也是一种修行。
四、讲,一个好故事
再好的故事,需要人讲,作为内容交付载体,光有真诚还不够,好故事必须配合好的演说技巧。
1.自己刻意练习过演讲。
很简单的方式,碰到讲方案的时候,顺便开手机录音,完事后再放给自己听,
刚开始,尬的不行,没试过的伙伴可以试试,相信我,你会嫌弃死自己。
2.口音不标准,勉强可以接受。
满天飞的口头禅,就像剪不断的尾巴,跟在每一句话的后面,让听者极其不舒适。
3.避免一场灾难式的分享,至少要做到表达干净,节奏稳定,逻辑清晰。
4.在此之上才是罗胖提到的心法。在表达方式上,要一直领着观众的注意力。
导游这个比喻很形象,重点“景点”要重点提示,确保观众都要看过来,所谓指路法;
还要会猜心思,每次都猜中,让观众觉得“你怎么这么懂我”,所谓代入法。
5.在内容设计上,要有势能,简单说就是制造反差,这个倒是继承了故事的核心。
只有反差,才能制造开脑洞的效果。
让观众知道,还要让观众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