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受辱中成就功名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满怀期待的心情再次走向科举考场,之前他已经参加了五次秀才考试,很不幸都名落孙山。这一次曾国藩考前是做足了准备,下了苦功了的,所以他志在必得,考完了以后自已也觉得发挥不错。往往是造化弄人,结果在发榜之日,令曾国藩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应试文章遭到湖南学政(省教育厅长)的悬牌批责(发布公告批评),说他的文章‘’文理太浅‘’。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奇耻大辱,曾国藩如遭五雷轰顶。换作一般人,可能一辈子不会再走进考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曾国藩毕竟不同常人,他痛定思痛,深刻反省自已僵化刻板的文笔思路,又经过一年的刻苦研学,终于茅塞顿开,文理大有长进。曾国藩在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大辱后,在转过年后第七次参加考试,这次终于中了秀才,又过几年,他接连考中举人、进士,从此曾国藩开启了他的飞黄腾达之路。

曾国藩在进士后点翰林,他在十年内得到数次升迁,官至礼部侍郎(副部级官员)。意气风发的曾国藩,面对清王朝遭受鸦片战争打击后萎靡不振的局面,向咸丰帝上了一道巜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以畏蒽为惧,以柔靡为恭‘’的丑恶官场作风,同时他建议皇帝举行‘’日讲‘’,即由皇帝主持的日常学习,以身作则来振作官员们的志气,从而扭转官场的泄沓之风。曾国藩还力谏咸丰帝改革官员选拔办法,使有进取心的官员得到重用。

曾国藩的这道奏折果然得到咸丰帝的重视和赞赏,其中的‘’日讲‘’建议引起了咸丰帝极大的兴趣,并下令曾国藩作详细解释。接到圣旨后,曾国藩精心准备了‘’日讲‘’的讲稿,而且还画了一张讲堂的布局图。他的讲稿和布局图在满清权贵中传阅之后,成为了京城官场议论的焦点。这批碌碌无为的权贵庸官议论的不是他的忠心赤胆,而是讥笑他‘’画图太陋‘’,将之视为‘’笑话‘’而风传全城,令曾国藩无地自容、寒心不己。

在清王朝众多皇亲贵胄把持的权力体系中,任侍郎之职的曾国藩并不显眼,但年轻气盛且性格刚直的他却胆敢向权贵们开刀。时任陕甘总督的琦善,在其任内‘’妄加诛戮‘’遭弹劾,被咸丰帝下旨革职并交刑部会审,琦善在京中的人缘很好,会审人员对他网开一面,避重就轻想为他开脱罪责。兼任刑部侍郎的曾国藩对此并不买帐,他拍案而起,力主将琦善严办,咸丰二年,琦善被革职并发配吉林。同样是满清权贵,赛尚阿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过程中用兵无方、调遣不力,也在曾国藩的力排众议下遭革职处分。

由于曾国藩的异常之举,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他成为了官场上的异类。从此,曾国藩成为了京师权贵所唾骂的人物,就在忍辱负重之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心灰意冷的他匆匆回乡奔丧,同时也告别了他十几年的京宦生涯。

待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从受辱中成就功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