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读书笔记时间:

深度工作的两个价值:

1.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

2.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如果你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它的受众(比如雇主或用户)就可能是无限的,从而极大提升你的奖励。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

三个群体容易获得成就:

1.高级技术工人:能够使用愈发复杂的机器创造出有价值成果的人将会成功。

2.超级明星:市场顶端的人才。

3.所有者: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

两类人会成功:

1.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

2.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

两个核心能力: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知性生活》 “汇聚专注之光” 表现心理学 刻意练习

“我们认为专家与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差异反应的是,为提升某一特定领域的 表现穷其一生的刻意努力。”

刻意练习的要求

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

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和髓磷脂有关,它可以保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

高度专注,不要有任何干扰。

深度工作有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注意力残留”——未完成任务之间的转化带来的注意力残留对你的表现十分有害。


图片发自App



推特CEO(Jack Dorsey)要处理很多事情,审阅批示很多记录,这种类型工作不是深度工作,但也不是浮浅的(浮浅工作价值低,容易复制。),因为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且在社会经济中取得巨额回报。没有深度工作仍能取得成功的主要群体是身居高位(精英管理层)的人。这是特有工作中的特有现象。他们努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库,打磨并证明自己在市场中灵敏嗅觉。除了高管之外,还有部分类型的销售人员和说客做深度工作没有价值,对他们而言持续的联系是其最大价值所在。


图片发自App



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联结文化持久不衰的两个原因:

1.关乎个人需求的响应。立即得到答案生活会简单。得不到答案需要做更多预先工作计划,更具条理性,同时时刻准备暂时搁置工作,将注意力转到别处。

2.让人感觉对自己工作效率满意(进一步讨论)。如果囤起来,就要考虑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长。

知识生产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可视的忙碌,是因为她们没有更好的方法证明自身的价值。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注意力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种疾病想要控制我的注意力,但我要尽可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我们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对于我们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我们大多数人倾向把注意力放在所处的环境中,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或者没有发生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但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多关注事物的概括。”

杏仁核(情绪中心)实验表明:如果给了不重要的事情足够多的注意力,这些分心之事大多会从你头脑所构建世界中榨取意义和重要价值。白领工作着不断查看邮件箱的习惯也会使这些浮浅的事物占据他们注意力的中心。这样度日是愚蠢的,因为这样下去你的大脑就会形成固定印象,认为你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失去关注点时,生活中就不会充满好事,而纠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丢钥匙丢卡)


图片发自App



“心流”——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头脑在自觉努力万恒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人深度沉浸在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职业追求中意义的源头。笛卡尔的怀疑论从形而上学的领域来看,这种思想剥夺了世界的秩序和神圣感。而这种秩序和神圣感恰是创造生命意义所必须的。在后启蒙时期时代,我们为自己安排了一项任务,辨别何为有意义,何为无意义的,这可能会带来虚无主义。“启蒙运动之形而上学所宣扬的个体独立不仅仅会带来无聊的生活,而且恐怕难以避免地会引向无法忍受的生活。”

工匠的神圣感“并非产出意义,而是培养内在技能,辨别本已存在的意义。”工匠由此可以远离自主个体主义带来的虚无主义,为秩序井然的世界带来意义。与此同时,这种意义似乎比在过去的时代里更安全。轮匠不可能用一块松木的内在属性为一个专制政权辩护。

这种神圣感并非只有手工业才能创造。任何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认知上——都可以带来这种神圣感。具体的工作种类是无关紧要的,对于知识工作来讲,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

深度智人——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不管从何种角度审视。在深度种繁荣,在浅薄中沉沦。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李小龙:“不要思考,去感受。就好像手指指向月亮,不要只顾盯住手指,否则你将错过神圣的光耀。”

“在困难工作中休息一会儿”是很难抵抗的欲望之一。

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被消耗。

所以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可以尝试六种策略

一、工作要深入

选定你的深度哲学

1.禁欲哲学

2.双峰哲学 比尔盖茨一段时间隔绝

3.节奏哲学(一种是视觉辅助工具,还有一种是设定一个启动时间,每天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4.新闻记者哲学(Walter Isaacson)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少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

“等待灵感来袭时非常非常糟糕的计划,事实上,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或许就是,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该忽略灵感。”

“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没有一种深度工作的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切要取决于个人和从事项目的类型。

要注意的点: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不用网络);如何支持自己工作(上好的咖啡或足够的饮食。)

偶然创造力理论:当允许员工与其他聪明者相遇时,会有新想法涌现出来。

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度工作(个体努力)无法与创造性洞见(协作努力)相容。实验表明要努力分开对意外发现的追求与深度思考和夯实灵感。中心辐射型布局。协作深度工作可以产出更好的效果。深度思考时利用共享白板。

“我问你如何做,你却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往往很简单,但是真正引领公司上行的反而是确定了战略之后该如何实施战略。

《高效能人士的4个习惯》

1.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在深度工作的时间里追求少数几个雄心勃勃的成果。有明确目标,有收益,有热情。“如果你想要赢得注意力的战争,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2.抓住引领性指标

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在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影响。“当你拿到之后性指标的时候,致力于实现这些指标的表现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图片发自App



3.准备记分板

当自己有重大成果时,在实现这个成果的那个小时标记上画一个圈。

4.定期问责

保持节律性地同享极度重要目标的团队会面。要承诺。每周给自己打分。有效的深度工作一小时计一分。

对于新手而言,每天一小时的高度专注工作。对于专家而言,时间可以到4小时,但基本不可能再长了。

完成深度工作需要闲散安逸。

完工仪式。不能再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干扰自己。严格的停工流程,确保每一项未完成的任务、目标和项目都得到回顾。

任何忙碌的知识工作者都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些任务留在那里完成不了。可以借助“假装做完了”。如果直接停工我们脑子里还是会不断的想。但如果我们能说明后来将如何完成未完成任务,可以有效降低蔡加尼克的影响。“因此,为某一项目制定一个特定的计划或许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还可以解放认知资源,用在其他的追求上。”完工计划接过了大脑的责任。完工习惯固化需要1-2星期。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需要训练。与此同时,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如果在自己其余的时间里有一点无聊,你就打发时间,那么你将很难实现最大程度的专注。

二、拥抱无聊

一个实验中一系列把人分成两种,一直进行多任务的人,和很少进行多任务的人。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无关的事物。他们无法维持一个关于工作的记忆,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分散的,基本就是心智残疾。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如果你排队5分钟都需要靠智能手机来打分时间,你的大脑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

你不可能随心所欲的从分心状态切换到专注状态。

锻炼专注:网络安息日/计划使用网络的时间。

使用网络并不会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真正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是当你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组织各部门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通过分割网络的使用,减少了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增强了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如果必须要检索信息,告诉自己检索完马上离线,也要抵挡这种诱惑。你觉得自己查看了一封重要邮件,但你很难拒绝浏览其它的“重要邮件”,这样就混淆了网络时段和离线时段。

你可以对这个离线时段做一个放松,如果必须必须要开始网络时段,但也请过上5分钟,5分钟不会妨碍你的进度,但是从行为主义角度来看,把你想要上网的感情与实际上网的回馈两者割裂开了。


图片发自App



工作计划外也规定网络使用时间。

被迫等待时,比如排队,如果你正处于离线阶段,那你一定要忍耐这暂时的无聊。凭大脑的思考度过这段时间。

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因个人专业不同儿不同,可能是为文章列提纲,写演讲稿,推演证明,打磨商业策略。一周两至三次最好。作者也是尝试十几次之后才开始取得实际成果。

建议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安慰自己可以做一个其它更简单的工作)

建议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要有一定架构,一步一步的任务。)

练习:记住一副牌

三、远离社交媒体

确实能够认识朋友等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无足轻重的友谊不可能成为使用者社交生活和幸福感的中心(不可能吗?)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的理由使用这款网络工具。


图片发自App



干草压捆机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价值,任何一个工具都有它的用途。同时,他也有消极作用。应该有一个核心价值标准。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使用关键少数法则。

1.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比如做个好家长,成为有所成就的研究员,成为对我研究生有助益的导师。

2.列出为实现每个目标而需要的两到三个重要活动,活动应该足够明确到你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执行。不要太宏观or具体。


图片发自App



3.思考你当前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对于每一种工具,用你之前的关键活动来审查,认真思考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才用。

停止使用某个软件,不删除也不跟人说我要注销。仅仅不使用。

这30天:

1.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的更好吗?

2.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都是否就永久戒掉。

16个小时看成“一天中的一天”。如一个有私人收入的人。

各种网站: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以数学算法的打磨,最大程度的吸引眼球。浪费时间。

如何解决:在你的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在个人娱乐的时候,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相反应该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致瘾性网站在真空中才能活跃:如果你没有在某一个热定的时段给自己安排任务,这些网站总是一种有诱惑力的选择。如果你在自由时间有高质量的事情去做,这些网站对你的注意力的控制就会减弱。

在晚上和周末来之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读书,锻炼和益友面对面交流。

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婆培。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消遣——没有计划没有责任,不能让你真的快乐。

在清醒的时间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又意义的事情去做,一天会更充实,第二天会更轻松。

体验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图片发自App


减少浮浅工作。能专心工作几个小时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但是浮浅工作并不可怕,因为一旦你达到深度工作的上限,再试图增加深度工作效果就会下降,可以有浮浅工作。但是必须要限制,因为深度工作决定着你的最终工作成效。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要用工作计划来引领一天的生活,不应该是一天干了什么简单的记录一下。最短时间为半个小时。

如果日程被打乱,擦掉重新写,或者化掉画出新的方格。总是变化也不要气馁。因为你的目标并不是竭尽全力维持既定的计划,而是在时间的推进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即使是在一天中,我们的决定也会一变再变。

如果总是变化,可以尝试更精准的计划自己的时间。或者准备一些空白的小格子备用。

“换言之,我不仅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性改变,甚至会主动寻求这种改变。”日程计划的核心不是强迫一个人严格按计划行事,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在一天里时常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这是一个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而不是让你对自己的答案保持不折不饶的忠贞。

有综合计划能力和修正自己计划的意愿的人相比一天没有任何计划的人更有创造性洞见。尊重时间。

定量分析每一项深度活动。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用一个问题去衡量:要让一个刚毕业还没有在该领域接受特别训练的大学生完成要多久(几个月)?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浮浅工作在工作时间的占比”

如果你是老板,你“繁忙”的日程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的产出价值的。深浅度的分配比例。

BUT刚毕业“你应当马上做任何我们需要你马上做的浮浅工作。”那你感谢老板反馈,然后迅速谋划如何转型到一个受重视深度的新岗位。

固定日程生产力,定一个结束工作的时间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