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有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生活

深度的生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你需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你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速地收发电子邮件和在社交媒体上发信息所带来的繁忙假象会给他们带来慰藉,深度的生活却是要你摆脱这些东西。

——《深度工作》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的天性不同,有人生来喜欢热闹,有人就特别愿意独处;有人热爱冒险勇于尝试,有人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于是有些人海纳百川,活出了生命的宽广,有些人匠心独运,活出了生命的深厚。

尼采都说了,参差之态乃幸福本源。

在看《深度工作》之前,我还一直为自己的“一心多用”而沾沾自喜——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淘宝;写着文,边听歌边刷微信;边工作边听讲座……

我一直秉承着,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可是后来发现,我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想要看书的时候,总想去再刷会儿微信,想着要听完一堂课,不自觉地却打开了微博,下决心要把文章完成,却从豆瓣逛到知乎……,我陷入了拖延的泥沼,无法自拔。

内心飘忽不定,目光是游移的,我开始想念“一心一意” 曾经带来的专注与笃定。

就在焦虑沮丧时,我读到了这本《深度工作》,里面提供了不少极具实操性的建议,让我如获至宝。

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他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此外,纽波特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著有《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如何成为尖子生》等畅销作品。

这本书讲了两个目标,分别通过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旨在让你相信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也就是为什么要深度工作;第二部分旨在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其成为你职业生活的核心。也就是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在深入探究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可见,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想创造新价值,你就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与之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下,是很难创造出真实价值的。

纽波特在书中指出,想要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不被淘汰,必须掌握两种核心能力:

一种是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即让复杂的智能机器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动淘汰。

另一种是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即努力成为领域内最优秀的。

而这两种能力,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度工作来获得。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总结了四条深度工作准则。

准则一:将深度工作变成一项日常工作习惯。

准则二:拥抱无聊,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准则四:砍掉浮浅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当读到第三个准则,我才明白我那“一心多用”的问题所在——这些行为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损坏害你抵抗分心事物能力,它们总是触手可得,使你在试图深度工作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想简化生活,就会去收纳,去断舍离,清理无用物件,极尽所能的简化空间。

对待时间也是如此。清理当前占用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络工具,在戒掉服务之前,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我一直在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

2.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如果回答是“否”,那么就永久戒掉这项服务。如果答案是很确定的“是”,那么就重新启用这项服务。

而第四个准则,让我明白了我要摒弃的,是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

从浮浅时间夺回时间投入到更多的深度工作中,减少浮浅工作在日程中的分量,为实现深度工作节省更多的精力。

做到真正尊重时间,提前规划好每一天的日程安排,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

当你愿意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你就能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优质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有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