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复盘

我们成年人学习要学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要有具备学习的能力,还要把学到的东西为我们所用,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求知需要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当今社会获取知识途径很多,仿佛谁说的都有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求知的路上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当然,锻炼火眼金睛的意思,并不是说哪些书不好,而是要主动去识别,哪些书符合自己当下的能量状态。

我们人有一个弱点,不做没有好处的事情,要专注用心的读书,先养成习惯,然后在读书过程中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坚持学习。

读书就有特别多的好处,大文豪苏轼以及董卿都是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

第一个人物:苏轼他博览群书,贯通经史,看起书来如饥似渴,是个典型的“学霸”。不过他的文学成就却不是“天分”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他在成为“学霸”的道路上着实下过一番笨功夫。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老爸逼出来的。当然,后来苏轼读书就完全是心甘情愿了。

苏轼的经历说明我们的阅读也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这个无可避免。否则我们直接跳过去,就只能读一些快餐文化,例如音频,解读。这一类的语音类的节目,并不是说这个不好,要想或者高级的智慧,这远远不够,如果没有苏轼这样的经历,我们无法获取高级的智慧。

读书这件事,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么你必须接纳的一个事实就是,要暂时的熬过痛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刻苦努力达到这种效果。

第二个人物:董卿,董卿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从董卿的身上我们学到读书不应该只是“功利“性的去读书,而应该是一种每天必须做的事,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们先要学会读书:养成习惯,然后再让大脑快乐,进入良性循环    ,不论到什么年纪大脑都可以得到锻炼。因为不论什么年纪,大脑成长的模式都不会改变这个模式是什么呢?无论你多大年纪,你大脑的模式都是以“快乐”为基础的,趋利避害,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当我们做完一件事感到十分快乐时,大脑会单纯地想要再体验一次,所以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这种单纯性。一个人愿意重复某项行为,正是以快乐为基础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人在遇到快乐的事情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如果读书能够感受到快乐就会一直正向循环,也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思考与感悟:

看完第一章听了卢佳老师以上的讲解后,对于读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重要的意义,知识付费的年代,2017年开始到现在,我买了好多好多书,但是真正看完的还不到一半,看完了后什么也记不住的也有大多数,以前只是认为读书很好,为了读书而读书,既没有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也没有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很感谢卢佳老师的推荐,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阅读方式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就是要读这本书,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要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而不是指导型的学习,学习是要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要想拥有智慧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必须要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并全身心投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后用批判型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应用在生活中。

董卿说:“不读书,精神上是饥饿的。”

芒格说:“从没有见过哪个成功的人是不阅读的,他和巴菲特的阅读量就非常惊人。”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坚持阅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心做事,认真做人,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改变,脚踏实地才是成功路上最快的捷径。

感恩遇见本心,感恩卢佳老师和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