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突然想写《天水围的日与夜》,完全是被电影的最后一幕所感触到了:贵姐邀请了邻居阿婆梁欢,和儿子家安三人一起过中秋节,吃着一颗特别甜的柚子,而窗外依然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天水围。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份调查显示,香港在全球十大不快乐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七,净快乐评分只有29分。

而电影中的天水围,是香港偏远郊区的一个小地方,由于交通、政策和地域的问题,天水围便成了一个如围城一样围住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油盐酱醋、婚丧嫁娶,话题总也离不开超市降价、报摊送纸巾、孩子升学、老人入院…

很多底层的人,住在了被城市建筑不断侵蚀的旧楼房里,压抑而拥挤。天水围曾经发生过多起恶性事件,甚至一度成为全香港家庭惨剧最多和青少年犯罪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我在想如何能够给这样一个地方拍一部电影,又或者用什么方式呈现呢?许鞍华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很有许鞍华风格的一部电影,如果说张艾嘉的作品聚焦于少女的心理内心,张婉婷的作品更加表现少女的幻想,而许鞍华则是冷静客观地呈现了一种现实,完全融入了现实的生活。

这也造成了许鞍华的电影一直是各种电影节的宠儿,在商业电影市场上屡次折戟:2010年的《岁月神偷》,1560万票房;2012年的《桃姐》,7052万票房;2014年的《黄金时代》,5154万票房;2017年的《明月几时有》,6294万票房。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会喜欢许鞍华风格的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用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拍出了让浮躁的社会静下来的电影。

我并没有很喜欢《天水围的日与夜》,但我却特别爱看许鞍华的电影。

之所以说不喜欢,是因为这部电影表现得过于现实了,似乎许鞍华用了一台监控机器,丝毫没有表演成分地记录下了在天水围中贵姐一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所以我们在电影里,我们看到贵姐起来问儿子佳安要不要去吃早饭的小事,或者两人安静地坐着吃饭,偶尔扯两句家常,甚至还有贵姐在超市工作时开榴莲,下班买鸡蛋的镜头画面。其实说不上这些镜头对于整部电影起到什么作用,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可能正是当年天水围地区居民普遍的生活状态。

但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所呈现的真实生活并没有给到我过多的感触,这方面和同样写实的导演杨德昌、侯孝贤等给我的感觉不同,他们的电影常常看的过程中会动容、会落泪,而《天水围的日与夜》给我的感觉仅仅是:哦,原来这就是生活。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法国那部特别美好的电影《刺猬的优雅》,在这部影片中,原本策划自杀的12岁小女孩,以及肥胖自闭的54岁寡妇,被新搬来的日本绅士的热情所感染,使他们消极的生活态度发生了逆向的变化。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同样也是,生活处事谨慎、防御心理很强的阿婆梁欢,开始刚搬到公寓时郁郁寡欢,后来在贵姐热情、友好的接触下,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所以才有了影片最后三人一起过中秋的画面。

而中秋节这个画面,也是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茶米油盐,周而复始;平平淡淡,一日三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便是生活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