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只蝴蝶轻拍几下翅膀产生的微弱气流会带来连锁反应,最终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其实在人类的创新活动中也存在着类似蝴蝶效应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蜂鸟效应。蜂鸟效应来源于生物学中蜂鸟进化的例子。在白垩纪时期,花朵利用颜色和芳香,向昆虫发出信号,告诉他们这里有花粉,昆虫在提取花粉的时候,无意之间完成了授粉的动作。
就这样植物和昆虫在进化中相互适应,互惠互利,产生了大量花蜜。没想到这便为体型更大的另一种生物蜂鸟提供了机会。蜂鸟为了吃到花蜜,居然改变了自己的骨骼结构,进化出极快扇动翅膀的方式,让自己能够像昆虫一样悬浮在花朵旁边。这样原本是植物的繁殖策略,却促使蜂鸟完成了鸟类进化史上不可思议的骨骼变化。
这种现象在创新领域屡见不鲜,当人类需要解决某个难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新的发明,而新发明往往会引发其他领域难以预料的变革。
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领域,却有你意想不到的联系。
霍乱和痢疾流行病的起源——下水道系统
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打开水龙头,喝一杯洁净的饮用水是一个奇迹?
170年前,喝水实际上是一种玩儿命的行为。
19世纪50年代,城市下水道系统是以重力为基础的自流排水。
美国的芝加哥地势平坦,不利于排水,且透水能力极差。夏天的一场暴雨,就会让你“身陷膝盖深的泥水里”。
同时,由于铁路和航运的高速发展,芝加哥的城市规模剧增至原来的三倍,新来居民将近10万,他们会排泄大量的粪便。“排水沟里屎尿横流,污秽不堪,连猪都扬起鼻子,显得无比厌恶。”
污物不只是感官上让人难以忍受,而是足以致命。
霍乱和痢疾这类流行病就猖狂于这个年代。1854年夏天,每天有60人丧生于爆发的霍乱。
担任波士顿水厂的总工程师埃利斯.切萨布鲁夫规划并实施了工程,使芝加哥成为全美第一个拥有综合性下水道系统的城市。
为了把下水道嵌在建筑的底部,他们用螺旋千斤顶将建筑抬起来,在地基下面挖洞,然后再给建筑安装上厚厚的木材做新的地基。把整个城市平均抬高了将近10英尺(3米)。
为了给安装下水道让道,建筑不仅被抬起来,有些还需要移走。用超过6000个螺旋千斤顶能抬起来一个大约1英亩、35000吨重的5层建筑。
为什么费这么大劲做这件事呢?因为19世纪,在地下深处挖掘隧道、修建下水道,设备很难完成这种任务。
切萨布鲁夫设计的下水道方案,有一个绝顶聪明的策略,就是将大街、厕所、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废物全部带走;但也有一个致命缺陷:下水管道几乎全都通向芝加哥河,而芝加哥河直接流入密歇根湖——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细菌理论
伦敦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画出了索霍区流行病案例的分布图,第一个证明霍乱是由受污染的水引起的,而不是毒气引起的。
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镜片制造商蔡司光学工厂开始生产新的显微镜。
借助显微镜的使用,罗伯特.科赫成为首批识别霍乱细菌的科学家之一。
科赫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菌,还研发了一套复杂的工具,来测量一定体积水里的细菌密度。确立了一个测量单位,每毫升水中低于100菌落即可认为安全饮用水。
在霍乱这类流行病爆发十年后,得到证实:真正的传播途径是排泄物里携带的细菌污染了水源。
同时,也促成了19世纪公共健康领域的伟大突破——人们了解到无形的细菌也能危及生命。
细菌理论的形成,对我们的生活生存质量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1.饮用水
在抗击微生物的战斗中,原始的方法是间接抗击微生物:将废物运到远离饮用水的地方。
而显微镜和测量法开辟了一条新战线:使用化学物质直接攻击微生物。
1908年,新泽西医生约翰.李尔在泽西城水库加入次氯酸钙,也称氯,这是历史上对城市供水首次大规模氯化。此后,作为标准惯例,全世界都在用氯化法。
洁净的饮用水,使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2.游泳、女性时尚着装
次氯酸钙化合物和微小的细菌之间看不见的相互碰撞——氯化法,不仅能挽救生命,也激发了游泳池的兴起,继而解放了女性着装的变化。19世纪30年代,露背套装开始出现。
推动时尚女装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没有次氯酸钙,时装展示的舞台可能要延迟多少年才会出现?
3、清洁剂的兴起、清洁观念的变迁
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人们对清洁的理解改变有多大?关于卫生的思考方式,现代人和前人的观念鸿沟有多大?
*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王室。
伊丽莎白一世每个月洗一次澡,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她是一个有洁癖的人。
路易十三(Louis III)在7岁之前从来没有洗过澡。
*1847年(距离现在174年),匈牙利医生伊格纳茨.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首次提议内、外科医生在照顾病人前要洗手,结果遭到了医疗机构大肆嘲笑和批评。
“同一下午,医生既接生婴儿又解剖尸体,他们就应该洗手”,因为这一提议,塞麦尔维斯惨遭解雇。
这是医学界对细菌理论的最初反应。
*19世纪,沐浴 这个概念对绝大多数欧洲和美洲人来说是陌生的。不单单是因为当时不具备自来水、水管装置、沐浴器材,更多的是观念原因。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戏剧《卖花女》,希金斯教授改造伊丽莎.杜利特尔的最初步骤里,就包括让她先洗个澡。
“你想让我到那里面去,全身都湿透?”她抗议道,“不行,这样我会死的。”
在欧洲,自中世纪开始一直流传到20世纪的关于卫生的普遍观点认为:“将身体浸入水中是一件特别不健康甚至很危险的事情。用污垢和油脂堵住毛孔,可以保护你远离疾病。”
说服人们相信,水不会杀了他们,光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19世纪最后一个十年清洁已经成为一种美国方式。
*今天,清洁业估值800亿美元。走进一家大型超市或零售商店,会发现几百上千种对抗细菌危害的产品。有清洁洗碗池、马桶、地板、餐具的,也有清洁牙齿、身体的。这些商店,就是向细菌发起战争的巨大军火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