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曾国藩:做官不为发财,更不为后代积攒财富


在古代,当官却保持清贫者不多见,而依靠当官发大财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当然除了像和珅等贪官除外。而事实上,因为当官贪财者结局往往都不是太好。

曾国藩刚入仕途不久,而且仕途还算顺遂,没有受到太多的磨砺,但他已经对做官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中,曾国藩就把那种靠做官来发财致富的行为当作是可耻的事,而把靠做官积攒下来的钱财留给子孙后代使用,当作是一种羞耻的行为。他立下誓言,绝不依靠做官来发财。

一、以做官发财为耻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清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诫正在读书的弟弟们,不要想着靠做官发财。

“将来若做外官,禄入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也表明了他清廉做官的决心。

曾国藩一生做官的确非常清廉,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品德。

据说他曾经在三十多岁时做了一件新马褂,但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因此过了几十年之后,这件衣服还像新的一样。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时时反省自己,不忘节俭,同时也要求家人和他自己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二、以为子孙后代积攒财富为耻

曾国藩认为,当官者不能总是想方设法为后代积累财富,他多次表示不会把钱财留给后代子孙。

“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如果以后钱挣多了,也要多周济亲戚族党,而不会把钱留给子孙。

曾国藩之所以这样做,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在他看来,子孙自有子孙福。如果一味地为子孙着想,结果只会害了他们。

“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食;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如果儿子贤良,不靠自己的积蓄豢养也可以自力更生。如果儿子不肖,即使多给他积累钱财,也等于多造了一些孽,最后不仅会让他们变得骄奢淫逸,而且还会破坏家族的名声。

所以,曾国藩提出“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这是他的决心,也是他的志向。反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

三、与兄弟的相处之道

有人说,曾国藩对各位兄弟太过于严苛了。而兄弟们也经常因为他说话太重、要求太高而心生不悦。曾国藩对此也做出了解释。

“我待温弟似乎近于严荷,然我自问此心,尚觉无愧于兄弟者,盖有说焉。”“大凡做官的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私肥于一家而刻薄于亲戚族党。”

曾国藩认为,兄弟之间就应该坦诚相待,有问题应该及时指出来,不能相互欺瞒,否则时间长了就会心生罅隙。

所以他说:“然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

那么兄弟之间到底应该如何相处呢?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曾国藩认为,作为兄长,要教育弟弟们勤劳朴实,勤俭节约,这是对兄弟的真爱,也是教他们修炼德行。如果只是提供给他们丰衣美食,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只会对他们姑息迁就,时间长了会让他们变得身心懒惰,骄气日盛,结果只会丧失德性,亏了品行。

曾国藩接着进行了自我反省,说自己当了十余年的官,家里只有书籍和衣服。衣服是当差必须要穿的,而书籍是自己平生唯一的爱好。所以这两者比较多。

以后如果罢官回家,所有的衣服会让五个兄弟抓阄均分。所有的书籍集中存放在利见斋中,让兄弟及后辈阅读,但不能私自拿走一本。

“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

这是曾国藩的志向,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曾国藩为官一生,虽然身居高位,却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性,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兄弟子侄也严格约束,着实让我们心生敬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795.曾国藩:做官不为发财,更不为后代积攒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