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世人心中,唐伯虎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典型代表。他写得一首好诗,画得一幅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喝得一口好酒,泡得一把好妞。他是集文学家、绘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在民间,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现实历史中,唐伯虎的经历并没那么光辉浪漫。相反,他的一生其实充满凄惨。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影响其一生命运的科场舞弊案。
公元1499年,21岁的唐伯虎和他的好朋友徐经结伴到北京参加科考。徐经出身江南巨富,本人饱读诗书、富有才华。唐伯虎自幼聪明伶俐,有过目成诵的天赋,16岁即在苏州的秀才考试中高中第一,接着在南京的乡试中又得第一。此次赴京会考前,唐伯虎早已声名远播,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对于此次会试乃至下一步殿试,朝野上下似乎一致认为,第一名非他莫属。唐伯虎自己也信心满满,可谓志在必得,众望所归。考试还没开始,京城的达官贵人慕名者不绝如缕,争相以结识唐伯虎为荣。而唐徐二人也以江南名士自居,表现得十分高调,加上徐经乃江南巨富,很有些“土豪”派头,经常带着优童、娼妓招摇过市,引得众人侧目。
此次会考由礼部尚书李东阳、翰林学士程敏政担任主考。程敏政学识渊博,他认为只有考难题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于是这一科的试题尤为生疏冷僻。众多学子看到试题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无从下笔,自觉无望高中,心灰意冷。而反观此时的唐伯虎,却笔下生花,如有神助,不自觉喜形于色。
会试结束后,众举子在客栈举行酒宴。喝到酣处,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谁能成为会试第一名。自信满满、心高气傲的唐伯虎在几杯酒下肚后,便口无遮拦地说:“你等不要费心去猜啦,第一名除了我还有谁”?!当有人提及此次考题如此生僻时,唐伯虎更是炫耀自己应答如何高妙。举子们闻言无不信服。但是,自古名高遭忌,有人在羡慕嫉妒恨兼有的复杂情绪驱使下起了疑心。
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市井举子之间就流言纷纷,有人举报唐伯虎和徐经向主考官程敏政买题,说唐伯虎在考试前给他们看的八股文的标题与会试的考题非常接近。明孝宗听闻十分震怒,下令程敏政停止阅卷,并让锦衣卫严加审讯。学子唐伯虎、徐经等许多有关考生也被捕入狱。
在几番严刑拷打下,程敏政首先抵抗不住,招供说唐徐的确曾到自己府上拜访,向他请教有关学术问题,但自己当时并没有被确定为主考,也绝无出卖考题之事。他同时说,不排除自己当主考官后,其仆人可能偷偷向唐徐卖题。于是,程敏政被罢官回籍,两个月后抑郁而终。唐伯虎和徐经被押回原籍,黜为小史,且永不得参加科考,这便意味着他俩一辈子不可能再入仕途。
唐伯虎舞弊案虽然就此定案,但仍疑点重重。从主观上分析,程敏政当时已是著名学者,一向严于律己、品格高尚,而唐伯虎也早已名满天下、志向高远,他俩都没有舞弊之必要。从客观上分析,程敏政自己并未认罪,只说仆人有可能卖题。另外,唐伯虎若真有买题之实,必定做贼心虚,怎么可能考前拿着试题到处招摇。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真相一点点被揭开。原来,所谓唐伯虎科考舞弊案,深层原因是当时官场的一场政治斗争。有人看上了主考官程敏政的官位,于是唆使他人诬告他接受徐经重贿,然后泄露考题给唐徐。但是,所谓泄题也并非空穴来风,真实情况应该是:唐徐二人到京后,前往拜访程,而程爱惜唐徐之才,向他们讲了一些自己的学术观点。后来程被定为主考官,他出题时必然倾向于自己的学术思考(这跟当今高考出卷老师辅导压题有些类似)。而唐伯虎虽满腹经纶,但过于狂傲高调,不谙韬晦自保之术,终惹得流言蜚语四起,遭人诬陷,耽误了大好前程。
不管过程怎样,唐伯虎科考不中被终身禁考,对于非常讲究“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古代,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开始全心沉浸于文学创作,游山玩水来消磨闲暇时光,最终成为了一名集画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的天才。因为一场考试使得中国历史上少了一名政府官员,而多了一名寄情于山水的艺术伟人,这无疑不是中国的诗、书、画三界的一大幸事。所以说:失去的未必是坏事,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再说徐经,回到老家江苏后,大骂孔老夫子,将家里珍藏多年的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焚毁殆尽,并非常愤怒地对子孙立下规矩,“自我以后我的后代都不准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自从以后徐家再也没有人进入仕途,可能连徐经自己也没想到,100余年后的1587年,他的五世孙在老家江阴诞生,这个人便是驴友的祖师爷——徐霞客。
一场疑似科场舞弊案,造就了两个行业的巨人,这也许便是经济学家常说的“蝴蝶效应”吧。
最后,我想把唐伯虎的一首名诗做为结尾,这是一种让无数人向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