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现实生活中,一提起“迟钝”这个词,给大家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呆板,木讷,所代表的词性也是贬义词,没人会觉得你如袁湘琴一般,即使钝,也是大写的可爱。然而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迟暮之年出版的《钝感力》一书中却从个人能力,健康,恋爱与婚姻,生存与适应等方面高度肯定了“迟钝”的好处。

      钝感,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

    按照渡边淳一先生自己的解释,“钝感力”也可被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而“钝感力”又不完全等同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有些类似于古人所说的“难得糊涂”或“大智若愚”,细想下来,能具备这种“钝感力”的人还真是不多。至少小编扪心自问,遭遇困境时,首先发挥作用的可不是钝感力,反而是从阿Q那里学来的自嘲精神。

    不过,在作者渡边淳一先生看来,钝感力是一种能够后天习得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磕磕绊绊的爱情、难以长久的婚姻、如坐针毡的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种种压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样逐渐侵蚀人的健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外界的伤害呢?

    首先,要练就迅速忘记不快之事的本领。即使你自己马上又想到这件事,也要像脑袋里打小人一样,挥挥手将它迅速赶跑。人是很容易养成习惯的生物,次数多了,赶走烦躁情绪的能力也就掌握啦。

    其次,提高自身的“厚脸皮”程度。如果认定了目标,哪怕失败,也要继续挑战,直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即使半途中会有流言蜚语,也要坚守本心,走自己的路。

    相信很多有表演经历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第一次登台演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而当表演的次数多了以后,慢慢地,你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到最后,你甚至还可以在台上谈笑风生,随意自如。这就是钝感力培养的过程,让你对外界的环境不再那么敏感,可以泰然自处。

    再次,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锻炼自己“躺下即睡,睁眼即起”的能力。人体中几乎所有的血管都是由自律神经来控制的,血液流通顺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拥有有益钝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经不易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能够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能够帮助你不胡思乱想,更易进入睡眠状态,自然身体也就会更健康,二者相得益彰。

    最后,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对表扬不得意忘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过于敏感,只会徒增烦恼,适当的钝感力往往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要时刻提醒自己:没被别人羡慕嫉妒恨过的人,都不能算成功的人!

    《小窗幽记》中说:“耳根似飚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先要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钝感力,是一种逆商,既能保护自己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也能保护他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愤怒受到伤害。“有才而性缓属大才,有智而气和为大智”,大抵就是如此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