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教养:为孩子设立健康规则意识的5个工具

本文由5P医学APP独家组织翻译


作为父母,为养育孩子制定教养规划并非易事,但毋庸置疑,这样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意义深远的。著名儿科医生Mark Bertin,著有《儿童如何茁壮成长》一书,探讨了如何为孩子设置良性的界限。 

孩子们需要一以贯之的规则,这并不是什么高谈阔论,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与家长斗智斗勇。我们希望他们快乐,我们也疲于周旋,所以有时就妥协了,也许那一刻我们真的太累了,无法再继续坚持规则教育;也许我们制定的规则与其他家庭有差异,我们担心他人会评判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会对我们质疑;也许规则教育需要我们预期孩子的每一次需求,从而做出相应对策,或者我们不够了解青少年,倾向于像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对待他们;也许我们处在无尽的危机中,我们放弃了对规则的坚守,生活变得更加混乱。这些教养路途上的顾虑在消耗父母,并且与认知发展背道而驰。

我们希望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温暖、支持性的环境,在适当的时候平衡规则和开放性讨论。我们要守住的底线是:在情感养育方面给予清晰的设置,培养韧性和挫折承受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如何与社会与他人连结。父母们作为成年人,必须始终追求长远的最优目标。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需要父母,是因为他们需要父母的引导。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在公共场所举止得体,饮食均衡,根据天气挑选衣服,与朋友相处,管理时间,承担责任,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在他们幼儿园阶段就放手不管了。

孩子依靠和父母的关系来认识和处理他们和世界的关系,父母需要保护他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导他们。父母的部分职责是培养孩子的相关技能,如情绪弹性、认知灵活性和耐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行为能力。

01.父母精力耗竭

以上的一切看起来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不去做呢?有哪些阻碍呢?首先,自身的耗竭。有的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完全没了自我,看不到自己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这种压力常常导致规则中断和放纵孩子:“我正在通电话,只要不来打扰我,整盒饼干都给你吃。”每天给自己留出几分钟冥想,或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或和伴侣共度一个愉快的夜晚,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将大大有助于与孩子建立规则的一致性。我们需要首先关注我们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孩子建立规则。

另一个破坏规则的常见原因是高估了孩子的行为能力。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源于他们还不知道如何管理情绪或管理自己的日常作息。另外,孩子还不具备执行父母任务的能力,也会导致他们的不良行为。他可能会不自觉地想:那是一大堆任务,我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孩子需要我们的辅助,支持他,同时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他可能需要指导,把作业分成小部分,逐一分解来完成。也许我们需要和他的老师谈谈调整他的作业量。父母需要更多的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设置规则和指导方式并不意味着极度严格。尽可能通过奖励和表扬引导行为,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性。为孩子提供多样化选择:“你可以现在做作业,也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但不能在睡前才做。”留意你给出的选择方案,并设置规则。对孩子的诉求保持开放的讨论,对规则采取灵活的变化,但坚持明确的界限。

02.教养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制定行为规则时,尽可能与其他家庭照顾者和老师协商好,达成一致。首要的是,用积极的反馈方式如鼓励和奖赏引导孩子。然后考虑,什么时候需要采用“暂停”?什么时候用策略性忽略?什么时候让孩子承担后果?作为父母,在管理行为方面规划的越结构化,就越容易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始终如一。

把教养策略时时温故,并尽可能让孩子也熟悉。留意规则变化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这可能会持续数天或数周。一旦规则巩固,整个家庭的运作将更加顺利。

记住,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依赖于你的情感一致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护你的孩子不受任何伤害。如果孩子遇到麻烦或失败也是父母需要接纳的。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不需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积极的育儿需要强调支持性的反馈,同时继续通过严格的界限和规则来教育孩子。



03.设立健康规则意识的5个行为工具

父母必须懂得适时拒绝,并在必要的时候制定规则。这是正念父母的一部分。那么,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呢?

1.设置暂停

每个父母都需要一个每天可以多次使用的行为工具。通常,通过后果承担来矫正孩子的行为,只能偶尔为之。比如,当父母大声宣布行为后果:你这周末哪里都别想去了。父母还能怎么样呢?大叫是没用的,体罚也不可取。暂停是不可替代的——在一个单调的场所坐上几分钟,慢慢安定下来。这个方法被许多家庭所使用。

2.替代行为

因为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有其原因,替代一个行为(“当你生气的时候,去你的房间”)比压制它(永远不要再这样发脾气)要容易得多。对你的孩子来说,停止一种行为比转移冲动要困难得多。当条件允许时,给孩子选择,制定奖励政策来培养孩子新的行为而不是挑刺的方式。孩子的控制感是很重要的,现在命令孩子打扫卫生可能会导致冲突,不妨问他们是现在打扫还是五分钟后打扫,他们很可能会选择五分钟后打扫,这样比被命令好多了,他们也更可能会去打扫。

3.策略性忽略

儿童时期的行为往往源于一种想要引起注意或改变父母想法的愿望。即使得到的是父母的责骂也比父母的漠视强。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嫉妒他的兄弟姐妹,那么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来引发父母的关注。如果父母如其所愿的给予关注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因此,这种情况下,你选择忽略,他们的行为反而会弱化。

父母内心涌动却需表面镇静

为了避免孩子认为你冷酷无情,冷静地说出你的决定(“我要等到你安顿下来再说”),然后继续淡然处之。你的胆汁上升,阴云笼罩,但你继续装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结果往往是有效的(尽管在不良行为消失前可能会不降反升)。这种方法对发脾气特别有效。面对不懈的尖叫,家长们对要求让步是可以理解的:“好的。手机给你,安静点!“这样的结果使得不恰当的行为变得有用,因为孩子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即便他们受到了惩罚。通过忽略行为而使其变得无用,从而减少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4.承担自然后果

孩子们有时会从自然后果中得到成长。你的孩子不肯穿夹克,所以你让他到外面去受凉几分钟。他不停地胡闹,结果错过了演出的开始。不需使用行为替代策略,你任其发展,让他去承担随之而来的结果。当然,保证安全是首要前提,只有在代价不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要善用自然结果,就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成长。只有当一个孩子有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时,这个工具才会起作用。“好吧,你不睡觉也许,明天没有精神你就后悔了”,这样说并没有太大作用;大多数孩子无法将他们明天的感受与今天的行为联系起来。即使他们说理解,他们可能也似懂非懂,直到他们的时间观和执行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才有所改变。当这个方法失效时,重新评估你的设定。你可能会认为成绩差是自然结果。但是,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那就不是了。通常情况下,即使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需要父母来帮助他夯实基础,解决问题,制造解决方案。

5.设计行为后果和收回特权

在一个平和、安静的时刻,针对孩子的行为设计一些后果。随心所欲的给出行为后果往往是难以长期执行的。后果可能是剥夺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没收喜爱的玩具,不能参加一个活动,或任何其他可行的和有明确意义的结果。每当你发现自己过度依赖后果时,回顾一下你的行为计划,肯定已经产生了混乱。单靠后果,家庭教育很难持续进行。

经历孩子的问题纠正和冲突后,至关重要的是:回到正向的相处方式、积极的反馈和行为奖励。保持一致性,挣脱自己的不一致,尽可能从积极的一面开始。然后,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积极的育儿技巧有赖于父母内在的力量:所有的父母都需要学会坚定、冷静、始终如一地树立规则。


作者:Mark Bertin

摘自:How Children Thrive: The Practical Science of Raising Independent, Resilient, and Happy Kids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念教养:为孩子设立健康规则意识的5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