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实践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goSilver/my_practice
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对象的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接口来创建对象,而不需要直接使用构造函数。工厂模式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在一个工厂类中,通过调用工厂类的方法来创建对象。这种模式可以隐藏对象创建的细节,使代码更加灵活和可维护。工厂模式通常包括一个抽象工厂类和多个具体工厂类,每个具体工厂类负责创建一种具体类型的对象。这样,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而无需在代码中直接引用具体类。
定义一个工厂类,由工厂来负责具体子类的实例化,用户无需关心对象的创建细节,以达到客户端和具体子类实现的解耦。一般分为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三种实现方式。
为了让类的职责更加单一、代码更加清晰,将 createParser() 函数剥离到一个独立的类中,让这个类只负责对象的创建。而这个类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简单工厂模式类。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
/**
* 简单工厂第一种实现方式,通过if判断需要创建的对象,每次都是new一个新的对象
*
* @author goku
* @datetime 2023/8/1 11:01 PM
*/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String configFormat)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null;
if ("json".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x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ya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properties".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return parser;
}
}
在上面的代码实现中,我们每次调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的 createParser() 的时候,都要创建一个新的 parser。实际上,如果 parser 可以复用,为了节省内存和对象创建的时间,我们可以将 parser 事先创建好缓存起来。当调用 createParser() 函数的时候,我们从缓存中取出 parser 对象直接使用。
/**
* 简单工厂的第二种实现方式,通过一个map将对象都提前创建并缓存起来
*
* @author goku
* @datetime 2023/8/1 11:14 PM
*/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IRuleConfigParser> CACHED_PARSERS = new HashMap<>();
static {
CACHED_PARSERS.put("jso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CACHED_PARSERS.put("xml",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CACHED_PARSERS.put("yaml",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CACHED_PARSERS.put("properties",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String configFormat) {
if (configFormat == null || configFormat.isEmpty()) {
return null;
}
return CACHED_PARSERS.get(configFormat.toLowerCase());
}
}
尽管简单工厂模式的代码实现中,有多处 if 分支判断逻辑,违背开闭原则,但权衡扩展性和可读性,这样的代码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如,不需要频繁地添加 parser,也没有太多的 parser)是没有问题的。
定义一个IRuleConfigParserFactory工厂类,所有子类实现该工厂类,并实现自己的createParser()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public class Json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X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Ya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
这就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典型代码实现。这样当我们新增一种 parser 的时候,只需要新增一个实现了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接口的 Factory 类即可。所以,工厂方法模式比起简单工厂模式更加符合开闭原则。
我们可以为工厂类再创建一个简单工厂,也就是工厂的工厂,用来创建工厂类对象。这段话听起来有点绕,我把代码实现出来了,你一看就能明白了。其中,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类是创建工厂对象的工厂类,getParserFactory() 返回的是缓存好的单例工厂对象。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_FACTORIES = new HashMap<>();
static {
CACHED_FACTORIES.put("jso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_FACTORIES.put("xml", new X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_FACTORIES.put("yaml",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_FACTORIES.put("properties",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getParserFactory(String type) {
if (type == null || type.isEmpty()) {
return null;
}
return CACHED_FACTORIES.get(type.toLowerCase());
}
}
当我们需要添加新的规则配置解析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创建新的 parser 类和 parser factory 类,并且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类中,将新的 parser factory 对象添加到 cachedFactories 中即可。代码的改动非常少,基本上符合开闭原则。
实际上,对于规则配置文件解析这个应用场景来说,工厂模式需要额外创建诸多 Factory 类,也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而且,每个 Factory 类只是做简单的 new 操作,功能非常单薄(只有一行代码),也没必要设计成独立的类,所以,在这个应用场景下,简单工厂模式简单好用,比工厂方法模式更加合适。
我们前面提到,之所以将某个代码块剥离出来,独立为函数或者类,原因是这个代码块的逻辑过于复杂,剥离之后能让代码更加清晰,更加可读、可维护。但是,如果代码块本身并不复杂,就几行代码而已,我们完全没必要将它拆分成单独的函数或者类。
基于这个设计思想,当对象的创建逻辑比较复杂,不只是简单的 new 一下就可以,而是要组合其他类对象,做各种初始化操作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将复杂的创建逻辑拆分到多个工厂类中,让每个工厂类都不至于过于复杂。而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所有的创建逻辑都放到一个工厂类中,会导致这个工厂类变得很复杂。
除此之外,在某些场景下,如果对象不可复用,那工厂类每次都要返回不同的对象。如果我们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来实现,就只能选择第一种包含 if 分支逻辑的实现方式。如果我们还想避免烦人的 if-else 分支逻辑,这个时候,我们就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在简单工厂和工厂方法中,类只有一种分类方式。比如,在规则配置解析那个例子中,解析器类只会根据配置文件格式(Json、Xml、Yaml……)来分类。但是,如果类有两种分类方式,比如,我们既可以按照配置文件格式来分类,也可以按照解析的对象(Rule 规则配置还是 System 系统配置)来分类,那就会对应下面这 8 个 parser 类。
针对规则配置的解析器:基于接口IRuleConfigParser
JsonRuleConfigParser
XmlRuleConfigParser
YamlRuleConfigParser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针对系统配置的解析器:基于接口ISystemConfigParser
JsonSystemConfigParser
XmlSystemConfigParser
YamlSystemConfigParser
PropertiesSystemConfigParser
针对这种特殊的场景,如果还是继续用工厂方法来实现的话,我们要针对每个 parser 都编写一个工厂类,也就是要编写 8 个工厂类。如果我们未来还需要增加针对业务配置的解析器(比如 IBizConfigParser),那就要再对应地增加 4 个工厂类。而我们知道,过多的类也会让系统难维护。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抽象工厂就是针对这种非常特殊的场景而诞生的。我们可以让一个工厂负责创建多个不同类型的对象(IRuleConfigParser、ISystemConfigParser 等),而不是只创建一种 parser 对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工厂类的个数。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ConfigParserFactory {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此处可以扩展新的parser类型,比如IBizConfigParser
}
public class Json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
retur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Override
public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
return new JsonSystem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Xml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
return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Override
public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
return new XmlSystemConfigParser();
}
}
// 省略YamlConfigParserFactory和PropertiesConfigParserFactory代码
当创建逻辑比较复杂,是一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相分离。何为创建逻辑比较复杂呢?我总结了下面两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简单的时候,我推荐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多个对象的创建逻辑放到一个工厂类中。当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复杂的时候,为了避免设计一个过于庞大的简单工厂类,我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将创建逻辑拆分得更细,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独立到各自的工厂类中。同理,对于第二种情况,因为单个对象本身的创建逻辑就比较复杂,所以,我建议使用工厂方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