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哦?今天是8月7号,立秋日,明天是自己身份证上的生日,收到的生日祝福,多半会来自很多手机APP吧,这样说来,照着挺遵循仪式感的我,今天写下这首篇文章还颇有冥冥中注定的意味呢。

至于为什么要 写,我想说看知乎,看,包括看杂志,看报纸,这都是作为信息的摄入,如果系统的信息摄入还好,比如学习,就是一个信息摄入的过程,老师讲授知识,结合学生课堂上听讲,以及课后预习,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对呀,不通过这样的方式,肚子里怎么能有点“墨水”呢,至于信息摄入的程度如何,考试应该是一种检验的方式吧。通过出特定的题型,根据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情况,不失公正。如此看来,信息的摄入还是挺重要的,读书改变命运么。

然而,如说高考是一次检验学习能力的一次重大机会(转折),那么以后的人生,是否遵循着同样的方式呢,摄入信息,并且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去。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和学校期间固定的课程,通过每天排课程表的方式进行讲解,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有很大区别。

问题就在于,现在的课程与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不再有人看着你不许玩手机,没有人会留固定的作业,甚至你不知道,在你人生中即将要面对的考试中,当前哪些知识、能力是需要提前储备的,有些是每时每刻身边发生的,有些可能需要去寻找,并且加以锤炼。

嗯,写写东西,从之前每天看很多东西(当前信息获取碎片化特征十分明显),到现在尝试将所想的东西输出,通过文字的方式映射到这里,对于人来说会跟为完整吧,如果只吸收,不输出,难免负重过多。但是,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怎样判定输出的失真情况?输出的水平?这里需要反馈,可以是自反馈,通过自身历练,例如做硕士论文期间,最终PPT比开题PPT自己看出来就出色了许多,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但这个过程往往比较缓慢。另一个方法可以通过有读者吧,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不过这个很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