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判断?
判断是一种经大脑思考从而形成的对事物的客观结论。
公司招聘,是不是要录取这个人,这就是判断;保险经理对被保险人进行评估而确定保费多少,这也是判断;面对现在的疫情状况,我们要不要继续戴口罩,这依然是判断。
这里我们不讨论由于个人情绪一意孤行的情况。判断要客观,跟个人喜好无关,目的不是为了打动人,表明立场,而是为了更接近事实,避免出现错误。
现年87岁的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2021年5月出版的**《噪声》一书中提出了“决策卫生”的概念。
图片来自互联网
也许你读过他的另一部著作《思考,快与慢》,后面我们还会提到这本书中的内容。丹尼尔•卡尼曼擅长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并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卫生”,就好像医生给人做手术之前必须要仔细洗手进行消毒的流程一样,我们在做出决策判断时也要有一个“卫生流程”。也就是说,如果你胡乱拼凑各种信息,没有规范,对事情描述模糊不清,只是凭直觉去决策,那你就是不讲卫生。
图片来自互联网
01
噪声和偏差,共同导致了我们决策判断中的误差。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帮助你理解噪声的含义,以及它和偏差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自互联网
想象你正在进行野外生存比赛。参赛选手被分成A、B、C、D四支小队,每支小队有五人,你被分在C队。比赛中,所有人都要尽快抵达中心安全区域;4小时过后,哪支队伍抵达中心安全区的人最多,哪支队伍就获胜;如果人数相等,就根据抵达时间定胜负。
比赛开始。A队和B队都选择了集体行动,你所在的C队和D队则选择了分头行动的策略,并约定,谁先抵达中心安全区,就发出定位,其他人再根据定位找过去。
你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转来转去也没找对方向。大概3小时左右的时候,有个队友发定位了,你和其他人赶紧往定位的地方跑。但是野外岔路太多,大家谁也没能及时赶到。
4小时过后,最终结果公布了,如下图分布:
图片来自互联网
A队全部抵达中央;
B队全部走偏,最终是一起停在了西南角;
C队一人抵达中央,其余四人在哪的都有,但整体而言大都是靠近中心了;
D队也是有一人抵达中央,但其他人还都离中心很远。
因此结果是,A队获胜。
能够明确的是,如果把A队看作一种理想的判断结果,那么其他三支队伍无疑都发生了“判断失误”。我们平时说的“判断失误”,一般指的是,这个判断跟真实或理想情况之间有误差。这里所说的“误差”包含两部分。
第一种叫“偏差”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误差,是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偏;就像B队的人一样,最终都走向了同一个偏角。
第二种叫“噪声”
它指的是判断中的那些无规律的变异;就像C队成员那样,大家各自做出的判断不一致,往哪去的都有。
出现偏差,可能是团队领导的方向出现了问题;噪声,是团队中每一个人员不稳定,有的往这偏有的往那偏。
现实中无法立刻看到结果,就像下面这样,只看到分散的点,并不知道具体位置是哪。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但是单看这张图,我们还是能看出A队和B队的噪声小,C队和D队的噪声大。
因此卡尼曼在《噪声》中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结论:
“对错误来说,偏差和噪声的作用是一样的”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那就是:
误差=偏差+噪声
公式不用记住,我们只需要了解,如果想要提升判断的准确性,你有两个可选择的思路,一是减少偏差,二是降低噪声。
02
有判断的地方,就会有噪声。
偏差可以预见,并通过了解偏差的方法去消除。
但人们之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糟糕的决策或错误的判断,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忽略了“噪声”对决策的影响。
噪声是不规律、无法预见的。
那我们只能对噪声听之任之、随它存在吗?当然不是。
卡尼曼在《噪声》中指出,如果你这么做,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书中也列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
两起相似的挪用公款案,一个人只被判了 117 天监禁,另一个人却被判了 20 年;
面对同样的银行抢劫犯,一位法官给判了5年,另一位法官却判了18年;
两名因兑现假支票而触犯法律的男子,兑现的数额只差十几美元,但一个被判处了15年有期徒刑,另一个仅被判处30天监禁。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些判断对于法官来说,只是一念之差,但却会让当事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计算,在调查的司法案件中,整体的系统噪声是3.4年。也就是说,平均来看,法官们针对同一桩案件的判决差异是三年半左右。这样的一个结果意味着,某个人可能会因为落到不同的法官手里而导致多坐或者少坐好几年的牢。
卡尼曼将噪声分为水平噪声、模式噪声、情景噪声三类。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以书中提到的这些法官判决为例子来说明。
水平噪声
不同法官判案的严厉程度不同,有的人不管判什么案子都比其他法官更严厉;有的不管判什么案子都比其他法官更仁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是源于法官们不同的背景、生活阅历、政治倾向、偏见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的都是法官们对于判刑这件事的本身看法,跟具体是什么案件没关系。呈现出的是各个法官的一贯严厉程度跟一般水平有差异,像这样的差异就叫做“水平噪声”。
模式噪声
有的法官平时很严格,但对那些从事艺术行业的罪犯,就会更宽容;有的法官可能总体上倾向于从轻处罚,但对于惯犯更严格;他们所变现出的是某一次的做法跟他自己一贯风格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们背后是法官的一些个人量刑哲学,也可能是连法官本人都没意识到的联想。这些反应其实已经在法官体内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一旦被触碰,就会开启。所以把这样产生的噪声叫作“模式噪声”。
情境噪声
前面两点所提到的都是经验丰富、专业的法官,他们对各类案件的看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模式,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因为不同的情境变化而改变。
但是,除了那些经验丰富,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大量的普通人其实很容易因为具体情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平时见到乞丐会给一块钱,但是今天升职加薪,心情特别好,一下子给了五块钱。像这种因为具体情境而导致判断的差异,就叫做“情境噪声”。
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不只是普通人,身处不同情境的时候,很多专业人士也可能会对同一事实做出不同判断。
经验丰富的指纹鉴定专家相隔几个星期,检查同一枚指纹时会得出不同结论;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也会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对同一任务完成时间做出明显不同的预估。
03
如何减少噪声?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感觉,要解决噪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图片来自互联网
正因为如此,我们想要减少判断中的噪声,得靠事前的“全方位预防”,尽可能地改善决策判断做出的这个过程,从而减少最终判断中的噪声。那么,我们要怎么改善决策或判断产生的过程呢?
卡尼曼在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认知风格。
什么是认知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在思考、判断一些问题时候的风格偏好。
有没有哪一种认知风格,对判断力的影响是确定的呢?
图片来自互联网
真的有,那就是“积极开放性思维”。
指的是一个人是否愿意积极搜集那些跟自己见解有矛盾的信息。简单说就是不固执己见。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积极开放性对于提升判断力来说非常重要,并且它是可以靠后天习得的。
作者还建议道,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我们在初步做出一个判断之后,最好能够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这个判断可能是错的,并且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如果要坚持自己的判断,那也是在听取了各方意见之后,而不是之前。一个开放的人,判断力很可能会远超过那些“聪明人”。
其次,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要保证“决策卫生”。
图片来自互联网
以公司招聘为例。正规公司招聘都有面试的环节,人都没见过,不太容易直接发出offer。
应聘者来到公司,有时候要见好几个面试官,有的还要答题考试,或者再让你做各种测试。面试官都聊过以后,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每个人都会给应聘者打分,但是大多数都是凭直觉。
准确度有多高呢?
通过大量的研究以及数据汇总,面试评分和应聘者入职后实际的工作表现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0.33之间。也就是意味着,两个候选人中,如果A的面试得分比B高,他实际工作得分也比B高的可能性,在56%-61%之间。这就是说,随便蒙一个也是有50%的准确率。
就算同一个应聘者在不同的面试官前都有着同样的表现,他们给出的打分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而这中间最大的噪声就来自于面试官和应聘者之间的互动。
应聘者给面试官的感觉是比较内向,说话很拘谨。面试官觉得这是个问题,会特意在内外向的问题上让对方进一步表现。他认为这是在验证应聘者的沟通能力,这很重要。
但是,刚才问他的问题,很可能正好不是他的强项,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问题上而没有充分挖掘出面试者的优势能力。这次面试的方向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巨大的噪声产生了。
面试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有研究者派出一批学生假装应聘人员,他们的任务是参加面试,并且随意地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结果,所有面试官都没有发现自己正在经历假面试。他们都认为自己通过面试挖掘出了应聘者的潜在素质。
Google 公司在意识到了自家的面试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重新设计了面试流程。这个方法给卡尼曼带来重大启发。
丹尼尔·卡尼曼在《噪声》中表示,通过大量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结构化判断”的三个步骤来减少噪声。并且他根据这种方法研究了一套和Google 招聘的方法差不多,可以用于其他决策判断的方法——“调解评估规程”
整体来说,调解评估规程的三个原则是:
设定几个结构化指标;
各指标独立判断;
根据最终分数使用直觉决策。
好的判断不是来自伟大领导人的灵光一现,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一步步呈现出来的。
这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繁文缛节。这是像开头我们说的,就像医生做手术之前必不可少的洗手消毒的过程。不这么干就是不讲卫生。
结语
针对丹尼尔•卡尼曼关于偏差与噪声的见解,我们谈到:
噪声和偏差共同导致了我们决策判断中的误差
有判断的地方,就会有噪声
减少噪声的两点建议
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认知风格
通过结构化的步骤减少噪声
更多关于减少噪声原则,丹尼尔•卡尼曼在其所著的书籍中有着更深入的见解及阐述,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最后,如果大家有在工作、生活中关于如何降低噪声去进行决策判断的案例,欢迎关注“莫测之交”,在后台和我们一起讨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