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学习力(干货篇)

有人问,学习一定要输出吗?

答案是肯定的。

学习不是囤积和收藏的过程,学习是加工处理后,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循环系统。

学习不是走一个过程,而是要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你到底能产出什么。就像现在我每次读了公众号文,我就会去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输出。

只要将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力产品化才算是你的成绩,才能“天下无人不识君,”才能形成你的人个品牌。

那么学习我们要打造一个怎样的系统呢?

下面我将会分享一些干货。但是在分享之前,我对干货的看法和学习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对你有启发。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学习更应该注重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而不是像上学那样,以知识为导向的学习。以自己我为导向的学习,不要太注重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学习或者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

干货,我们随处可以获得。而干货式的学习存在两方面的误区,有人觉得,得到书中的精华就是学习,这是成年人学习的歧途。还有的人会在得到干货后,认为得到了法宝,开心的收藏起来,日后必然有用,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学习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对照信息加工出上下文,加工成对自己有用的价值。只有把干货变成自己的,那才是干货,否则是别人的干货,对你来讲,只是信息,更谈不上知识。

所以,不要再把干货当宝了,成人的学习不是晒干,而是转换。

言归正传,如何打造自己的学习力系统?有以下4个方面:

输入---思考---实践---输出

1. 输入

相信很多人都上过知识付费的课程,网络上的阅读,书的阅读等等各种阅读渠道,目前的知识对我们来说都是目接不睱。甚至网络上有网友这样描述:“每天看太多有趣的东西,吸引我点开的内容太多,这让我感到焦虑,知识让我快乐的感到焦虑,这真是很奇怪。”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管理输入的知识,才不会产生焦虑呢?就拿听课来说,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听课笔记文件夹。

用还原法,还原老师讲了什么内容,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其次,还可以还原老师的讲课流程。

最后,试着越俎代庖,添油加醋,用自己的经验和创新能力,试着跟朋友或是家人讲一遍,加深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素材,比如课堂现场照片,在允许的情况下,可能收集音频和视频,还有课程相关的老师的文章和书籍。这样整理出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素材储备,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延伸,给我们带了意外的收获。

2. 思考。

著名教育学家克里斯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己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如果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只是唏嘘、感叹几句,之后一如继往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同小石子掉入深井,连一圈涟漪都没有激起。所以一定要带上我们的思考,让知识变成自己的认知。

学习中,我们如何思考?拿阅读来说,我们可以建立阅读笔记文件夹。

首先,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取书中的概念,这个方法,可以参考【洋葱阅读】里的九宫格读书笔记法,提取对我们有用,有料,有价值的概念,并加以理解应用。

其次,对概念进行案例轰炸,目的是牢固的记住。这个可以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RIA便签法,非常实用和有效。

3. 实践

有句话说:“实践见真知。”的确,学会了不去实践,便得不到反馈,就好比自己生活在一个矛盾的学习中,不知道有没有用,是不是真的学习到了。这时就要加上我们的行动。比如,你学习到一个新的东西,在自己理解后,可以做一个小课,试着去讲清楚一个知识点,一个流程,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或者变成一次分享,讲给你的朋友或家人听。

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发展,也可以收集一个主题的知识点和案例,积塔成沙,去做这个动作。一个主题和案例收集足够多,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慢慢地浮现出来了。

所以,去实践,才是化解学习矛盾最好的方法。

4. 输出

这里的输出,不仅是对我们从各种渠道中学习的知识做输了,而且是在观察你身边的事物时作的输出,算是学习的一种延伸。

那我们要观察什么呢?

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我对此的感受是什么。让自己读到或者是感到触动的东西,可以做深入思考和输出,还有我们自己或者身边人失败或者成功的事情,都可以加上我们的经验做输出。

比如,你想要学习写作,就要去多收集别人写得好的文章和不好的文章去观察学习。建立自己的社会观察笔记。

观察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去还原细节,找出其中的原理或者逻辑,尝试自己去理解,想想自己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以上就是打造自己学习力的系统,看了之后觉得对你有用,一定要去用,去实践,把它内化成自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打造学习力(干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