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角度看好习惯的养成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很容易联想起21天养成一个习惯,90天改变一个习惯的理论,然而,我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这个话题。

图片发自App

一、长期有节奏做事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是长期保持节奏做一件事。长期做一件事不难理解,与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一个道理,难的是要保持节奏做事。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著有《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IQ84》等著名小说,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说,他每天早上6点泡好咖啡,开始上午的写作生涯,4-5小时,而且每天写10页,每页400字,共4000字,从不间断,也从不超额完成。即使当天文思泉涌,灵感爆棚,也只写4000字,这样第2天接下来写时,不会灵感枯竭,有利于长期保持旺盛的创作状态。我们普通人在学习、工作时也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某天状态好,一下子学习、工作到凌晨,到了第2天就很难恢复状态。歌德、康德都是这样极其有规律的人,据说,康德的邻居可以根据康德散步的时间当作时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也有一些作家、艺术家,有灵感时通宵达旦,透支精力和灵气,没有灵感时就寻找各种刺激。著名诗人拜伦通过吸食鸦片获取灵感,甚至去希腊打仗寻求刺激,最终在战场上丧命。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在写作《平凡的世界》时,工作时间黑白颠倒,而且喜欢大量抽烟,就也是他英才早逝的原因之一。

村上春树令人钦佩的不仅是他写作上的成就,其个人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是一个跑步爱好者,村上春树说,写作其实和马拉松一样,是距离的累积,时间到了,就要停下来,这样第2天才能进入状态。

村上春树在写作时,往往写3遍。第1遍,完全随心所欲写作,任思绪蔓延,不象有的作者,希望提笔就能成就不朽名篇,这也是村上春树能够每天有节奏写作的重要原因。第2遍,是进行框架大幅度改动,对不满意篇章甚至会整章删除或重写。第3遍是在原有框架内进行精细化修改,精益求精。学会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避免因追求完美而导致的拖延症,也能确保写作质量。


图片发自App

二、定势和套路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找到定势和套路。中学阶段的物理、数学等知识,只要你透彻掌握了定理、公式,你就能取得好成绩。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考题都是围绕这些原理、定律来出的,只不过每次考得角度、方式、知识点的融合方式不同。但是,对于成年人的学习、工作来说,深度、广度、复杂度都不能同日而语,仅仅掌握几个公式的作用不大,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有方法的练习。

村上春树之所以受欢迎,因为其作品有鲜明特点,带有翻译腔,这是他的套路和特色,通过多年打磨练就的。村上春树的父母是教师,高中阶段就阅读了许多高难度的英文原著,后来在创作时,就先写成英文,反过来译成日文,再后来他干脆到欧洲写作去了,《挪威的森林》就是在欧洲写成的。真正的高手,就是找到规律、定势、套路,然后针对薄弱环节反复训练。

对于需要掌握但未掌握的是事情,需要重复练习。如果我们去看德国队足球训练,就会发现完全没有绿茵场上的精彩和高潮迭起。我们看到的,就是教练针对某个薄弱环节的反复训练,你很可能看到的是一直传球、倒脚。这几年世界足球大赛上德国、西班牙这类稳健、讲究配合型的球队成绩比较出色,相反,巴西这样充满激情、动作炫酷的球队成绩不佳。如果我们看钢琴家练琴,看到的往往不是他们流畅地弹奏某首曲子,而是对几个段落反复练习,你甚至听不出什么节奏。我们看武侠小说和电影,男主角小时候学武时,往往被师傅安排几年的时间挑水、站桩,也是这个道理,就是把薄弱环节往死里练,直至闭着眼、梦中被人叫醒也能做到动作不走样。

世界各国每年都有一群民间数学家,号称解出了“费马大定理”、“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但却因未能得到学术权威认可而耿耿于怀。其实可以理解,这些所谓“民科”往往只有大学本科的数学水平,缺少对原有定理、规律的研究和理解,解出世界级难题的概率比较低。相反,公认解出费马大定理的数学家怀斯则是在几代人的积累基础上提出三大定律。


图片发自App

三、拼接组合进化为新物种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向生活学方法,培养新兴趣,进行新嫁接,成长为新物种,否则不能称之为好的习惯和方法。

达尔文天演论告诉我们,生物存在不确定性,它们自身会发生变异,同时通过两性繁殖,会形成新物种,例如骡子、狮虎兽、灰白熊、鹦鹉鱼等,至于嫁接的植物、果树更是数不胜数。同样,人的不同能力,也可以进行交互融合,从而把自己变成焕然一新的新物种。

狄更斯的第一份职业是律师事务所的速记员,这份工作帮助他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于是狄更斯便去从事记者职业,做一些严肃报道。记者这份工作让狄更斯经常能接触到底层百姓,于是后来他的写作就经常针对底层的小人物。

村上春树刚开始是开杂货铺的,一时兴起之下,在自家厨房里写出了第一本小说《且听风吟》,在写了好几部小说后,才关掉小店,一边打零工一边写作,从《挪威的森林》开始,才靠小说赚钱。

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更是传奇。郝景芳早年获新概念作文奖,后来去清华读了天体物理学,写作加天体物理成就了科幻文学。由于数学好,郝景芳后来学了经济学硕士,因为学了经济学,就到国务院一家社会调查机构,使得她对顶层和底层人民都很熟悉,积累了很多素材,最终成就了极具人文关怀及社会情怀的《北京折叠》。她在发表《北京折叠》时,最早是在清华大学的BBS上,当时认识了不少网络达人,学会了流量分发及做微信公众号。当郝景芳成为妈妈后,自认而然设立了亲子育儿公众号,成了妈妈圈达人。可以说郝景芳的人生,就是各种能力的拼接、组合,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当我们自己需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不要再纠结于21天能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传统思维模式。想要活出人生新高度,一定是在保持节奏、不停坚持的基础上,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定势,通过反复联系掌握新技能;最高端的,就是学习生物进化的方法,不断培养新兴趣,进行新嫁接,将自己变成更高级别的新物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另角度看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