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科幻,给大刘

今天听了高晓松在《晓说》中讲三体的几集,基本过了遍剧情梗概,我一边听着,一边也不由回忆起许多与科幻有关的过往。

刘慈欣,是我们这一代科幻迷绝不会错过的人物,早在《三体》名声大噪之前,我去韩国出差遇到一个科幻迷同事,就曾经吐血推荐大刘,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中国有个作家,写出了我今生看过最好的科幻。只是自诩为科幻迷的我那时竟还未曾看完阿西莫夫的基地与帝国系列,如果看完的话,我应该会说这两部是并列最好的,对世界的两种不同解释。只可惜那时的大刘恐怕并未被翻成英文,更别说韩文了,凭我夸得天花乱坠,对方也只能唏嘘一阵作罢。想不到几年后,《三体》竟然得了雨果奖,而那位同事却已辞职,我也没机会问问他是不是有了韩文译本,不过我想他应该不会错过这本书吧。

看豆瓣上说大刘的处女座《鲸歌》是1999年发表的,那差不多也刚好也是我开始订阅《科幻世界》的一年吧。第一次看到《科幻世界》这本杂志大概是上初中不久,学校有个阅览室,定期会安排大家去看书,一瞥见《科幻世界》,我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就被打动了。那时它的封面没有边框,整张都是一副很酷的科幻画,至今还记得有一期好像是器械美杜莎的头颅,一下就把其他杂志都比下去了。看了两个故事,更是完全被折服,马上变成忠心订阅者。在我订过的杂志中,《科幻世界》永远都是最喜欢的一本。

小学时有一篇课文叫《数星星的孩子》,说有个小孩想知道天上共有多少颗星星,就每天晚上都一颗颗地数,坚持了很久,这个小孩叫张衡,长大后成了个天文学家。这篇课文我一直没有忘记,大概因为我觉得自己特别理解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每次读科幻,都让我有仰望星空的感觉。

我生长的小城市跟上海有很多不同:比如我有一个妹妹,而且我的同学里独生子女大概还没有非独生子女多;再比如,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星星,因为很少下雨。而我也特别喜欢看星星,几乎每天看还是看不够。静悄悄的夜里,只消一抬头,身边的世界瞬息就会褪去,只剩我和这星空,无数疑问也会瞬间袭来,但没有任何一个会跟身边的世界有关。当我看累了,低下头回到身边的世界,总不禁感叹自己是多么渺小,而我每天为之努力的习题和考试也是多么渺小。我想,在星空下,没有人不赞叹不折服的,每个文明都借观察星空学到了很多。抬头低头间,世界的尺度和边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我想,科幻于我,正如头顶的那片星空,它在那里,我在这里,也就够了。

在《晓说》中,高晓松屡次惊叹如此杰出作品的作者,竟然一直生活在略显闭塞的小城。我想,大刘的心中一定也有一片星空,无所谓身在何处,只要一抬头,就能进入那个世界。

最后,如果你还未看过《三体》却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千万别去看《晓说》三体那几集,里面除了剧透和对大刘的奉承就没啥了。如果你已经看过《三体》还想复习一下,那倒不妨找来看看,顺带回忆下初识三体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科幻,给大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