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爷爷读古诗文,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直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在八岁之前从来没有机会出去旅游。八岁那年,爸爸的单位组织优秀员工去西安旅游,还可以带上家眷——就这样,欣喜雀跃的我第一次坐上火车,踏出家乡的土地。
当我终于站在西安厚重的土地上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虽然我此前从未来过这里,但是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处风物,我都曾神交已久——这里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长安,这里是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长安,这里是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长安,这里是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的长安,这里是陆游“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的长安,这里还是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长安……这种感觉,在我后来陆续到扬州、黄山、南京、杭州等城市旅行时,愈发强烈。
随着年岁渐长,我明白了,这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能够让人做到这一点的,只有阅读。
每一本你所读过的书,都会在你的人生阅历中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你沉浸于书本的过程中,你会与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些你原本不会经历的事情,去欣赏那些你从未欣赏过的景致,在那一刻,你的眼耳口鼻舌身心意,全都被作者引导着,去体会那些前所未有的体验,那种感觉,就好像凯撒大帝在俯瞰他广袤无边的领土,当面对那片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神奇领土,相信你也会由衷地大喊一声“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
我相信茂木健一郎先生一定也有过这样新奇有趣的体验,不然他怎么能写出像《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么睿智的作品呢?作为一个知名的脑科学家,茂木先生告诉我们,读书是对大脑最好的锻炼,通过读书,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让我们的目光穿透纷纭的千年世事,洞悉世界运行的本源。
01 读书既可增慧,又可悦心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怎样见?这当然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去积累、去沉淀。但是除了自己亲自历练之外,其实还有一条更快捷的途径,那就是读书。一本书,就凝聚了一位作者的一生,那么读十本、百本、乃至千本书,就相当于我们经历过千百次不同的人生,通过把这些经历与我们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我们就会形成对世界的全新看法,增长我们的智慧与见识。
走进书店,每一本陈列在你面前,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其中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与智慧,那些曲径通幽的语言和文字,都是经过无数次磨砺和锻造,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字符,都蕴含着微言大义的韵律,试图引起你的阵阵共鸣。
亲手翻开一本书,靠在床边细细读来,慢慢体悟作者的风格,品味文章的个性,这个过程就像是咀嚼香甜的米饭一般,愈嚼愈香,读到最后,满口生津。当你吃到一块美味的巧克力时,你会想要再吃一块;当你邂逅一位曼妙娴静的姑娘时,你会心头小鹿乱撞,乃至对她念念不忘;当你读到一本好书时,你会完全沉浸在其中,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这就是“不忍释卷”。
02 要用“饥不择食”的态度去读书
传统的观点认为,读书应该深耕,就像打井一样,选择好一个井位,然后就向下钻研,力求在这一点上打出一口最深的井。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杂食”,也就是说要不分领域,扩大读书的范围,什么行业的书都可以拿来读一读。
这种不分领域的大量阅读,会让大脑成为优质的土壤,读的书越多,大脑的土壤也就越肥沃,当种下一颗合适的种子时,那些积蓄的养分就会充分滋养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作者还举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的例子。汤川秀树生在一个学者家庭,受到喜爱中国文学的祖父影响,他从小阅读了许多类似《论语》这样的中国古典著作,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又激发出他的灵感,为他日后提出“介子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埋下伏笔。
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也不能预测未来的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并努力探索自己人生中的一切可能性。只有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阅读,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才有机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埋头于一个领域,那无异于闭门造车,完全无法开阔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03 在网络化的时代,纸质书的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很多人认为,现在已经是网络化时代了,需要查找什么东西,只需要上网一搜,就能轻松呈现在眼前,而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刷刷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也能学到很多干货。这样的话,纸质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针对这个问题,茂木先生指出:正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书本给予人的价值感才更高。
从获取信息的轻松度来说,网络上的信息挥之则来,而一本书中的干货需要自己耐心提炼和总结。因此,对于很多没有耐心的现代人来说,自然选择在网络上直接去找自己所需要的所谓“干货”,但是这些干货的可信度究竟怎样呢?
要知道,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得,所以对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也变得更加困难——你不知道你刚刚在网络上看到的那则“肌肉酸痛,只需按摩这个穴位”的信息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你也不知道刚才在微信公众号里刷到的“面对经济危机,只需做好这三点就能快速财富自由”的干货靠不靠谱。
也许,此刻的你更需要的是一本《酸痛拉筋解剖书》和《中国经济史》。与网上只需要十分钟便可炮制出的一篇爆款文相比,这些书籍的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从而详实细致地向你解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不仅让你知其所以,还知其所以然。
最关键的是,纸质书带给你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中一段难得的体验与经历。
我现在还能回忆起,大学图书馆那扇年代久远的门,推开时总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坐在靠窗的位置,悦耳的鸟鸣从不远处的树林传来,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在安静的氛围之中,对面那个穿着白裙子的娴静女孩,手上捧着一本博尔赫斯诗选——绿色封面的,像极了图书馆门前绿莹莹的草地,和我那美好自由的大学时光——那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珍惜书籍,就是珍惜人生中的体验与经历。通过阅读,我们既能够增加阅历,让自己得到成长,又能够从中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建议每一个想要开始阅读,却又不得其法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开启你的阅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