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式保护正在侵蚀你的孩子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是关于“神童”魏永康的经历:魏永康出生后,永康妈妈对永康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妈妈都会为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刚开始,这种教育显现出成功,魏永康在13岁时就考上了大学,17岁时到中科院硕博连读。而母亲过度溺爱下的永康在求学阶段,除了学习成绩好,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读研后,因为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


溺爱孩子的行为存在很多家庭中,而家长没有察觉。比如孩子刚上幼儿园,平常在家都是家长喂饭,自己不会使用勺子吃饭,有的孩子在家吃饭养成好吃的多吃,不好吃的不吃,想吃的时候随时吃这样的习惯,在面对集体生活时就显现出各种不适应…等等状况。


做事是人生必备的能力。一个人,没有动手操作能力,就没有真正获得知识。学习和做事,是不能分开的。做事的能力不是在学习结束后才需要开始培养的。教孩子学做事应该是家庭教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父母的过度保护,虽然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舒适,但他只能成长为温室花朵,得不到锻炼,孩子会缺少自主能力和意识,缺乏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环境莫过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为孩子营造好的环境,影响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孩子从家务活做起,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

提起做家务,很多家长认为这些是水到渠成,“傻子”都会的事情,不用培养。我的孩子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去做,哪有空做这种“小时”?


从小就会干家务活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自己。通过劳动,孩子懂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会更加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也可以使孩子增强对事物的良好的逻辑能力和判断力。因为在他们处理家务的时候要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提升效率,然后慢慢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做家务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大脑更灵活。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要注意几点:

首先要依孩子的年龄,力所能及去做家务事。比如三岁之前,要学会自己吃饭。四岁的孩子可以简单叠衣服,清理自己的床铺,五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摆放和洗餐具的家务。

其次,开始培养孩子做家务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来做。让孩子去模仿,学会正确的方法,逐步独立去做。

最后,家长对于孩子做事要多鼓励,少责备。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口气温和,以引导为主,尽量把做事步骤拆解到微小细致,耐心带着孩子去学习。


2 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理财意识要从小培养。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触金钱,防止孩子“变坏”,其实是不对的。如果一直不让孩子接触金钱,当他走入社会,还需要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去补课,非常不值。理财能力是孩子在将来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金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应该让孩子知道金钱的用处。在孩子入学第一年,数学课本已经开始教如何买东西,如何算账等知识。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入商店,让孩子实际使用金钱,尽早建立起物品和金钱的关系。


当孩子对金钱有了概念以后,家长要逐步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珍惜手里的金钱,金钱是需要通过劳动换取的,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来换取零花钱,可以让孩子感受赚钱的不易,让她懂得珍惜每一分钱。


孩子对金钱建立起意识,对于长辈给他的压岁钱,平时的零花钱等有了自主意识,家长可以开始培养孩子理财的意识。比如储蓄。同时也可以教会孩子储蓄的相关知识。在这些过程中,对孩子初步培养理财的了解和兴趣


3 对孩子进行生活适应力的教育

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孩子心智的成长和将来的社会适应有着决定性影响。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吃苦,对孩子百般照顾,缺少在生活中的历练,等于脱离生活现实环境,待人接物和基本处事能力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给孩子创造机会,提供孩子学习生活适应的本领,并通过这些锻炼,发展孩子坚韧,能干,待人接物的品行。比如带着孩子出去走走,旅行,或者周末全家出行,让孩子认识生活环境,交通工具,生产工具,扩展孩子的视野。结合书本里已掌握的知识,用亲身经历去感受,积累孩子的人生经验。


任何能力的提高,来自于良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持续的努力,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蹶而就。家长要帮助孩子,慢慢引导,为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经风雨见世面,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有独立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于给孩子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更好的去面对生活和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度式保护正在侵蚀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