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魂|「三十三」机场风云

《老屋魂》内容简介  目录

图片发自App

第【三十三】章

                            机场风云

听得瞠目结舌的天生被惊喜的林果拉着坐下,莫名其妙的班长也好奇得很,坐下来听林果用他不急不缓的沉稳音调,给大家讲述他知道的他爷爷和天生爷爷之间的故事。

原来,林果的爷爷叫林微甘,字伏重,号济世圣人,川蜀充国市西河乡人。曾是川蜀充国行署政协副主席、曾任行暑专员。民国时曾任北川专区专员兼广汉机场建设管理处处长。

幼年的林微甘父母早亡,由祖父教养成人。少时的林微甘虽然饱经磨砺,但勤奋好学。十岁已中秀才,一直志存高远。清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于四川游学预备学堂。同年秋天,受聘于充国县立高等小学执教。宣统三年参加保路同志会。民国三年,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就任讨袁司令部政务长,同时也是乡党的张澜秘书。十一月出任川北宣慰使秘书委员。

民国元年至二十五年,先后任县中校长、川北护国军司令部秘书、嘉陵道尹公署科长、广元等县县长、二十一军军部顾问和川蜀省民政厅科长。民国二十六年,任剑阁专区专员。在任察吏安民,政声卓著,修川陕公路,质量优良,费用低廉。林微甘还对学生的进步活动保持赞赏和支持的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成都是中国空军的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同盟国的美军开始介入华夏战场。一九四三年 八 月,美国制定了从华夏基地起飞轰炸日本的计划。当时美军的轰炸机主要是重量达64吨的B-29型,由于该机机体庞大,需要在大型机场上起飞和降落。为配合美军对日军的空中打击,一九四三年十二月,经过美、英、华等国首领密议,川蜀省政府主席张群就机场建设这一“特种工程”进行紧急部署。一九四四年一月,新津、邛崃、彭山、广汉四个轰炸机机场的建修工程陆续动工。

根据美华双方签订的协议,在华新建和扩建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使用的大型机场和供驱逐机使用的机场,由华夏方面提供人力和土地,美国则专门负责技术指导以及支付修建机场必需的款项,并支付驻华美军的开销。

有着丰富机场建设经验的林伏重,曾经远赴欧美,专门学习管理,荣获“哈佛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时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林博士,受当局委派,负责新津机场扩建的全面组织协调和主要管理工作。

这项关系到家国存亡的机场扩建工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参与建设的除了华夏、英美等国的技术人员,还有大批的部队工程兵,以及数十万计的民工。

施工期间,正值旧历腊月。数九严冬,川西坝子寒风袭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从附近各县征召而来的头裹白帕、腰系麻绳、脚穿草鞋、衣衫褴褛的民工们,在“嗨哟嗨哟”的号子声中,顶风冒雨夜以继日修建抗战军用机场。

机场建设者们不畏艰辛,不怕劳累,克服重重困难,没有压路机,民工们就用“石碾子”这种最简单的原始工具,顶着凛冽的寒风昼夜轮番作业。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国内没有修建机场所需的重型施工机械,尤其是铺设机场跑道用的轧路机械。而作为B—29重型轰炸机基地的新津机场,对机场路面要求极高。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修建机场的老百姓用了一种极其原始的方法铺设跑道。他们首先找到一块块重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巨石,然后用手工将巨石凿成圆柱体。同时把从巨石上凿下的碎石收集起来,和收集起来鹅卵石一起用来铺设道面。石碾子凿成后,老百姓们将石碾子的两头分别再凿出一个凹槽,用来固定套在石碾子外部的木框,再在石碾子凹糟旁边榫接支架。最后在木框边上拴上数条编织得很粗的麻绳,这就是当时唯一的“重型”施工设施。

这些“石碾子”大的重达数十吨,小的也有几吨重。民工们在修建新津机场碾压跑道时,由数十上百的人在前面用绳子牵拉着石碾子,后面数十上百的人用木棒轮番推送榫接在石碾子上的支架。众人推动起来的巨大的石碾子遇到有坡度的路面时,前面牵拉的人迅速改变方向,拖着绳子跑到后面反方向拉拽;后面推送的人马上拿着手中的木棒等物,跑到前面,用力推阻石碾子往前滚动。

原始的劳作哪里敌得过巨大的石碾子的力量?民工们稍微动作缓慢或者配合得不好,石碾子没有适时被控制,避让不及的民工,成群结队地被石碾子碾压成肉酱。

时时耳闻目睹这样惨剧的林博士,除了给遇难的无辜民工家属们多发放一些抚恤金,哀痛之中也一愁莫展。

这时,负责新津、天邑两县民工日常生活事务的一位经理,向机场总指挥部建议,在使用石碾子的时候,由两名身手敏捷的年轻士兵,抬着一个特别定制的巨大梯形木块跟随在侧。如果遇到有坡度的路面或者需要石碾子马上停止的时候,迅速把梯形木块往石碾子下面一塞,另外两个同样年轻体壮的兵士手持粗壮木棒,准确快速地把木棒穿插进梯形木块上方预留好的洞孔之中。这样一来,不管再陡的坡道,即使石碾子滚动的速度很快,也能立时被阻,一下子停止下来。工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石碾子压死人的事件。

林博士欢天喜地,派人找来这名经理一问,方才得知这位经理是自己的老乡龚儒仙。

原来,这位在天邑统管财政税收的龚儒仙,和当时的刘氏家族渐渐有了接触。和同宗侄子争斗多年的人称“刘幺爸”的刘自乾,已经在西康苦心经营数年,对手刘湘抗日阵亡,老蒋剑指西康。刘氏自不甘心。老五星廷和六弟同舟共济,互扶相携,无论在军政还是地方,都大展拳脚,图谋霸业。龚儒仙的踏实和机敏,更兼忠诚,深为天邑实际总管的星廷赏识。

经年累月的接触了解,来自异地他乡的龚儒仙和私下称呼为“五哥”“六哥”的刘家兄弟胜似同胞,刘家兄弟私下也不直呼儒仙名字,而是唤龚儒仙字:博深弟。

龚博深是知道“六哥”在经历了和侄子的缠斗和老蒋的虚与委蛇,那种内心的无奈和恐惧的。当盟国和老蒋商议在西南择地修建能够远航轰炸日本的机场时,六哥已经和中共暗中联系。当然,暗中联共也是为了保证刘家的辉煌一直持续,但全国上下高涨的抗日热情确实也感染了六哥的心。

老蒋的代言人张群几入川主政被拒未果,让六哥如坐针毡。此时扩建机场事甫始,五哥马上遵从六哥意旨,选派能干忠诚之士,赶赴机场监督施工。既要力保工程顺利完成,为抗日作出贡献,又要和川省张主席抗衡,万不可让其夺去此等功勋。特别是要杜绝贪污腐败,早日完成机场建设,让盟国飞机轰炸日本驱除侵略者,自己也在群雄逐鹿中占一时之机。

浩大的工程需要众多的施工人数,民工们虽然都是义务劳动不需发放工钱,但吃喝拉撒和医疗保障,也是让人焦头烂额的重要事情。

龚博深和五哥交往日久,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曾经被派往广汉、夹江、绵竹、德阳等地治理税务,擅长和各方人士接洽。特别是自己本身来自社会底层,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观念了如指掌。洞入观火的龚博深善于安排管理低层工人,在民工中享有极大声望。博深被五哥选中,亲携刘氏捐赠的六十万大洋进驻新津。

深感肩上重任的龚博深先是负责新津、天邑、邛崃等数县民工日常生活事务,兢兢业业事必躬亲,把几县民工的生活料理得有条不紊,而且和工地的其他各地各部门关系融洽,深得大众尊重。

林博士虽然有一整套管理经验,但面对各自为政、心怀叵测、数量庞大而且杂乱的施工队伍一筹莫展。见同乡博深正值壮年,又如此能干,马上和有关方面协调,把博深抽调出来。任命龚博深为日常管理处总管,负责掌管整个机场全部民工的日常生活事务和分派安排民工们的工作。

龚总管也不不负所望,很快制定出一系列管理办法,让先前混乱不堪的工地立时变得井井有条,就连杂居一处的外国人,也对龚博深刮目相看。

为了让在工地上干活的所有工人都能吃饱肚子而又不偷奸耍滑,龚总管在接管机场工地后,创新性地打乱原来以户籍地为单位建立伙食团,重新在工地上依据工种设立食堂,全天候开设流水席。凡是同一工种者,无论地域、男女、国籍,都肩披同色肩垫,凭此肩垫随时可以进食堂吃饭。

这种防止压伤的垫肩,由工地统一缝制。一般的就是用五六层布叠起来用针线缝在一起。它的形状是半椭圆形的,有十五公分左右宽窄,左右和后面比较宽、前面窄,中间一个圆洞比脖颈大一些,围着人的肩膀转一圈。前面两边各有一根细绳,用来系在脖子前面防止滑落。挑或扛、抬东西的时候放在肩膀上面,有效地减轻肩膀被重担或重物压伤。带工安排工地事务的管理者,不需要亲自劳作,就象征性地用一截布做一条样式不同的垫肩围在脖子上,不同样式的垫肩代表不同的管理级别。

从佩戴肩垫的颜色,就可以判定出其人从事的工种。凡是佩戴样式特别的垫肩的管理者,都可以随时管理和指挥同类工种的工人,和今天工地上的工人佩戴的安全帽和工作证的性质一样。工地上随处可见的状如今“纠察”的管理者,杜绝了部分工人偷奸耍滑、混吃混喝,大大地提高了工人出勤的效率。

工地上遍地密布的食堂满足了工人的基本生活,管理这些食堂又成了头等大事。

龚总管和林博士商量之后,决定雕刻一枚由他们二人分别掌管的印章。凡是工地上需要的包括粮食、布匹、工具等在内的东西,先由各部门申请,再由龚总管统计之后,最后交由林博士审核,龚、林二人共同认可之后,盖章确认。申请者凭借龚、林二人盖章的申请,直接到随处设立在工地上的仓库和会计处领取。今天的物流就是采用相同的方法。

这种盖章的纸条,经过查验严明的龚总管和审核规范的林博士,在工地上如通兑的银票,连外国驻军也认可。

美军现场负总责的大卫将军,闻知林龚这种简单但又严密的管理方式,大为欣赏。后来把自己手里的一块鸡血宝石,通过机场警卫师长,特别请人用林博士和龚总管的字雕刻了一枚“普罗米修斯”虎头印章,替换下原来的印章。

据说这枚印章不但是当时防伪最严的印章,而且还代为盟军保管着修造机场的黄金美钞。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屋魂|「三十三」机场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