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天生非此》第七章:“天才”必然不快乐吗?(2)

【摘抄】

1、数学专家波尔加,希望用培养女儿成为国际象棋大师的方法,来验证,养育方式对卓越成就的重要,从而推翻先天论。 波尔加十分明白,如果他们不强迫孩子下棋,结果就会是积极的。他明白年幼的儿童需要享受幻想的游戏,他们还能因此养成一种自我决定及想象力。因此,3个女儿似乎全部成长为知足且心理平衡的人,而非为成功不择手段的人。实际上,完全没必要用虎妈式教育(Tiger-Mothering)来培养出色的成功者。 尽管这类强迫行为能够产生奇才,但同时也是潜在的精神毒药。 同时孩子的母亲也不会强迫孩子。和丈夫一样,在开展实验时,她完全明白儿童应该享受单纯的快乐时光,因此给孩子们的照料满是关爱。这也是3个女儿精神健康的根源。

2、孩子需要你对他们抱有期望,否则他们很可能缺乏同一性。在中产阶级家庭中,从表面上看,父母的期望通常可以被归结为:希望孩子自觉地表现良好而且每天快快乐乐,也希望孩子考试成绩“还算不错”。但就深层次来说,我们对于孩子抱有各种潜在的期望。这些期望的根源在于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3、父母有义务努力分析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的根源何在。当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最关键的差异就在于,在他们追求自我目标时,父母是不断地对他们施加压力还是让他们快乐地完成。只要父母能够树立情绪健康的榜样,孩子就能够效仿,而这些期望的细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最发达的国家里,我们痴迷于将财富传给后代,同时在所谓的精英政治的阶段,我们通常会向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在学业方面表现出色,并获取物质和事业方面的成功。然而,一旦基本财富需求得到满足,比如房子和温饱问题,书中提到的其他抱负和渴求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将爱和情绪健康传递给子孙后代。

【心得】将爱和情绪健康传递给子孙后代

孩子其实是需要成人作为榜样,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法为他们展示一些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是你必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否则就会得到惩罚,而是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你就会得到什么。

如果父母太强势,把一切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即使你告诉孩子,你的目标是什么,孩子也会觉得,目标都是为了别人完成的,失去内驱力的他们,只想随波逐流,抗争太累太难。

但如果父母完全相反,完全不参与孩子的生活,或者没时间陪伴孩子,或者漠视忽视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很迷茫。虽然他可能看起来很独立,但是他的内心是寂寞,不知道有什么是值得他为之奋斗的,不知道自己该为什么而活。

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给孩子的是,你看爸爸妈妈是这样的,孩子就会去进行模仿。

同时,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对爱或恐惧臣服——也就是,身份认同。一般来说,女儿会认同妈妈,儿子会认同爸爸。

如果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感觉是,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愿意随时支持你 ,我有积极的一面,孩子感受到了被爱的喜悦,于是通过身份认同,向父母的爱臣服——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的爱,我也爱你们,我也想像你们那样爱自己、爱彼此。

相反,如果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感觉是,如果你不听我的,不能做到我希望你做到样子,就会被惩罚,孩子也会臣服,但这种臣服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这种认同的背后是恐惧不是爱——我会成为你希望我成为的样子,请别让我痛苦。

因此,父母需要的是不断反思,自己对孩子定的要求和目标,是自己的未竟梦想,还是孩子的真实愿望,也要不断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合适,强压政策虽然可以让孩子成长,但是背后的恐惧也会让孩子痛苦。如果父母可以树立健康积极的精神榜样,就可以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目标供孩子学习和效仿,让孩子知道,成长和学习的快乐,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像父母靠近,也建立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目标,并把这份爱和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传递给他的子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19《天生非此》第七章:“天才”必然不快乐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