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二

今天梳理了学习的几篇文献,总结如下。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导向目的在于引导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作为主要任务。核心素养培育不仅需要教师有自觉意识,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素养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主体,是诸多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2001年,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转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为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先学后教导学案,以及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也都被视作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但教学改革措施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真正能够让学生成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却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不结合课程内容的抽象的教学方式变革,虽不能说一无是处,却终究是被公办。《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之本,从课程研制的角度来看,使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中所预设内影的学生的主动活动,也就是说,在课程研制阶段,学生就要进入课程,照此里,学生应该是课程研制考虑的第一要素。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提及的“选择经验”,不是从知识库中去选取知识,而是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引发学生有意义的主动活动即“经验”,泰勒的研究启示我们,静态的课程内容由经学生经验,学生的主动活动才能活化,而原本外在的县城的学科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也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品格价值观。从这一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为“静态的课程内容”过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技能、品格”而搭建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主题学习活动。

二、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理解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内容的新增部分,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实施中一个相对的难点,那么,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即使他指的就是在强调学科课程的基础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有的综合化和实践画的一种课程设计。化学课主题学习并不是新鲜事物,我们以以前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学科实践问题解决等等,都必然是跨学科的,是实践的,综合的。这是新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搭建的链接。但是我们要注意,这次新课标修订,其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是此前的研究性学习或学科实践的翻版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并不主要依托某个学科,常常重视精力而忽视知识学习。学科实践问题解决又常常只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能主动扩展至需要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复杂问题。

在分科设置课程的现实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一种课程综合化实践化的策略。他急,以上两类综合实践学习的优势,基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在扎实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主动跨界立足母语学科去实现跨越,既可以引导学科教学的纵深发展,又可以引导学科教学扩展视野,10%的课时又为这样的众生和扩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他也更符合课程分科设置的实际基友,依托学科的实施责任主体,又能够在跨学科的广阔视野下关照学科自身价值与意义,荣其他学科与自身滋养和壮大的学科,以及任教教师的能力与品格,而不会使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一种脱离日常教学的另类活动而被敷衍。跨学科主题学习还提醒课标使用者,必须正确处理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综合性的关系,既要立足学科立场,又要照顾左右前后,从本门课程出发看到其他课程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将门课程看作是统一的育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其他课程分工合作,协同完成育人任务。从这一点上来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有,育人的整体观念,还要有学科观,也就是说,作为语文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其责任主体一定是语文课程,不能脱离语文日常教学而独立存在。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功能

2022版课标修订学科类课程都专门设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但不同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命名不同,对于有人课程来说,叫做跨学科学习。无论哪个学科的命名是什么?但其基本功能和教育意图是一致的,即在课程分科设置的条件下,通过主动跨界去关照学生的完整生活,将学生未来的可能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前到教学阶段,对学生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至少有以下几个功能值得关注。一是使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意识与能力,将所学与所经历之事建立起有意义的关联。二是善于激活学生对所学所经历的事件有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的意愿,或者能够提出创造性的构想。三是使学生面对,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真实问题感受主体介入,发挥力量的真实价值,快速而直接的体会到,个人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个人的努力方向以及努力程度的直接后果,感受和确证自身的主体力量。四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心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观。这些功能使学校教育本身应有的缺烟分科教学而有所减损的,在这个意义上讲,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对分科课程解蔽与补充。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策略原则和评价机制

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因其发展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的特点,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主题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学科性和融合性相结合,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自主性和协同性相结合的相策略原则,才能不断提高学习实践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切实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积极提升自身素养,帮助教师研究学生发展的特点,形成科学的素养发展观,需要建立以核心素养内涵为指标体系,与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具体表现为考察要素的主题学习评价机制。比如关于评价内容方面确立四点,一是主题理解能力,包括问题情境分析,运用学科知识理解主题,对达成度进行预判,二是任务策划能力,包括学习前期准备依据,需要选择方法,策略合理,预设成果呈现方式,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包括履行自我职责,主动参与协同,积极处理矛盾,党是自我发现意识,包括李信认识自己,乐观接受自己,积极规划自我发展等。关于评价方式方面可采用量表评价成长档案,评比表彰等方式进行。关于评价原则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心里要做到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关照,同时,教会学生坚持用发展和发现的眼光看待评价结果,成功和进展是收货错误和失败更有价值。

五、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掌握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二零二二版,各科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化方式,语文是以“任务群”的方式呈现。任务群既体现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以及内在的联系与脉络,又预设隐含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埋下线索,提供路径,让静态的课程文本蕴含了动态的可能性。课程内容结构化改变了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凸显了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使原本沉默在课程文本中的知识技能生动鲜活起来,呈现出其在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承载的教育价值,课程内容结构化清晰的展现各不相同,功能各异的知识之间的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结构脉络,提示教学实践要与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课程内容自身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结构化的内容各有不同,却又普遍联系,为学生预留了广阔的自由活动空间,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调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整体把握学科知识及其结构,破除在知识线性排列组织,背景下的,禁止旁观,一令而行的被动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讲,结构化是内容,动态化活化的基础结构化,并不至于课程内容结构化,而是将学生及其活动纳入课程结构之中,使静态的内容能够动起来活起来。从这一点上理解跨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了解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二是课标当中,对学习活动的建议也可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建议。课标在第四章课程内容部分,将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将学业要求,指向学的怎么样,将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同时为了帮助教师理解,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且富有典型案例,共教室参照。在学习活动建议中指出,明确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和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如语文学科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撰写报告等,将学科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应形成的核心素养融入学习活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学提示,对学生学习,必须经历的,基本而典型的活动的强调,是在泰勒所提出的课程编制,要关注课程内容,和学生行为表现,这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将隐含的第三尾,即学生典型活动显性化,展现出来的,将内容“打开”为学生活动,将行为表现为过程化,让学生极其活动成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因素。了解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就能更好的发挥课程内容的,这一功能将内容“打开”为学生的活动,将行为表现为过程化。但是也应当明确,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将知识点放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定位,其意义与价值注意,既然是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任务一定要有语文信,不能离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去谈任务群教学,这是从课程内容结构化角度方面考虑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应该注意的另外一方面。

三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虽然占用的课时较少,但却引领着分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当是如如何在分科课程的背景下实现教学的实践画与综合化。在新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中,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设计要求,教学实施,注意事项等等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跨学科主题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与当时当地沸腾的社会生活有关,因此,即便课表里有充足的案例,教师也应当根据课程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去挖掘当时当地的资源设计,更有时代特点的个性化学习主题。教师开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活动,至少要包含以下要素名称,适用年级学生特点分析目标,既体现育人利益,基本学习任务或活动环节,方法途径的提示,总结,反思的要求,活动延伸,本主题的设计思路说明等等。

七、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现实意义

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本身是教师专业自主实践的良好契机,教师不仅要弄清本学科的内在逻辑,还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其关注点,将学科、学生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议题有机的融合,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也是专业发展创新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的开发,也会催生不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教研,让学校、教师成为真正的有密切学术业务合作的教师团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