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促成长,合作教研共发展

2019年12月18日,寒风料峭,冬意正浓。但是在鲁山县张官营镇第二小学的礼堂里,却是另一番场景。今天,我作为我们琴台第一小学的作课教师,跟随着张校长来到张官营镇第二小学,与这里的老师们开展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首先,张官营镇的冯老师和我分别就六年级数学《比的整理和复习》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虽然冯老师的课我没有听完,但从其他老师的评课中,我了解到,对于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她敢于勇挑重任,并能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带领孩子们整理和回顾所学习的比的相关知识。无疑,她的课是精彩的!

    第二节,我从比与分数、百分数的联系入手,紧紧围绕1:2展开课堂探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总体来讲,虽然课堂中还是有一些磕磕绊绊,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其中对几个问题的想法也启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于画图表示1:2,有个学生是这样画的:


图片发自App


按我的理解,第一行涂阴影的圆的个数与空白部分圆的个数的比是1:2,第二行中则是空白部分的圆的个数与阴影部分圆的个数的比是1:2。然而学生却发现了第一行的阴影圆和第二行的阴影圆的个数比是1:2,同样,第二行空白圆与第一行空白圆的个数比也是1:2。看来,同样的1:2,由于观察的与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对其有不同的解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也蕴含着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此时,借助此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渗透,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而我却止步于找到1:2,未曾想到对几种方法的沟通。一方面,自己的预设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心中教案的分量还是大于学生。

    课后,我校张校长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以着两节课为切入点,阐释了我校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落实有效教学。


图片发自App


张校长谈到,课改的重点是要让理念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张校长总说他自己是体育老师出身,对语文数学课的评课是外行,但他的分析和评议,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课改的口号我们空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能落实的有多少呢?


图片发自App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会说的一句话。但要落实起来,却是十分困难。实际教学中,受到各种现实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总想抓住学生的手,不敢放松一步,我们总认为只有自己讲给学生听,他们才能学会,才能掌握。于是,虽然心中有过很多次美好的设想,也想在课堂上去实践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也想把学生推到讲台前面,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却总会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丧失信心,然后就把这些理念抛之脑后,重新走回到自己之前的老路上去。其实就像张校长讲的那样,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这一理念的落实却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无论理念有多么的高大上,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去。


图片发自App


数学课堂要着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学到学习方法,对老师来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在课堂中可以多一些追问。比如我的这节课中,对于图6的解读,当学生认识到1:2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可以追问学生,这个图中,还有谁与谁的比也可以用1:2来表示?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另外,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评价,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巧妙地把球踢回给学生,以此来倒逼学生主动思考。


图片发自App


最后,张校长谈到每个老师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着力追求有效教学,即

有效果---学生乐意跟着老师走

有效益---教师的教师正确的,是奔向正确的目标的。

有效率---学生围绕正确的目标进行适度紧张的智力、情意活动所用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越长,教学越有效果。

那么,要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好教学目标。对于每节课,我们都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2、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证让每个孩子处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关注每个学生此时此刻他(她)在干什么?只有始终关注每个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接着,张官营二小的魏校长和刘主任分别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同课异构,不变的是教学内容,万变的是教学形式。用心感受,课堂中处处都是美妙的故事;用心学习,教学中处处都是可学的经验。感谢两校为我们搭建学习和互动交流平台,我们将以这次教研活动为契机,认真领会课改思想,潜心钻研教学教研,践行教育真谛,提升自身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课异构促成长,合作教研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