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字大王到识字达人

我儿子今年读三年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写字是他最大的弱项。

他会把一个字写错了又错,把一个词抄错了又错,比如,斩钉截铁,前前后后听写了很多遍,他就是无法写对,偶尔写对了,下一次,他又错了。更奇葩的是,每次错的还不一样。有时错在“斩”,有时错的“截”,更多的时候错在“铁”,他总是把右边的“失”写成“决”的右边。

默写古诗也一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他时而错在“敕”,时而错在“勒”,时而错在“穹”,时而错在“庐”。

他还有一种经典错误,比如老师让抄词语三遍,他抄第一遍是对的,抄到第二遍就错了,比如“蕴藏”的“蕴”,他很快就偷梁换柱,把左下的绞丝旁换成了三点水,于是一路换得很顺溜,下次写到这个字时,还是三点水。老师在黑板上给“碰”组词,让他们把词语抄在书上,他抄第一个词时,“碰”是对的,第二第三个词的“碰”就变成了足字旁。

像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后来,不到一星期,他的听写居然奇迹般地,常常一百分了。再后来,他的每次听写默写基本上都没问题了。

这种改变的契机,竟然是在他请假去参运动会,不得不自己学习的时候。

当时,我给他提自学要求,看好词语,抄两遍,再自己给自己听写一遍,听写好后自己校对,发现错误,订正过来,抄三遍,再听写,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他说:“不行,我自己听写,不是会偷看吗?”

我说:“没事,你看一眼,知道写什么就行,不算偷看。不这样做,你也没办法呀!”

于是,头疼了三年的错字病就这样治好了。儿子自己尝到了甜头,发现自己给自己听写还真好用。我乘机给他提要求:

一、以后预习课文的时候,都要自我学习词语,自我听写。因为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本来就有“抄词语两遍”这一项,他只是把原来的抄两遍改成抄一遍听写一遍,并没增加负担,所以很轻松地同意了。

二、以后凡是老师要求抄写的内容,你都要变成“n+1”,把最后一遍换成听写。这也没增加负担,还更有挑战性,更好玩,他也同意了。

三、凡是老师叫你们背诵的内容,你不仅要背,还要默写。因为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要么是古诗,要么是名言,要么是课本上划横线的课文,也就是需要会背会写的现代诗歌。这个他比较有意见,因为会辛苦一些,但因为我的坚持,他只好同意了。后来,老师在课堂上要求默写,他得了满分。以后就不再抵触了。

他用了差不多两星期时间,终于完全习惯了这三条规则。接下来,再也没被听写默写困扰过了。于是,就更自觉地这样去做了。

但是偶尔的,他还是会有记错看错的现象。所有的错字大王都是因为缺少耐心和细心。

我抓住他最感兴趣的成语做为突破口,培养他“一出手就正确”的习惯。

儿子对成语故事特别感兴趣,每天中午,都要从《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里挑一个成语,在手机上查找成语故事,大部分成语故事都有“秒懂百科”的动画解说,他会不止一遍地看,看完后,还要继续寻找与故事有关的人物。比如,看完“运筹帷幄”以后,再看与之有关的人物张良,于是,又可以“秒懂百科”一次。

我知道,“秒懂百科”的魅力远大于成语本身的魅力,所以,他学了老半天,会把成语的读音读错,把字形记不住或记错,把意思说得模模糊糊也就不奇怪了。

我总要在他学完以后问他,“你学的成语是什么?什么意思?跟谁有关?怎么写?”今天记不住,明天再问,并且每天都做相同的总结“学习生字,要想音形意,学习成语,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渐渐地,这样的步骤由外在的强调变成了他内在的习惯,他学完以后可以比较溜地讲给我听了。

不到半学期,儿子悄悄地由错字大王华丽变身为识字达人。机缘巧合的背后,是符合孩子心理特征,符合学习规律的巧妙引导,总结起来,就是: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教给正确的识字方法,帮助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错字大王到识字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