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二)

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的熠熠闪光,引人回望。很久没回家了,在上看到老乡在写小学时光,我也想起了我的小学,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家乡。

一、96年“扬泰分设”后,兴化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唐刘也于当年撤乡建镇,镇上建制齐全,一派生机,镇政府门牌朝北,正对大会堂,紧邻广播大楼和信用社,成了镇上的中心,风光一时无二。镇上的大街小巷都在放着流行歌曲,小镇居民们信心满满,眼里有光,准备跟着国家的现代化迎接千禧年。我那会从没走出过小镇,觉得小镇很大,想着也许世界就这么大了。放学后按照家长的照应早早回家,稍远一点的地方都不敢瞎逛。许多年后,当我第一次坐飞机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时,竟有一种离家这么远了的强烈怀疑与不安。

小镇时光定格

两年的后的唐刘小学,招收了一批100多人的优质生源,只能开两个班。后来随着下辖村里的小学停办,优秀教师调到镇上,学生也一并到上来念书,到了六年级已能开五个班了。那会没有网络,也没有微信群,到了9月开学的日子,家长就带着孩子一起到学校,记下校门口张贴的红纸上毛笔字写着各个年级的学费,给孩子报名交了书。有些家长随后就要去外地谋生活,就会给孩子买好文具,千叮咛万嘱咐要听“先生”的话,好好念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现场

经历了幼儿园,已经没有孩子还哭了,领了新书,认了新同桌,便开始跟着老师学知识。已经从事了十几年教学的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授业解惑。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命运,后来从这两个班里的小镇青年里,出了很多人才,现有远在海外任职的专业医师,有在跨国公司任职的高级程序员,更有的在知名院校和学府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们都成了小镇的骄傲,而我能跟他们一起同窗多年,与有荣焉。

二、初进唐小时,校园规模还很小,仅两栋教学楼。教室里黑板很破,但是老师的粉笔字的板书却很工整漂亮。讲台也很小,小的两个学生就可以搬得动,但就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老师们拿起教棒,撑起了薪火相传。“”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是在这样的朗朗读书声里,读懂了珍惜时间,热爱学习。小学时候最喜欢的是音乐课,那会教唱歌只有风琴,每个年级只有一台,各个班都抢着用。唐小的老师们都念过师范,有乐理的底子,即便是兼教也一点都不含糊,弹唱一句,学生们就跟着唱一句,唐小的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教会了所有学生一首又一首歌。有澳门回归时现学现唱的《七子之歌》,有课本里印象深刻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少年先锋队队歌》,有《拾稻穗的小姑娘》、《美丽的田野》、《蜗牛与黄鹂鸟》,歌词和旋律缤纷多彩,至今难忘。

举办主题班会

三、小学不像现在,没有什么课后娱乐活动,女生们爱跳皮筋,踢键子,男生则是比跳远、扔沙包。教学楼的外面有四片花圃,花圃里种满了小叶黄杨,黄杨中间有小蚕,手一抖落,蚕就吐着丝掉了下来,成了我一种时尚的“玩具”。教学楼后有一片竹林,每次走过去我都摩拳擦掌,撑着两根竹子前后翻跟头,摔得天翻地覆也不怕,还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竹林边上有个小池塘,初夏的时候就在池塘里捉蝌蚪,捉了放进杯子后带到班里做“研究”,却从没见证过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进入了四年级,开始学了乒乓球,家长也不反对,就成天打,一下课放学就打,学校的水泥球台子就几台,下课铃一响就得冲下楼占位子。往往得同高年级的争台子,三球定胜负,颇有点江湖世界的味道,而我技术还可以,常被同学请来做代表跟高年级的同学争台子。小学生就是这么有意思,就像转书转的厉害也会吸粉丝,放学后跟着你说要跟你比赛。等到19年的秋天,等我再次回到唐小时,校园里已有标准的室内球台了,还有几个小学生正在球台上玩的正起兴。我说能加一个吗,他们问我厉不厉害,我说一般般吧,很久前打过,肯定不如你们。

19年回唐小时,觉得这楼怎么这么小啊

(未完 )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小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