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初级码农理财经验谈

原文载于 https://old-panda.com/2020/01/05/bay-area-financial-management-101/

在旧金山湾区从业四年有余,非一线大厂,非上市公司,到手工资只有 base ,看一亩三分地上的网友晒包裹的时候看不懂除 base 之外的概念。

认识不少朋友,所谓的理财就是每年存满 401k ,一方面抵了高到不知哪里去的税务,一方面拿到公司给 match 的那一部分,每年存下的也挺多,加上这几年美股起飞,可以说是小赚了一笔,并且公司每年发自家股票,几乎不用怎么费力折腾理财,手里的钱就能蹭蹭蹭往上涨。我作为金融业零知识,脑子懒不愿多算数的普通码农,如果不是公司不给 match 401k ,我也不会费劲去研究这些东西。想到不 match 的情况下,虽说存的是税前工资,但也只是起到一个延迟交税的作用,而且如果 60 岁之前取出的话,还要交 10% 的罚款,对我不是太划算。虽然我工资低,但攒攒还是有一些的,躺在 Chase 银行吃着万分之一的利息(没错, banker 说 0.01% 的时候我都惊了,一度怀疑自己没听清)太过于浪费,于是乎在从业半年多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把剩下的钱放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记录一下这几年的理财经历,不太可能是最优解,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们交流。

理论指导

零基础零经验就得先简单学习,我主要是从这个 Reddit wiki 和这个流程图上学了点儿在美国理财的基本知识。简而言之,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大概是下面这个过程。

  1. 攒够能支持 6 个月开销的应急资金。每个人对自己每个月大概的花费还是有数的,在此基础上,先在各种 Checking 和 Saving 账户中存够即使没有收入来源,也能支撑自己在现有的生活水平下正常生活 6 个月
  2. 交满 401k 。对我自己不适用,公司一分也不给 match ,我大概率在这里呆不到 60 岁,取钱的时候既要补税还要交罚金,不划算
  3. 除去每个月的正常开支,剩余的钱买指数 ETF 。这也是我目前存款的大头,因为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了

房产没有考虑过,主要是因为买不起湾区的天价房,即使勉强凑够首付,剩下的每月贷款也还不起。租房一来比贷款便宜,二来不用自己花精力打理,三来省下的首付放到理财,也能产生不少被动收入。

公司不提供其他的省税 plan ,诸如 HSA ,这部分没研究过。

具体实践

现金

6 个月的应急款存到哪儿是个问题。我一直有 Chase 银行的 Checking 和 Saving 账户,但奈何利息太低,所以只放了一到两个月的开销进去。剩余的部分分别放到 Ally 和 Wealthfront 两家的在线储蓄账户里,在写作本文的时刻(2020/01/05),美联储已经降了好几轮息了,此时两家的利率分别是 1.60% 和 1.82% 。这样一个月下来能收几十块钱的利息,大概一周左右的菜钱,还是不错的。

Chase 银行本身的两个账户毫无疑问是流动性最强的,可以做到瞬时到账,所以一两个月的开销放在那里,应该能 cover 住九成以上的意外情况了,两个在线储蓄账户稍差一些,但通常一到三个工作日也足够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 CD (即整存整取)提供更高一些的利率,缺点是到期之前取出要罚款。但所谓应急款首先要考虑到它的流动性, CD 利率虽高,但也没有高出那么多,为了那点儿蚊子腿牺牲流动性不值得。

股票

这一部分其实主要分两块,一个是指数 ETF ,一个是个股。

个股我用的是无交易手续费的 Robinhood ,扔的钱不多,本着小玩怡情的态度,随便买买,比如情怀股B站,我住的公寓的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吃吃分红当做领回头钱了。这方面我没什么研究,所以这块放的是即使打了水漂也不心疼的那部分钱。

重点还是指数 ETF ,比如说标普500什么的,但我没这方面的经验,银行的理财顾问门槛对我来说也比较高,所以 robo advisor 就进入了我的视线。所谓 robo advisor ,就是机器人投资顾问,用户把钱交给投资平台,平台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根据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把这些钱分散投入到不同的指数基金里去,比如美国市场的 ETF ,欧洲市场的 ETF ,股票类的,分红类的,能源类的等等等等。这一类的机器人顾问的优势是门槛低(几百块就能起投),收费便宜(0.25% 的管理费),不用自己管理如何投资,很适合我这种金融小白。我用的还是 Wealthfront ,每个月固定时间把一笔钱投进去,系统自动用这些钱购买一些 ETF 。同时, Wealthfront 还提供了 tax-harvest 功能,在产生亏损的时候会自动卖出一些 ETF ,这样来年报税的时候能够省一部分税,这块具体没有深究过,大概就是卖出一部分亏损 ETF 的同时,再买入一些该 ETF 对标的产品,比如说 SCHB 和 VTI 这两只,就是 Wealthfront 在美国股票分类中常用来互相替代的 ETF ,卖出后 30 天之内不会再买,避免产生 wash sale 。

我正在用的另一个 ETF 券商是 Acorns ,以主打零钱投资起家。说白了就是,比如说我去超市买了箱快乐水花了5.19,向上取整是6块,这样两者的差值0.81就自动从银行账户里转出,存入 Acorns 。因为美国人不爱存钱,花钱也没个谱,所以这款产品一出还是受到了不少欢迎。我开了账户,是因为相较于 Wealthfront ,它有三个优点。

  • 管理费便宜。投资金额在一百万以下每个月只收一块钱,投的钱多了,这一块钱的管理费跟 0.25% 的比例比起来简直就是毛毛雨
  • 支持买“一半”股票。用了 Wealthfront 就会发现,如果买完了股票,剩下的钱不足以买一只新的股票,那么就会以现金的形式存在。但 Acorns 上可以把这部分现金也买成股票,买不了一个就买半个嘛,这样每一分钱都能起到升值的作用
  • 风险系数由用户决定。不像其他平台,在开户的时候要填一些调查问卷,系统自动生成一个风险系数, Acorns 可以自己随便调,所以,趁着还年轻,直接设置到了 Aggressive 这一档

但总的来说还是以 Wealthfront 为主,因为里面有些其他的 feature 我很感兴趣,比如说个股的自动买卖抵税,他们自家出的风险配置基金等等。

实践成果

具体的图我不往这里贴了,过去三四年美股的行情大家也有目共睹,年均有个 10%+ 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我投的钱不算多,按照上述的过程一步步来,也不用怎么学习太多的理财知识,但每年的分红+涨幅给自己发个年终奖还是可以的。这个没办法,公司不给发,只能自己从别的地儿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湾区初级码农理财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