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2/3

金刚经说什么2/3

文:Recycler

130/340.9430

55. 【《金刚经》所讲的,是智慧透出来以后的一个报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是从自我的智慧里透露出来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佛,这个佛便是智慧。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适用于自己的外貌、身材、体力、环境等诸多因素。遇到小偷,会武功的可以直接上去打一顿。聪明的可以大喊一声,机智的可以把注意力引向自己,怯懦的可以装作看不见。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都会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办法。如果所面临的问题是人生烦恼。自己有答案可以解决,智慧也已经告诉自己要戒掉欲望,可惜自己就是不想去做。自己知道的答案便是佛告诉自己的答案。有块肉在眼前,懒的去吃,这也没办法。有个解决烦恼的方法在眼前,人们怕戒掉了欲望,怕舍去了繁华。这也没办法。刚看到,一个女学生出家了。学佛不是不必出家吗?她学的是哪门子的佛?一个偏执的认为出家才能解脱,出家才能断绝欲望,出家才能学的智慧。这本身就是我执。其大可去深山老林待发修行,何必大张旗鼓的进寺学佛呢,好吧你出名了,会有一帮信徒去向你提问,只需要伸出一根指头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离佛只会越来越远。

56. 【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一个人的目的是教化众人,在外人看来这个人就是佛。如果另一个人因为看到佛的智慧可以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官位,而去学佛的智慧。这就是出现了目的错误。佛是追求智慧,但是不以佛自居。世人是追求佛,以成佛自居。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都获得了智慧,但是目的是不同的。佛有了智慧拯救众人。世人成了佛满足自己的欲望。

57. 【为什么要持戒呢?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结使不再与外界连起来,不再打结了,不准外面打进来,自己也不想打出去。】既然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一直存在,戒有一直存在。问题间或出现,戒是否也需要一直存在呢?是怕解决问题有时间差吗?还是怕不在解决问题。如果这这两个担心,那么戒并是不会一个最好的办法。因为有太多的限制条件。最好的办法就是兵来将挡,不担心无法解决问题。

58. 【所以,要把这一切解脱了,才能叫做学佛。】好吧。学佛就是要没有观点,别人说的任何观点都要认识到积极的一面。我们从影视中常见的镜头,当有疑难询问大师的时候,大师会说,这个好。再问另一个选择的时候,有说另一个号。到底哪个最好呢?让提问者自己随心。好吧。你说什么都对。很少听大师说这样做不对。只有涉及善恶的事,才劝人向善。我想一个学佛的人,应该从恶中看到应该做的目的。

59. 【不是没有听到,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得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争。】打骂恭维都无动于衷,这显然是反本性。如果想看淡这个问题,只能把打骂恭维的结果放在将来,而不是此时此刻。打骂当下不舒服,过了这段时间就不在乎甚至忘了。恭维只是一时的舒服。过了这段时间就不记得了。不能回忆不能对比。自己跟自己比,将来跟现在比。这也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60. 【无所住,到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心里想,我无所住我得道了。其实没得道。心里想,我有所住了,我没得道,真实也是没得道。只要在想得不得道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得道。别想这个问题,顺其自然。得道不是结果,那什么是学佛的最终结果。应该不是求智慧,智慧满了才能得道。或是说得道之后还有更多的智慧去学习,就像博士学位之后仍要学习。搞不明白得道和智慧什么关系。搞不明白学佛得道之后还会有什么。

61.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法是说不要只执念,但是人们往往有或大或小的执念,有的时候自己都不清楚。比如我。我认为佛是求智慧,我认为佛是宣扬善意,我认为佛是戒定慧。我认为的事太多,都是从佛书中吸收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认知。这算不算我执。我认为佛能解救世人,我认为佛与其他宗教一样有真有假。这算不算我执。既然信佛是我执,那没有我执,是不是就可以成佛了。看到什么都无所谓的人,是不是就是佛家概念里的佛。无所谓的人,可以是从任何结果中都能提炼到自己所需要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结果都不影响个人生活。由此才能说自己无所谓。无论生死贫富出不出家剃不剃头都可以无所谓,这需要理解能力,这就是智慧。所有的人间烦恼,一句无所谓就可以化解,人生就剩下顺其自然了。人间的繁华,人间的感情,有就接受享受,没有也无所谓。这种理解能力是大智慧,学佛学来的智慧到头来还是对佛这次有所谓的。什么时候当有人说你学佛方法不对不能成佛,当有人说佛祖的坏话,等等诽谤诋毁佛祖的事,存在无所谓的心态。也就得到了佛的境界。只要能解决个人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就是无定发。偏执于成佛,偏执于护佛势必会与其他宗教产生冲突。这就不是智慧了。

62. 【究竟天堂或是佛土是什么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我可以把天堂描述成一面空白吗?可以描述成一团黑吗?我可以把天堂描述成和地狱一样恐怖吗?很多宗教人士感情上就无法接受。会反驳说,我们辛辛苦苦的抛开一切不就是为了到达美丽的天堂,怎么能说天堂不好呢?好吧,你说什么都对,你的信仰是为了获得光鲜的生活,已经超过了信仰的界限。过界了怎么想都随个人喜好,没人管的着。在我看来,天堂不管是物质资源丰富,还是风景优美,还是众心纯朴,还是不劳而获,还是坐享其成,还是法力无边心想事成。一个不劳而获的地方,只会滋生懒惰。人世间不劳而获惯了,或是违心逐利做善事。到了天堂终于不可以工作,终于可以不好事了,终于有了法力了。如果天堂能接受一个违心的人,就不叫天堂了。

63. 【是个人心境业力的发现不同。宁有方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没有一个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绝对的唯心,纯粹的唯心。】好吧,我想天堂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有了样子,就会为止努力。努力做什么?天堂是正面的,就做好事,天堂是负面的,就做坏事。要不然怎么去天堂。唯心并不正确, 要唯善心。好吧,我又执迷于这个理论了。

64. 【因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没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应无所住。什么叫无所住呢?应随时生清净心。】认为随时生清净心,是不是一种执念?应该是偶尔生清净心,偶尔执着做什么事。让外人看不明白,摸不清套路。

65. 【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佛法就是随时生清净心。这不算执念。

66. 【佛是什么?他说像个打火机一样,卡达!用它就有,不用就没有。】这个比喻不合适。难道说我能让佛说显灵就显灵吗?通过学习佛,我们获得的是随时生清净心。我们学打火机学到什么?只要有气有火石就可以打火?这个不合适。打火机是自己可以主观控制的。而清净心是自己不能自控的。

67. 【无为福胜就是说清净的福气高过世间一切功名富贵的福气。】清净的福气。自己喜欢清净,自己身处清净,别人给自己创造清净,无人破坏清净。这种清净是很难很持久实现的。

68. 【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得到那个不生不死的大身。那是需要多大的福气】说福气,人们向往。没想到金刚经第一个福气说的是不生不死的大身。不生不死是俗人所想要的长生,大身是俗人所想要的威严。可以说通过这些人们所喜欢的字词吸引信众。

69. 【智慧不够不能成道,虽有智慧,福报不够也不能成道】刷新认知,原来求佛是为了得到两个结果,智慧和福报。有时候智慧和福报是一致的。有时候福报和智慧是相反的。这里提到,福报、众善奉行是第一要务。没有这一点有了智慧也白搭。

70. 【这一品所讲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是智慧的福德,大智慧就是大福德,这个智慧的福德不是钱可以买的】之前还说无为是最大的福德,这里又说智慧是最大的福德,到底哪一个是?还是说二者是一个概念。

71. 【尊重方知无可疑】尊重便悟道。我们抱怨这抱怨那,认为佛没有保佑自己在做的事。例如考试吧。那么反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尊重考试。铅笔是否准备好,橡皮、削笔器、是否准备好,钢笔中性笔是否准备好,钢笔有没有扣紧笔帽,穿的衣服是否合身,吃的饭是否合胃口,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尊重自己学习的知识。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期望佛会帮你。有人说物品都可以成仙,对书本不好,书仙为什么要对自己好。仙佛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存在于每一件自己所使用的物品内。尊重,对万事万物尊重,按照万事万物的规律做事,便会得到万佛的护佑。

72. 【佛已经告诉我们一个修道的方法,就是应无所住,一切不住的这个方法。你做到了一切不住,你就懂了般若菠萝蜜】无所住,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观点无所住,这是一个点,对于观点保持无所谓的态度,任何观点都能看到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也会同时出现。知道好与坏,是为了便于向他人解释,让他人解脱。因为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好坏的观念上,对于自己应更高的要求,抛开好与坏。没有观念之分,没有事情之分,等着事来就可以了。无所住还应指做事的过程不坚持,觉得差不多向停就停,没有规定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能租到这一地步,就算是得到智慧了。一切以个人的开心为主。

73. 【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是佛法,这一点要特别了解,千万不要认为般若波罗密有一个特殊的智慧,会一下蹦出来开悟,很多人都有这个错误的观念】什么是智慧,大长腿遇到敌人就要跑,大胖子遇到敌人就要死磕。不同体型不同的智力遇到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马路上车流,喜欢划船渡人,老师教学生,桂花散发香气,生活琐事,所领悟的道就是,什么人在特定的时间该做什么事,就是智慧。过后不留恋就是智慧。等等。随便怎么想,反正道没有唯一的答案。万事都是道的体现,万事都有其智慧,得道便有了智慧,理解万物便悟得道。自然而然的事就是道,好奇后悔疑问就不是道。情绪变化是只有人类才有,而自然万物没有这些不自然的情绪,只有实实在在的做事。

74. 【真正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的,是不著相而起正信的,法身无相正是悟道】佛,就是什么都不信,也就是正信。迷信,只相信少数几个,则为迷。

75. 【“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被解读成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与勇气。有这层意思,但是不大。我觉得重点是“自肯承当”。全句的意思,平时说自己无所谓,不怕生死,真要是到了悬崖边,就害怕了,不肯赴死了。这时候应该撒手,自己承担自己的言语。这可以透漏一件事,有大能力,说多大的话,做多大的事,这边是一种智慧。即使做不到,也要拒绝。不会让自己迁入为难之地。

76. 【清净有程度不同,所以有菩萨阶级地位的不同,】清净怎么会有程度不同,清净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凡有点不清净,也不能说是清净。闹到清净还分及格线,过及格线的是菩萨,靠满分的是大菩萨。这又有什么标准被?

77. 【如在《华严经》里,佛就承认佛法没有没落的时候,什么道理呢?因为佛法是真理,真理是永恒的,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变的,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佛也承认一切都是空,也承认一切都在变,为什么一到他这里,就解读成不变了呢?这种特例便于让佛法独树一帜,有别于其他,是满足人们向往稳定的生活。如果佛法的真理也在变,那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在变,变的准则是什么呢?准则也是变的。没有可靠的准则,就没必要花费精力学习这个东西。

78. 【所以这个肉体不是我,是假我,这是个工具,暂时借来用。……念头是不是我呢?也不是,因为每一分,每一秒思想意识都会变去……所以说能够思维、意识、念头也非我,这些都不是我。我都尚且非我,哪里还有你、我、他,那都是非我】。身体在变化,思想在变。我们说的我,只是一个暂时的统称,细胞和意识的集体。更换一个细胞,或是更换一个意识,都可以成为集体,即使多个细胞多个意识,也属于集体。多多少少实实虚虚都是集体,都称为我。把“我”理解为集体代号,就不执著于“我”了。话有说回来了, 前一秒的我想吃肉,现在的我表达出来,后一秒的我吃肉。不管我怎么变,我这个集体收益了。

79. 【情感也是虚妄相,但是,如果佛没有情感,佛不会发大悲心,大悲心既是情感心。不过佛的情感不是痴迷的,一切相既是非相,真正的悲心,没有悲心的痕迹,只是理所当然而行去,道理就是如此。】“痴迷”这句话很重要。一种解释,大悲心不痴迷的结果就是有时可以大悲,有时候可以没有大悲。二种解释,把大悲心当做动物的本能,像是吃喝一样。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悲心很显然不是本能,这就需要一种文化,反复告诫自己,大悲就是应该不计报酬而做的。这样才能成为文化本能。文化本能,毕竟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假象,不会普及和长久。我更倾向于第二个解释。

80. 【那么说我们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虚妄,因为礼拜这个虚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诚恳,发起了真实的诚敬,那就是信心清净,就可以能生实相。】可以这样理解,看到假周杰伦都想要签名,那么看到真周杰伦岂不是更想要签名。这也许就是爱屋及乌,连假的都爱,更别说真的了。拜佛,不管拜什么,哪怕一一堵白面墙,哪怕是一张剪纸,只要觉得是佛,诚恳的跪拜。便是对佛真挚的感情,便是实相。

81. 【有人不著相的礼佛,就是一念之间,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间,已经顶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跪拜的原因有很多,一种是真信佛的存在。一种是看着别人拜自己也跟着拜。一种是希望佛能赐予自己功名利禄。大部分是求财求官,小部分是文化传统感受一下,很少的一部分才是信佛存在,跪拜已经成了执念。有时间就跪拜一下,没时间心里想想,这事就过去了。他要是能看到自己的心意,也不会和凡人一般见识。

82. 【有人听到《金刚经》的道理,没有被吓住,那就是一个希有的人】好吧,我承认我读过金刚经注解一遍,道理大概明白。我也承认我不是聪明人,比我聪明的人多太多。我也承认我没被吓住,感觉都是可以理解稀松平常的道理。是不是这就以为在我之上都是希有的人呢?会不会随着科技发展智慧经验积累,希有的人越来越多呢?

83. 【布施就是能够舍,……真布施了,此心清净了,才算真持戒……做到了此心清净,念念清净,不需要持戒了。因为他本身就是戒了。】布施也就是放下,把自己不需要的都布施了,外在的财物可以布施,内在的性格脾气欲望也舍去。什么坏毛病都没有了,又能本能的做善事,那么也就达到了戒的结果,不用戒了。

84. 【忍辱是六度的中心】自己和自己玩,怎么都能忍受,自己掌握自己的尺度。但是在与外人接触的时候,很多会触碰自己的底线。例如,我想拜佛,可以他们不让。我想念佛,他们不让出声,我想心理向佛,他们让我忙碌没空想佛。我想做的事,总是要与别人想做的事发生交集。因为每个人的游戏规则不同。

85. 【无生者,本自无生,信心清净,一念不生处。这个一念不生处,不是压制的,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知觉,而是一切杂念不起,信心清净就是无生。】杂念如何不起呢?看见肉和面条,就像吃肉。有两种办法可以生清净心。一种通过科学论证以及心理暗示,说明肉虽然好吃,但是对身体不好,自己追求的是健康而不是美味。由此可以屏蔽杂念。这个和个人想法及知识面有关。如果恰好肉又好吃有有营养,那就编造另一个理由让自己信服。另一个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见,躲起来,不知道肉味,忘记肉味,没有比较,就清净了。大师所说的杂念不起,是如何不起的呢?真不清楚。现在大师是八小时工作制。上班念经,下班回家过日子。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不把家里的琐事带到工作中去的。难道真的不想晚上吃什么。下班哪玩?又有哪个大师说实话呢?

86. 【这个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为如此,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众生,才最能够成佛,因为生在天堂没有痛苦,没有刺激,天天在想佛,众生也不想修道,用不着嘛!生在地狱里,受苦受难都来不及,没有时间搞这一套。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善有恶,各有一半,所以能够刺激你发生解脱的智慧,是成佛的捷路。】信息量很大。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赚钱当官。我说,要是直接能赚钱当官还去学习吗?很多人就不去学了。或是说,有了钱当了官,也不去学习了。结果已经达到,还是重复过程干什么呢?很多人如此想法。学佛也是一个道理。经过几世轮回,经过诚心信佛,布施、斋戒、忍辱,修道成佛。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用布施,不需要帮助别人,不需要斋戒只需要随性,不需要忍辱,有仇就报了呢?那天堂还是天堂吗?如果天堂只是一些不诚心的人的通过各种手段达到的结果,就是为了享受最终的结果。那么天堂就乱了,也不是长待的地方。我更希望一种解释。通过正确途径成佛,佛们保持着之前的秉性,依然善良互助,自发的继续修道深造。怎么说呢?天堂不应该是一个终点,天堂只是为众多热爱学习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人们在这个环境下继续深造。地狱则是不断受苦,没空想这想那?这算不算清净呢?这算不算没杂念呢?人世间娑婆世界有苦有乐。苦的时候感受,乐的时候总结学习。才能获得成佛的机会。天堂是八十分的学生聚集地,不需要学习,享受奖状奖学金就可以了。地狱是六十分一下学生的聚集地,学不会感受痛苦。人世间则是六十至八十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只要努努力认真听讲学习,就可以成为八十分。有了基础,而不学习天天贪玩,就会掉落到六十分以下。八十分会跌落到谷底吗?降龙伏虎罗汉跌下八十分会不会继续跌呢?六十分会不会升到顶呢?一边忍受痛苦一边心里向佛,会成佛吗?如果升升跌跌不稳定,那么以功利目的而学佛又有何意义呢?在好学生眼里。学习没有尽头,学佛也是如此,只有成为学佛的痴,不在乎周边的环境,才能保持尖子生的名次。不过名次还是求佛的副产物,追求名次,便会有攀比心。

87. 【如果有坚忍的念和感受在哪里,就已经不是波罗密,就已经没有到彼岸,也没有成就。】第一个方面,忍这个行为就是与清净相反的行为。二方面,说是忍,实际没有忍,没有把痛苦当回事,痛苦是现阶段正常存在的,忍也无法改变痛苦的现状,只能说是忍住不叫。忍念一起,便不清净。三方面,还是追求成就,要功绩的。还是要到彼岸,要达目的的。能不能不这么功利,一心念佛就好了,也不管去往何地,得到什么。

88. 【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我们暂时所有,是暂时附属于我,并不是真正永远地占有。】身体不属我,身体受伤痛,我不觉得痛。荣誉不属于我,钱财不属于我,官位不属于我,食物不属于我。那什么属于我?什么不属于我。那我到底是什么呢?我只是一个虚的,我们所见所闻都是虚的,虚的和虚的搭配,也算是绝配。既然我不是实际存在,何必在乎他做什么呢?

89. 【理到了极点,智慧到了极点就是理极忘情谓。……到达忍受没有痛苦的境界,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把道理研究透,一切都是暂时不真实的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左右。这便是道理和智慧。知道生命无法改变,便会让一些人滥用生命。满足生命中的各种欲望,这虽然欲望对智慧来说也是虚的,但是人的本能需要欲望,否定智慧。

90. 【如果没有上麻醉药,极痛而不能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不是不痛,而是把痛当做理应承担的事,既然每个人都会痛,都逃不开痛,那为什么还要斤斤计较痛呢。

91. 【不要听了金刚经讲忍辱,就万事不做,自以为那是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怎么会理解万事不做就是忍辱。没有麻烦上身哪来的忍辱一说,什么不做只是避免发麻上身,和忍辱不是一回事。

92. 【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着相。】很奇怪的道理,因为众生着相,所以要改变众生。因为着相是不智慧的。就类似于,众生都喜欢吃肉,所以要改变众生吃肉的习惯要吃素,因为吃素才健康。众生乐意吃肉,又有什么办法呢?智慧也好,健康也好,没有烦恼也好。人们不在乎,正如人们没有绝对的健康,人们也没有绝对的没烦恼。为了追求绝对的健康,追求绝对的智慧,而忽略了生活的乐趣,对众生来说是不值得的。一个追求智慧追求没烦恼。一个追求多样的人生。谁更好呢?

93. 【迷失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度,由人到佛的过程。在我看来,佛并不是什么神仙,只是人达到的一种生活境界。没有烦恼乐于助人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由人自己去领悟,也可以由过来人去教化,甚至也可以让过来人用偏激的方法让人们领悟这个道理。偏激办法不是我说的,是由文章提到的一句话引申出来的。这样看来,只要结果是好的,至于过程可以是用一些手段的。那么这个过程要多久呢?不知道。那坏到什么程度允许呢?不知道。如果是一个专政的国家,强迫每个人都去无烦恼乐于助人。那是不是会让每个不情愿的人在耳闻目染中顿悟呢?那岂不是专政、独裁等等一些负面的词汇都为了达到一个正面的目的吗?那么个别通敌卖国,助纣为虐的坏人是不是就可以有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94. 【放不下就提起来!提起来,心有所住,心有住,即为非住,提不起来。】怎么理解?很多事也放不下,大师的建议那就把放不下的事做好,心里有了执念,但是执念是不对的,所以做也做不好。放不下,做不好。陷入两难,便会从中领悟随缘的境界。

95. 【不实不虚】不去做也不放下,做则有办法能解决,放下则坦然。这种境界是智慧的境界,是技能和心理的双重精进。至于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下。以开心为原则。主要还是考量外界的资源和舆论环境。按照我的标准,应该是,无不实不虚。没有确定的标准。

96. 【真布施是舍掉自己舍不得的,是一种自我牺牲。】有点搞不明白,前面讲,父母爱儿女,是自私的爱,不算布施。爱一个人愿意为他付出,这是痴,不算布施。真布施是舍掉自己舍不得。是一种自我牺牲。父母也舍不得自己的生命,为了儿女,怎么就成了自私的爱。难道非要为了其他人,才算是布施吗?难道由感情在就不算布施了?这样说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球,我们都会有感情,难道就不算布施了?难道布施是分感情深浅?关系近的不算布施,关系远的算是布施?如果和儿女断绝关系,就可以算是布施了?毫无道理,只能觉得差不多就去布施。舍掉自己舍不得,那些富豪捐钱,早已把钱看淡,这是不是布施呢?抬杠小能手,真能抬杠,什么时候把这些杠都磨平了,兴许会觉得不错。

97. 【其次讲时间,连续的布施】好吧,凡是贵在坚持,就算坚持了几万亿次,获得最大的功德。我想问,然后呢?还会布施吗?难道就是为了累积功德看着玩?

98. 【要做到信心不逆,不是理论而是绝对的信心,这样去修行,那么这个人所得的福报,超过前面所讲的专门以布施为功德的人】在我看来,以布施为功德,是为了创造一种环境,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就向有的饭店装修好,有的装修烂。至少要打好基础才有人愿意来吃饭。更何况人性决定了富有的人变得贪婪。那些不富有的人需要互相扶持。善的理念是穷人所需要的。信心,是在灌输一种思想。我们饭店的最好吃。你要是不觉得我们饭店好吃,就别进来。实际上好吃不好吃自己也无法分辨,只是被要求只能认为这个好吃。这也许就是洗脑。

99. 【人生真正的福报,还是清福最难,如何享到这种清福呢?发上乘心大乘心,由担当如来家业发起,这一个大心发起,就有真正的福报。】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如果我有这个认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认识。吵吵闹闹是生命的象征。清福不激进不主动则是反生命的行为。人为什么向往清福呢?以个人来看,都在争名夺利,为了生存头破血流互相攀比。在这种伤身伤情的状况下,什么都没发生便是最轻松的生活发生。享清福,不与别人争,把竞争资源都贡献出去,无法成为别人的竞争对手,也就放你一条生路。想得美,有人专门欺负老实人。

~~~~~太长不看~~~~~~~~~

简版:佛,涵盖所有的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时尚紧跟时代的潮流,永不落后。适应能力,便是佛作为一个学问的特色。也是佛能长久不衰的原因。适应能力对文化来说是没有主见,对于人来说也是没有主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墙头草。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说什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