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赤壁》习题


《赤壁》习题

一、默写

1.诗歌由“折戟沉沙铁未销”中一件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2.《赤壁》中表现杜牧奇思妙想,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赤壁》中写兴感之由(发出感叹的原因)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5.借古讽今是咏史诗的主题。在《赤壁》中,杜牧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是有天时地利之便,否则可能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6.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分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杜牧在《赤壁》一诗中,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史事吐露胸中愤懑不平之气的两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杜牧《赤壁》中,以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孟子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人和”,但杜牧认为战争中的天时很重要,正如他在《赤壁》中所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选择题

1.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2.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三、对比阅读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2分)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4分)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分)

1.项羽  曹操(2分)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4分)

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4分)

四、创编。

面对沉沙中的折戟,诗人内心感慨万千,发挥丰富想象,用第一人称心理描写描绘出诗人内心所想,改编诗歌为不少于200字短文,加深对诗歌印象。

示例:喔,这戟想必是一件来自东汉赤壁的兵器啊!它经历过真刀真枪的决战,见证过赤壁的烈火东风,目睹了两位大将的巅峰对决。

周瑜在大战当前,获得上天的眷顾,一阵东风刮起,火势顺着东风吹到岸边,曹操的船队一时间火光四起,红色的火焰染红半边蓝色的天空,不一会儿变成了灰色,如若没有那阵风,历史又将怎样改写呢?恐怕吴国主力全灭,诸葛亮也葬身沙场,大小乔也被俘获,囚禁在铜雀台中了。

唉,人生成功与否,有时不是靠实力,而是靠机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生不逢时,无奈!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上《赤壁》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