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足够强,才敢说爱你

许多人渴望成长,也热爱成功。但是,这一路走来千辛万苦,许多仍是爱而不得。

就像热恋一个姑娘,有的迈过千山万水,有的追求千难万险,有的倾情千呼万唤,有的表白千言万语。

但没有成功的背后,肯定是能力不足以支撑野心。

这个世界,有时候形式不重要,只在乎实力。

在你成长过程中,你还会遇到许多困惑。

有怀才不遇的,有觉得付出和收入不匹配,有在某一阶段受控于天花板的。

那么面对这些,如何应对,如何行动。

其实,这是每个追求成长的人士都会遇到的问题。当年,我也深受此困惑,但是后来还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就是得先培养能力,待能力具备时,再去用能力实现价值。

01

用平台养能力

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学校毕业分配到某省辖市的一家银行工作。

其实,就工作本身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行内一份内部报纸的编辑工作。

这份报纸有市文化局颁发的内刊号,发行对象是市内各家金融机构的部门及网点,作者是市内各家金融机构员工,我的工作是负责组稿、编辑等事宜,每月两期。

其实就是市内一份金融机构行业交流报纸,工作轻松惬意。单位待遇还不错,在当时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好工作。

当时工作作息朝九晚五,能够按时下班,工作很轻松。

别的同事业余时间多在打牌娱乐,而我则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练习写作。

开始在地方报刊发表了一些诗词散文,后被单位领导发现后约谈,说你干的是金融,干嘛写文学作品?

之后写作开始向专业转向,刚开始也就写一些本单位业务时事信息、工作动态等。

慢慢开始写一些调查报告、工作研究,最后开始写经济金融学术论文。

发表的报刊一开始是市级,慢慢省级、国家级,发表作品字数从几百、几千到上万,逐渐写出了名气,也写出了规律和水平。

先后被三十多家国内报刊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评论员,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三十多次获全国、省、市级奖励,被全国财经类高校及学术机构邀请参加学术研讨会二十多次。

其实,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作技巧、规律、选题、各报刊的喜好等都是一个逐渐摸索和迭代的探索。

里面所需要的技能涉及方方面面,既有逻辑思维,也有专业领域,还有创新探索,以及文字遣词造句等,是一个综合能力体现。

写作本身很辛苦,当时我的几个同学也想和我一起保持这个习惯,结果,坚持了几周后都先后放弃,觉得写作的这种压力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他们受不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六年过去后,我的专业写作能力直线上升。最后的结果在我们单位只有我一人的写作能力能上到全国级报刊。

之后,我基本的写作目标主要盯着全国级报刊。基本能在全国级报刊发表出来的论文每月都在1-2篇。

当时刊登的主流报刊有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人民银行总行的《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杂志、《金融研究》杂志等。

记得当时获得奖励比较高的是曾获得所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每三年一届市社会科学论文评比全市第一名、一等奖;

获省金融学会每四年一届金融论文评比全省第一名,一等奖;

获《经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征文比赛第三名,二等奖。

写到后来,基本上,全国所有的经济金融类报刊,只要连续阅读三期,了解它的发文风格后,有针对性写一篇稿件投过去就能发表。

这其中,用6年业余时间培养起了自己专业写作能力,奠定了自己在专业写作中的江湖地位,为以后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02

用能力寻找机遇

在锻炼专业写作能力同时,自己也在积极利用这些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在写作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报刊的编辑和记者。

以及参加许多学术研讨会,从而结识了许多单位喜欢写作及研究的同道中人。惺惺相惜,而其中有许多成为好友。经常在一起沟通信息,并进行写作及学术交流。

因为自己在专业写作方面能力突出,被所在单位先后两次破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一是由经济员越过助理经济师直接聘为经济师(中级职称),全省银行系统破格仅两人,而我算其中之一。

二是在经济师任职满两年后直接破格聘为高级经济师。而这一职称是银行系统的最高职场,在我所在的银行,只有两名年近50岁的行长具备这一职称,而我当时才28岁,为系统这一职称年龄最低获得者。

之后,因为写作能力突出,屡次被省行借调工作,分别陪同省行主管行长和部门总去各地调研经济金融情况,最后由我撰写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及总行。

当时省行在借调几次后,就准备将我调入省行工作。而这个时候,通过在报刊发表的论文,恰巧被北京一家大公司董事长注意到,他先下手挖人,让他的秘书积极联系我,洽谈来京工作。

后来我自己经过权衡,到北京这家公司研究部任部门总,实现了人生跨域。

03

用能力变现价值

刚到北京的时候,因为所去的公司也是初创,当时公司业务还没有做起来,尽管基本工资比较高,但是因为绩效工资是和业绩挂钩的,所以整体工资水平也不是特别高。

在当时,因为每周周末都要回外地的家,开销比较大。但是在当时,公司的收入基本固定,和老板也不好意思去提增加绩效的事情。

所以,基于当时情况,我决定把自己特长发挥一下,临时实现一下变现,写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当时上班时间也特别忙,公司初创,招兵买马,整章建制,拓展业务,都很重要。基本上班时间都是满负荷工作。所以上班时间肯定不行,只能下班写。

此后每天下午五点下班后,自己到楼下食堂简单吃饭后,就开始回到工位写作,一直写到晚上接近午夜。保安来查房,全楼不许留人,才最后一个离开。

在此期间,撰写提纲,寻找资料,做准备工作大致用了一周时间。

此后,开始进入正式写作,天天利用下班后时间业余创作,每天能写岀七八千字文稿,每天从下午五点写作到晚上十二点,连续一个多月,写完了一本30万字的经济学著作。

书稿完成后,又先后找相关顾问征询意见,三易其稿,最终定稿。

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是我写作生涯中最高产的一段日子,灵感多,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写作速度快,且能连续作战。

书稿完成后,联系出版社,找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作序,之后又过了一个月,该书正式出版发行,自己也挣到了相当于当时半年工资的稿费,发了一笔小财,缓解了经济压力,在当时还是非常高兴的。

 这也算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成长就是利用现有工作平台培养能力,待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利用能力储备寻找机遇,实现人生的跨域,然后再利用能力实现变现,最终达到成长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足够强,才敢说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