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定要每天都早出晚归吗?

刚从村里出来,上大学的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游历了很多地方。为了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每次的行程都安排得特别紧凑,攻略也都做得很详尽。

记得大一暑假,我到北京玩,一天时间游完了故宫、天坛、北大,因为第二天我得去八达岭长城,后面的每天都有目的地,所以一天也不能耽搁。

好处就是,短短的大学四年,我的脚步,遍布了祖国的东南西北。

但不好的是,每次旅途都特别赶,不是在排队,就是在打卡,好像并没有怎么体会到别人说的诗和远方。

工作的第一年国庆节,我选择了到厦门玩。这次我没有做任何攻略,也没有安排任何路线,因为我的一个大学室友,就在厦门工作,她告诉我厦门岛特别小,我就跟着她玩儿就可以了。

我只买了去程机票,连返程都没有确定,第一次感受到旅游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到地方之后,室友接我吃晚饭,有土著的带领,吃的再也不是以前每次旅游吃的那些,名不副实的打卡食物了。

到室友家睡到自然醒,室友带着我吃了早饭,打车沿着厦门岛转了一圈,风景贼好,海风湿湿咸咸的。

吹过海风之后,就带我到一个高楼层的肯德基吃午饭,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几乎可以鸟瞰厦门岛,我们坐了几个小时,边吃边聊,不时还拍拍合照,愉快至极。

晚上吃了超多种类的海鲜,最后结账只要300,我的眼睛都差点瞪圆了,神仙价格啊。

最终我在厦门玩儿了四天,室友每天带我游玩一个地方。我第一次体会到旅游结束,腿居然不酸。

从这之后,再出门玩儿,我都不做攻略了,只选一个地方当目的地。到了地方,能找到当地人带最好,找不到也不着急,选一个景点逛逛就行,旅游就应该像放假回老家一样,悠悠闲闲,轻轻松松。

然而这次过年,我又经历了一次毒打。

过年和家里人去欢乐谷玩,每一个项目都要排队,在排队的过程,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都来了。”

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我们加入了奇境北纬30°漫长的队伍,当时是下午五点,到进场的口的时候是六点,可这时候我们发现,里面还藏了三圈队伍,于是我们全家又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最后到了晚上八点才进场,最终这个项目总共历时5分钟。当时我只能安慰自己:一定没有下次了,而且这个项目还不错。

说了一大堆,我的意思是:旅游不需要把日程安排得紧紧凑凑,一定不要被“来都来了”这几个字框死了。旅游就是要放松嘛,如果行程把自己逼得很累,那这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游一定要每天都早出晚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