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下发flag《我很快就会再去一次的城市》
没想到三个多月后,就实现了目标。
第一次跑这么远来参加一个三个小时的线下聚会。
来之前,我想赋予这次聚会很重要的意义。
来之后,才发现这次的收获是远超预期的。
以下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关键词:
1、来自小伙伴的分享——杠杆。
从前,关于杠杆,都是局限于金钱杠杆,但这一次,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到了人脉杠杆。
就如同我这次来参加分享,为的就是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向他们看齐。
想想重庆和深圳隔着1000多公里,是很远,但其实不过也就是4小时的行程。
如果真的能够接收到很重要的信息,以及获得认知提升,那么价值可能会远远超过自己几个月的无用功。
不要让那区区几千公里,挡住你未来几年的发展。
2、来自老薛——成长
老薛的成长是很多人一起见证的。
曾经离得很远,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近期和他多次链接,就发现这其实就是属于他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知的提升。很多事情只要想清楚了,接下来的行动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老薛给出了很多他的思考角度:
1、我们该怎么去对待投资呢?
2、我们可以买回原来的时间吗?
3、我们是自顾自地前行还是向牛人学习呢?
4、我们努力的速度能够超过房产、 投资增长的速度吗?
5、我们赚到的钱就一定会最终变成自己银行里的存款吗?
……
结合我的思考,我明白了——让自己快速成长,才可能配得上、守得住那些财富。
而且,这次老薛的分享也同时提醒我:
1、要多去思考,深度思考。
2、要理解趋势、顺应趋势。
3、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让它成为我们的放大器。
4、结识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然后去跟着他们做。
在积极向上的氛围里,你想要停滞不前是困难的,除非你离开这个圈子。
如果你想要变得优秀,你必须要寻找高认知的人,然后去加入那个圈子。
3、来自阿树——提升
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想要提升自己,想的都是该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
但是阿树提醒我,
1、要观察自己的职位、行业——天花板在哪里,我是否能够突破,或者能否接受。
2、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如何打磨自己以及团队,如何变得更加全面;如果失去平台的赋能,自己还剩下什么。
所以,现在我认为的逻辑应该是,先去思考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什么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想清楚后再去执行,缺什么能力再去提升什么。
只有想清楚目标是什么,才能把每一次提升当作积累,并产生复利效应。
4、涛哥——选择
每个时间节点,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而那一定就是最好的安排。
在人生中,选择是很重要的。
但我们不一定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于是,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思考之后马上行动,让最终的结果给你答案。
更要的是,当失去了选项,一定要去创造新的选项。
选择的方向更可能在新趋势当中,而了解行业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从业者。
选择,就是自己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洞察和理解之后的自动选择。
(题外话:涛哥的故事太有吸引力了,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做用故事表达观点。)
5、来自Tina——系统
这次Tina分享的是如何写作。
并且还有个好消息是,这个方法是人人都能复制的。
看书看书看书,是写作的第一要义,唯有了足够的内容才有足够的输出。
1、Tina的拆书阅读法:
书摘-分析-例子-延伸
2、如何在写作中运用:
确立文章的观点,用故事表达观点,可以多写几个故事让观点更加深刻,最后“无金句不结尾”(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3、我的感受:
这是我第三次听Tina的分享,每次都感觉每个知识点在她脑子里都是一个小的树状图。
跟我自己头脑里面零散的知识点比起来,确实差距太大了。
也是经历了三个多月,我才有了一点点“系统化的思考体系”这个概念。
原来就只是觉得,“哇,厉害啊!”
现在开始思考了,要尽可能整理、优化每一个经常用到的知识点。
首先建立整体系统,梳理成一个标准化流程,于是每次都可以拿来即用。
把系统化思考的结果分享出去,但系统化思考的过程会留给自己。
6、来自雪莹——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和钱的关系,最终才能更好地建立关系。
雪莹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
1)想要的到什么,先给出去什么。
2)财富具有空性,是因为我们如何利用它,才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3)没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财富和影响力都需要积累。
4)你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接受巨大的财富。
5)是否花时间细心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6)自己的未来目标是否足够清晰?
种种子四定律: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种子很小,果实很大。
3、有种有得。
4、不种不得。
另外,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我们必须要有朝之努力的行动
我们每天都要不再在脑中重现梦想中的未来。
与其漫无目的地拼命赚钱,不如先拥有富足的身心。
写在最后
与其说是在听嘉宾分享观点,不如说是在与自己的思考进行碰撞,然后更加深入地思考。
永远要感谢自己,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深圳和深圳小伙伴们赋予我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