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都到不了的城市,不来看看吗?

51658825_p0_master1200.jpg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认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看不见的城市》这本精致小巧的书,却能让你领略到“行万里路”都看不到的许多由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创造的城市,让你的思维漫游在“行万里路”都无法抵达的奇妙空间。

一拿到这本《看不见的城市》就想到,这应该是一份“餐后甜点”:书很薄,每页字不多,仅166页,看起来非常精致。
如作者卡尔维诺所说,这是献给城市的爱情诗
读过才知道,确实如此,却也远不止如此。

迫切地想知道《看不见的城市》是如何架构的,于是我翻到目录,琢磨了好一阵子。
目录很有意思,仿佛在流动、交织缠绕,它不是一个静态的框架,足以让人的思绪蔓延滋长。让我想到攀缘交织着生长的藤蔓。

不过藤蔓要生长,也是有所攀附的。
卡尔维诺自己也在前言中提到过,这是一本多面的书,所有地方都有结语,但是它们都沿着“棱”而写成。

《看不见的城市》每一章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一段文字,讲述马可·波罗对忽必烈进行旅行汇报的故事,以及他们两人对这些城市及其意义的思考。
从马可·波罗描述的城市的特点还可以窥见卡尔维诺的用意。

比如忽必烈最感兴趣的是马可·波罗所提供的** “未用言语充填的空间” **,可以让人在思想中漫游、迷失、驻足或跑开。

**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希望创造的也是这样一个空间 **。至于他所运用的象征的正确寓意是什么,或许并不重要。
正如马可·波罗所说,

“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

这些看似与你无关的“看不见的城市”就生长在你的体内,你在其中漫游,邂逅“看不见的自己”。

如果是真的存在的城市还说得过去,看不见、不存在的城市有什么值得看的?

但是“看不见的城市”真的不存在吗?卡尔维诺对“存在”一词提出了质疑。
卡尔维诺说,

“** 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 **,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看不见的城市和梦境一样,源于真实的希望与畏惧,仅凭这一点便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城市,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 “是我们的眼睑把它们分开,但我们并不清楚究竟哪个在外面,哪个在里面。” **

**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师的惊人创造力,这些城市像是骨骼轻盈的鸟,载着你的思绪在前所未有的世界飞翔。 **

卡尔维诺只是寥寥几笔,就创造出一个令你惊叹的城市。

比如

“每个城市都从她面对的荒漠获得自己的形状;于是,赶骆驼的人和水手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处在沙的荒漠与水的荒漠之间的苔斯皮那。”

谁不喜欢这座神奇的城市!
可以想象到,在沙漠上赶骆驼的人所看到的是苔斯皮那和另一方的海面,苔斯皮那在他们眼里仿佛是将自己带离荒漠的一条船;海岸的水手看到的是苔斯皮那和另一方的沙漠,由此苔斯皮那仿佛是一头将要跟着商队离开海边的骆驼。

她给旅途者的永远是新鲜的感受,总能激起各种人的不同的欲望!

你一定没有见过如此轻盈的城市!在第五章的主题** “在轻盈中成长” **之下,有几座轻盈却毫不单薄的城市:
其中奥塔维亚是一座悬在深渊之上的城市,然而

“居民的生活并不比其他城市的更令人不安,他们知道自己的网只能支撑这么多。”

在轻盈的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的心也是轻盈的,不欲求更多,就不会被深渊吞没。占有更多,就离欲望的深渊更近,即使没有悬在真正的深渊之上。

如果你想生活在这座“轻盈中成长”的城市,你也需要有颗轻盈的心。

在另一座城市艾尔西利亚,为了* “建立维系城市生命的关系” *,人们在城市中拉起绳子,编织关系的蛛网。
当绳子多到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人们就搬迁。以将关系形式化的方式使人之间的关系永远保持轻盈。最终,原本有形的墙壁、骸骨都消失,原本无形的“关系之网”却还在寻找一种形式,它原本具有的复杂意义早已不存在了。

这也是一座在轻盈中成长的城市,它跟着居民离开,居民抛却关系的蛛网,而城市就好像是脱去旧壳,在蜕变。

最让人佩服的是* “宝琪” *这座城市,轻盈得近乎消失。
** 事实上卡尔维诺并未用任何一句话描述这座天空之城宝琪,而这座“看不见的城市”却能让你看见最多东西。 **

其中描述宝琪的居民,

“他们喜欢自己出生之前的地球,以至于利用各种望远镜不知疲倦地观察着每一片树叶,每一块石子,每一只蚂蚁,着迷地冥思自己杳然的存在。”

在天空中搭建了* “宝琪” *的居民们以轻盈的方式探索自我和世界,他们在轻盈之中成长!
居住在天空之城,不打扰地球,只为观察它,观察所有完全不受自己影响的存在、没有自己的世界、看似与自己无关的生活,沉浸在对“自己杳然的存在”的冥思之中。

我们每时每刻都身处其中在观察这世界,因此不知道与自己无关的世界,但这样的世界是存在的;

我们每时每刻都和自己在一起,却不知道那个与自己无关的、不可捕捉的、渺远的自己,这样的自我也是存在的!

我们不正是在这自己并未居住的《看不见的城市》中,邂逅了“看不见的自己”,并“着迷地冥思着自己杳然的存在”吗?

“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

看不见的城市也是。
别错过这场《看不见的城市》的旅程,在这里你会欣赏到大师手笔的城市、走进不可思议的世界、邂逅未知的自己。

最后把卡尔维诺的话送给你:

“如果我说,我要登程走访的城市在空间和时间上并不是连续的,时疏时密,你不能认为就可以停止对这座城市的寻找。”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万里路”都到不了的城市,不来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