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私人战拖利器,有了它不一定能成功,但肯定能成长

对不起,做了一回标题党。
各位点进这个标题时,预期看见的是什么内容呢?
一个时间管理类APP?
一个实用工具?
一种学习方法?
一套工作技巧?
……
对不起,以上都不是。

随着现在焦虑情绪的蔓延,我发现大家越来越喜欢收藏各种“高效”“实用”的工具与课程,似乎花费不菲的价格就能凭借这些东西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醒醒吧,战拖利器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

我并不是打算分享什么实用的方法与工具,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比起那些干货、工具,真正的成长利器,还是人的执行力。

关于提高执行力,各种干货资料也很多,但总结成一句字来说,就是“做”。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并不是因为事情做不完,而是根本不愿意开始,可能是觉得需要先放松一下找找状态,比如现在有点冷,我要倒杯热水暖暖手好方便打字;可能是觉得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比如我的电脑在下载东西,网速比较慢,不如先打开手机刷刷抖音……当然,也可能是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一时间不知从何下手,所谓万事开头难,正是如此。

博恩·崔西的《吃掉那只青蛙》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盯着他看再久也没用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选择的都是“看青蛙”而不是“吃青蛙”。

最近与一个妹子合作出一份方案,我们原本在周三就已通过电话,交流过想法了,原定今天中午就是提交方案的deadline,但直到早上被前辈问及进度时,我俩才尴尬地发现,我们竟然都没写几个字。
诚然,这分方案有一定的难度,但绝非我俩完成不了的,只是各自手上都有其他必要的工作在忙,而且彼此都碍于脸面没有互相督促,最终导致了方案进度滞后的情况。在下午赶完方案后,我私戳妹子:“其实这方案做起来也要不了多久,为啥我们还是拖到了这时候呢”,妹子很无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没法下手。”

没法下手是我们在面对工作时缺乏执行力、拖延的一个重要理由。所谓的畏难情绪一旦占了上风,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找些其他的事情做做,比如做些其他工作,适当休息等等。而一旦选择“不去做这件事”,根据心理学上的“选择一致性原则”,我们就会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寻正当理由,比如“我手头这件事更重要”“我必须休息一下才能更好地开始工作”等等,而一旦接受了这种理由,那么这件事就会被一拖再拖,直到deadline正式来临。

所以,要如何战胜拖延症呢?我的建议是抛弃那些复杂的方法、技巧,给自己坚定一个信念——去做,如果感到犹豫、彷徨、不知如何下手,也要先开始,边做边想总比不做乱想来得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私人战拖利器,有了它不一定能成功,但肯定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