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Go应用真的用了正确的 CPU 核数吗?

Go 的调度模型是 GMP,其中 G 是 goroutine,M 是线程,P 是可用的 CPU 核数。多个 G 会共用一个 M。M 作为操作系统层面上的调度单位,在执行时需要绑定到 P。如果操作系统认为的某个 Go 进程可用的 CPU 数,和该进程认为的可用的 CPU 数不一致,那么即使把 M 绑定到某个 P 上,操作系统也不一定会执行这个线程。所以能否获取准确的可用 CPU 核数会影响 Go 的调度效率。

当用户在 k8s 中设置了资源限制:

spec:
  containers:
  - name: app_written_by_go
    resources:
      limits:
        cpu: "4"

Go 会不会识别到可用的 CPU 为 4 呢?读者可能会认为,Go 作为一个云原生时代炙手可热的语言,应该内置了对 k8s 的支持,所以能够识别出来。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
如果启动 Go 进程时没有指定 GOMAXPROCS 环境变量,那么会以 runtime.NumCPU() 的输出作为可用的 CPU 核数(也即 P 的值)。让我们加一下打印 NumCPU 的代码,会发现实际上输出的是 Node 上的 CPU 数目,跟 limits.cpu 无关。

runtime.NumCPU() 在 Linux 上是通过系统调用 sched_getaffinity 实现的,但这个系统调用只考虑绑定 CPU 核的情况,不涉及容器环境下 cgroup 对 CPU 资源的限制。以 docker 为例,docker run 时指定 --cpuset-cpus 可以设置容器运行时可以使用的 CPU 核的编号,但限制 CPU 的资源数主要用 --cpus=。只有前者(cpuset)是能被 sched_getaffinity 识别的。具体见 https://docs.docker.com/config/containers/resource_constraint...。如果要想计算后者,那么需要读取机器上的 cgroup fs 文件。

有一个 Go 库支持读取 cgroup fs 并计算出准确的 GOMAXPROCS:
https://github.com/uber-go/automaxprocs
它支持两种不同的 cgroup fs (cgroup v1 和 v2):
其中 v1 是读取文件 cpu.cfs_quota_uscpu.cfs_period_us,并求两者的商。这两个文件通常位于 /sys/fs/cgroup/cpu/ 下面(automaxprocs 会读挂载信息来获取实际位置)。v2 则是读取文件 cpu.max 里面对应表示 quota 和 period 的字段,并求两者的商。除法的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所以还有一个向下取整的过程。

存在“应该能够识别可用 CPU 数但在容器环境下实际办不到”这种问题的并不只有 Go 一个。Nginx / Envoy 也有无法识别 cgroup 配置的问题。据说 Rust 和 Java (OpenJDK 实现)有专门处理过 cgroup 配置。如果你的应用符合下面两点:

  1. 计算密集型或主要业务逻辑在若干个固定的 worker 中完成
  2. 会部署到容器环境中
    那么不妨看看所用的框架是否能正确处理 cgroup 配置。

附注:IBM 的员工曾经提过一个 CPU Namespace 的设计,封装每个进程可以看得到的 CPU 信息,避免诸如 CPU 分配不一致这样的“抽象泄漏”。不过后续就没有下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