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过这样的人:庄子

俗语说“一分钱难死英雄汉”,又说“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贫穷实在是一个最能陷人的泥坑,能让英雄气短,致使帅哥面上无光。历史上,贫穷的文人很多,其中能做到不沦丧道德、不屈己奉人的也为数不少。但真能做到对贫穷毫无挂碍、理直气壮,还优哉游哉的,就少之又少了。庄子可以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庄子名叫庄周,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大约逝世于公元前286年,比较长寿,活了83岁。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战争频仍的时代。虽然政治动荡、民不聊生,但思想文化却异常活跃,成就了“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晚生于老子约200年,后人常常老庄并称,分别奉为学派内的一二号人物。

庄子和儒家学派的孟子,生活于同一时期,按一类考证的说法,孟子比庄子大三岁,也早逝世三年。中国历史上,常常发生最有成就的人物两两并出的情况,比如孔子和老子,庄子和孟子,李白和杜甫。这几对人物都站到了自己所处领域的最高峰,是自己所处时代最辉煌的存在,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石。

其中,老子和孔子曾有教授切磋之谊,李白和杜甫是如兄如弟的好朋友。孟子和庄子,虽同时闻名于世,却没有记载两人曾有过交往或彼此间有所评述。这可能真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因了。据说庄子在年轻时也是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后来改变了思想志趣才转学道家,终于形成了自己达生齐物的新思想。

庄子在当世即有大名,却一辈子没有当过大官。他的公职生涯,只是当过几年的漆园小吏,科级干部一枚而已。因此在孔孟老庄四人里面,庄子应该是最清贫的一位。当然,孔子等人也并不富裕,但至少还是衣食无缺的吧。虽然比如孔子也曾经在陈绝粮,家里小狗死了也找不出多余的旧布可以包裹了去埋葬。但庄子是经常生活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比他们还要穷得多。

据庄子文章记载,他曾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给他画大饼、打太极,庄子便借寓言故事嘲笑了一番,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的确很贫穷,曾一度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景况。此外,庄子见魏王时尚且衣衫褴褛,魏王第一句话就是问他“先生何惫邪?”庄子倒是回答得坦然,说自己是“贫也,非惫也。”

庄子之所以能对贫穷毫无挂碍,当然是因为他思想境界高远。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看得非常透彻,他说“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说当时的知识分子委身君王以求富贵,就像是做养马倌一样,平日里小心翼翼地去给烈马铲屎端尿,只要一个蚊虫惹得烈马性起,就会没来由地被马踢到一脚。庄子还说君王们的本性就像老虎一样,他们有求于人时,会暂时扮出礼贤下士的面相,可一旦鸟尽弓藏了,就会立马翻脸无情,露出嗜血好杀的本性。

因此,庄子虽然深陷贫穷,却因自觉到了自由的可贵,依然是愉悦而充实的。楚威王要聘请他做大官,派了使者来,庄子正在钓鱼,对使者始终是持竿不顾,说自己宁愿自由地在清贫中生活,也不愿意自由受到限制而厕身于君王身边。

庄子的心胸里藏有宇宙的浩瀚无垠,藏有万物的玄妙难测。他认为生命日常的所知所感是非常有限的,人应该放下名利,舍弃小我,去同合大道,进入到一个更加广大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虽然说知识无限,人不应该把单纯的知识追求当作生命的根本要务,其实他本人是无书不读非常博学的。从庄子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他对历史知识以及各家学说,都非常熟悉。

庄子是一个非常重自由,重视精神价值的人。他敏锐而诙谐,自由而洒脱,具有强烈的思想个性。他想落天外、笔泛波澜,取得了极高的思想和文艺成就,其作品被誉为“哲学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上曾有过这样的人: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