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与《荷花淀》比较

【齐帆齐微课14】(主题文)

《受戒》,汪曾祺小说代表作;《荷花淀》,孙犁小说代表作。

汪曾祺,江苏人,西南联大学生,《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编辑。

他的主要小说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等。

汪曾祺的创作,以短篇小说和散文为主。在《汪曾祺小说散文精选》(2018年版)《导读》中评语说,他的小说,“不太像小说,说成散文,甚至散文诗也未尝不可。”

汪曾祺自己也说:“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

(《晚饭花集.自序》)。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孙犁。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所著《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 《山地回忆》 、《王香菊》。

不难看出,孙犁的小说,同样以短中篇居多。题材上与汪曾祺有所不同:孙犁的作品多战争为背景;而汪曾祺的作品多以家乡生活为舞台。孙犁小说重在表现人性美,重在抒情;汪曾祺的小说重在营造氛围,重在点染意趣。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孙犁小说创作与汪曾祺还是有着极強的相似性:一两者都以中短篇小说创作为主。二两者的小说中,都无意编织精巧的结构,无意描写“典型环境”,无意塑造“典型人物”。他们的小说结构,较一般“现实主义”作品,更为松散,对环境的描写,也不求“完全贴近真实”,只是用特写或疏疏淡淡的笔墨,让人保持一定距离。对人物描写,两人都采用白描、写意的手法进行勾勒,抛开了通过“系列情节”和“矛盾高潮”塑造人物的方法。让人物的活动,呈现出“跳跃性”和“片断式”特点。三由于前述原因,两人的小说都有“散文化”特点。

现结合《受戒》、《荷花淀》两文,具体分析其“小说散文化”特点。

一,环境或场景

《受戒》中,故事的展开主要在荸荠庵、小英子家、善因寺、船上。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不重“细腻”,只用充满情趣的笔,简洁描绘。如介绍荸荠庵,“庵叫菩提庵,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介绍小英子的家也简明扼要:“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既点出位置,又为明子与小英子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荷花淀》中的环境仿佛一幅简笔画。故事从水生家里、马庄探夫、芦苇荡、荷花淀等环境中展开。写的战争中的生活,作者却不想正面着笔。小说首段和笫三段,夜景如诗如画,显出浓郁的生活美感。“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又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上。”荷花淀的描绘也是简洁如诗:“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荷花淀的哨兵吧!”

二,结构的松散

《受戒》中明子出家,荸荠庵生态,明子与小英子交往,善因寺受戒,船上对话等情节,看似松散,但明子活动是一根串联的线,将各个情节连在一起,形成一幅简淡而完整的画面。

与此类似,《荷花淀》中,从水生夫妻夜话,送衣探夫,水上遇敌,荷花淀伏击战等情节,看似互不关联,实则以水生嫂及同村妇女的行踪为线,将几组“连环画”连缀成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

三,人物简约,故事含蓄

《受戒》中,明子因家中田地不够种,随舅舅出家至荸荠庵。庵里也没什么清规。仁山好打牌,仁海找老婆,仁渡是打牌高手,也是杂技和玩女人的高手。作者信笔写来,轻松灵动。笔之详处,落在明子和小英子身上。玩铜蜻蜓,为小英子姐姐做鞋垫描花,采荸荠,明子受戒,船上对话等内容是明子和小英子情窦初开的情态展现,作者用笔极简,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空白。

《荷花淀》中对水生嫂和妇女们的塑造,同样用笔凝炼含蓄。在水生夫妻夜话中,当水生说明天要上大部队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出水生嫂微妙的心理活动。另外,在“探夫”过程中,妇女们的对话可谓句句见性格,直爽的,害羞的,都能在对话中看出,真是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这是直爽型;“我本来不想去,可俺婆婆非让我再去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是新婚害羞型。虽语言不多,但相异的性格已跃然纸上。

结语:虽然汪曾祺和孙犁的生活经历不同,两人作品内容也几乎没有交集。但通过《受戒》和《荷花淀》两文比较,两人的创作理念和方法甚至风格上都颇多相似之处。

书评写作营第(14)篇,计(1735)字,累计(22829)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受戒》与《荷花淀》比较)